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检索条件:作者=马晓平  

  • 论文(6)

甘肃和政大峡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 SHRIMP U -Pb 法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高熙贺 , 刘云华 , 董福辰 , 李宗会 , 刘玉帅 , 马晓平 , 刘勇

黄金

大峡铜金矿床位于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即西秦岭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属于典型的秦岭复合型大陆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矿体呈扁豆体状或透镜体状产出于闪长岩岩体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带内及闪长岩岩体内部张性裂隙中,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以块状、星散浸染...

关键词: SHRIMP U -Pb 年代学 , 锆石 , 闪长岩 , 大峡铜金矿床 , 西秦岭

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变形过程中的鲍辛格效应

马晓平 , 惠卫军 , 刘春明 , 于同仁 , 孙维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降低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镦变形的变形抗力,研究了冷作强化非调质钢MFT8在冷变形过程中的鲍辛格效应。结果表明,鲍辛格效应随冷拔减面率γ增加而提高;γ=30%时,鲍辛格效应最大,压缩真应力最小;γ>30%时,压缩真应力重新提高,这是鲍辛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加工硬化抵消了鲍辛格效应。

关键词: 鲍辛格效应;冷变形;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刘勇 , 刘云华 , 董福辰 , 李中会 , 于建坤 , 马晓平

黄金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矿床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

关键词: 斑岩型金矿床 , 成矿时代 , 枣子沟金矿床 , 西秦岭 , 甘肃

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变形过程中的鲍辛格效应

马晓平 , 惠卫军 , 刘春明 , 于同仁 , 孙维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降低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镦变形的变形抗力,研究了冷作强化非调质钢MFT8在冷变形过程中的鲍辛格效应.结果表明,鲍辛格效应随冷拔减面率γ增加而提高;γ=30%时,鲍辛格效应最大,压缩真应力最小;γ>30%时,压缩真应力重新提高,这是鲍辛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加工硬化抵消了鲍辛格效应.

关键词: 鲍辛格效应 , 冷变形 , 冷作强化 , 非调质钢

TiN析出相对中碳Cr-Mo耐磨钢凝固组织的影响*

郭文营 , 胡小强 , 马晓平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2

借助热力学理论计算, 设计了固液两相区保温凝固和连续冷却凝固实验, 采用OM, SEM, EDS和EPMA等方法, 研究了中碳Cr-Mo耐磨钢中TiN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Ti, N含量的增加, TiN在固液两相区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 当钢中Ti的质量分数为0.090%, N为0.014%时, TiN直接在液相区析出. 在液固两相区内不同温度保温并水淬凝固后, TiN主要分布于凝固组织的粗大枝晶间、枝晶前沿和剩余液相区域的等轴晶晶界处. 此外, 少量TiN分布在粗大枝晶和等轴晶内. 在连续冷却凝固过程中,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是影响凝固组织粗细的主要因素. 随着Ti含量的增加,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升高, 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增高, 凝固区间增大, 局部凝固时间延长, 凝固组织的二次枝晶臂间距不断增大; 当Ti的质量分数超过0.066%后, TiN析出相的形成温度与液相线接近或高于液相线, 钢液实际凝固温度变化不大, 二次枝晶臂间距趋于稳定.

关键词: 耐磨钢 , TiN析出相 , 凝固组织 , 二次枝晶臂间距

TiN析出相对中碳Cr-Mo耐磨钢凝固组织的影响

郭文营 , 胡小强 , 马晓平 , 李殿中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532

借助热力学理论计算,设计了固液两相区保温凝固和连续冷却凝固实验,采用OM,SEM,EDS和EPMA等方法,研究了中碳Cr-Mo耐磨钢中TiN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N含量的增加,TiN在固液两相区的析出温度逐渐升高.当钢中Ti的质量分数为0.090%,N为0.014%时,...

关键词: 耐磨钢 , TiN析出相 , 凝固组织 , 二次枝晶臂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