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富氢气体中CO优选氧化反应: Au与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张启俭 , 齐平 , 周迎春

催化学报

以Fe2O3,Co3O4,ZrO2和ZrO2-CeO2为载体,研究了负载型Au催化剂在CO优选氧化反应中的性能,并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u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Au电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以下,Au/Fe2O3上CO能被完全氧化,且CO氧化反应选择性约为50%,而在Au/Co3O4,Au/ZrO2和Au/ZrO2-CeO2催化剂上,CO在更低的温度下才能被完全氧化.这是由于具有拉电子效应的载体(如Fe2O3和Co3O4)能使Au带有部分正电荷,从而对CO优选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载体或对载体进行掺杂改性,调节Au的正电荷数目,有可能进一步提高Au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 富氢气体 , 一氧化碳 , 优选氧化 , , 负载型催化剂 , 三氧化二铁 , 四氧化三钴 , 二氧化锆 , 二氧化铈

MgO和CaO助剂在Fe-K催化剂中的作用

陈铜 , 范勤 , 廖仕杰 , 倪军平 , 缪长喜

催化学报

制备了以MgO和CaO为助剂的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用Fe-K催化剂,并考察了助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应用SEM、XRD、TPR和Mssbauer谱等手段表征了MgO和CaO对活性前驱体K2Fe22O34 晶相形成及其表观体相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引入MgO助剂,半径相近的Mg2+与Fe3+极易发生取代形成固溶体,使活性前驱体K2Fe22O34 晶相的形成温度有所降低,同时给体相结构引入氧空位,从而有利于乙苯发生晶格氧转移机理的脱氢反应,使催化剂活性提高. 引入CaO助剂,提高了K2Fe22O34 晶相的结晶度和苯乙烯选择性,但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 CaO对Fe-K催化剂的还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助剂.

关键词: 乙苯 , 脱氢 , 苯乙烯 , 氧化镁 , 氧化钙 , 助剂 , 三氧化二铁 , 氧化钾 , 复合氧化物

Au/α-Fe2O3催化剂存贮失活环境因素及机理分析

尉继英 , 范桂芳 , 江锋 , 张振中 , 张兰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618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CO低温氧化催化剂Au/α-Fe2O3,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在室温人气气氛下光线照射以及表面吸附等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催化剂存贮失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经110℃干燥的Au/α-Fe2Os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Au3+和Auδ+(0≤δ≤1)物种,且前者催化CO氧化的活性更高;在窒温大气气氛下,紫外线照射会引起Au3+的还原和Au颗粒的生长,导致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此外,空气中的H2O和CO2可同时吸附存α-Fe2O3的表面,形成表面碳酸盐物种,会引起催化剂的可逆失活.

关键词: , 三氧化二铁 , 一氧化碳 , 氧化 , 室温大气气氛 , 存贮 , 失活 , 碳酸盐

用TiO2,ZnO及Fe2O3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庚烷的反应

尚静 , 朱永法 , 徐自力 , 井立强 , 杜尧国

催化学报

制备了三种n-型半导体氧化物TiO2,ZnO和Fe2O3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和N2吸附技术分别对它们的结构及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三种氧化物粒子对庚烷的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对于同种催化剂,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光催化活性下降. 三种催化剂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顺序为TiO2(锐钛矿)>ZnO>Fe2O3,金红石型TiO2粒子的催化活性低于ZnO粒子. 结合能带理论探讨了三种催化剂光催化活性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氧化锌 , 三氧化二铁 , 庚烷 , 光催化氧化 , 纳米粒子 , 半导体

Au/Fe2O3/Al2O3催化剂上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

王新葵 , 张万生 , 王爱琴 , 王晓东 , 杨学锋 , 张涛

催化学报

以浸渍法制备的Fe2O3/γ-Al2O3为载体,采用均相沉积沉淀方法制备了Au/Fe2O3/Al2O3催化剂. 该催化剂在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中显示出很好的低温催化活性, 300 ℃时NO被选择还原为N2的转化率可达43%, 而在Au/Al2O3催化剂上, NO的转化率仅为21%. 水蒸气的加入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较小.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Au和Fe2O3高度分散在Al2O3载体上. 吸附氢气的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 Au与Fe2O3之间存在着强相互作用, Au的存在促进了Fe2O3的还原, Au和Fe2O3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是Au/Fe2O3/Al2O3催化剂在丙烯选择还原NO反应中具有较高低温催化活性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 三氧化二铁 , 选择性催化还原 , 氮氧化物 , 丙烯

Fe2O3对SiO2-Al2O3-MgO-Fe2O3-F-系玻璃陶瓷析晶的影响

田清波 , 王玥 , 李翠红 , 尹衍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不同Fe2O3含量的SiO2-Al2O3-MgO-Fe2O3-F-系基础玻璃,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了Fe2O3含量对玻璃析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玻璃体系中,当玻璃中引入2.0%(质量分数,下同)Fe2O3后,促进了玻璃体的分相,在800℃较低温度下析出氟云母晶体,氟云母晶体的形状受到分相区尺寸的限制.提高析晶温度有利于氟云母晶体的析出.当玻璃中Fe2O3提高到6.0%后,仍能获得透明玻璃体,但是在重新加热时首先形成FeFe2O4相,而抑制了云母晶体的析出.

关键词: 玻璃陶瓷 , 析晶 , 形核剂 , 氟化物 , 三氧化二铁

掺杂TiO2纳米粉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菅盘铭 , 夏亚穆 , 李德宏 , 王晓燕

催化学报

考察了制备方法对掺杂Fe2O3,ZrO2或SnO2的TiO2纳米粉的XRD谱及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共沉淀法制备的Fe2O3.TiO2对其XRD谱强度的影响较大,而负载法制备Fe2O3/TiO2对其XRD谱的强度无影响;两种方法制备的掺杂ZrO2或SnO2的TiO2样品对XRD谱均无影响.TEM结果表明,TiO2纳米粉的晶粒均匀,粒径为14~18nm.苯酚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分解反应结果表明,与TiO2样品相比,负载型Fe2O3/TiO2的催化活性明显较高,但ZrO2/TiO2,SnO2/TiO2和共沉淀型Fe2O3.TiO2的催化活性变化不大.可以认为,对掺杂Fe2O3的TiO2催化剂,负载法是较好的制备方法.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粉 , 三氧化二铁 , 掺杂 , 光催化降解 , 苯酚

用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

刘会平 , 王志兴 , 李新海 , 郭华军 , 彭文杰

功能材料

以Fe2O3为铁源,以葡萄糖为碳添加剂,利用碳热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碳硫(质量分数)分析方法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含碳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10%的LiFePO4/C复合材料为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 碳的加入使LiFePO4 颗粒粒径减小.碳分散于晶体颗粒之间,增强了颗粒之间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FePO4/C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其中,碳含量为10%在700℃下焙烧8h合成出的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1、0.5和1C倍率下放电,LiFePO4/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59.3、137.0、130.6mAh/g,充放电循环30次,容量只衰减了2.2%、5.3%、7.6%.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磷酸铁锂 , 三氧化二铁 , 碳热还原法

浸酸去除SiC微粉中Fe2O3的工艺技术研究

李亮 , 王军

耐火材料

为了去除SiC微粉制备过程中引入的含铁杂质(主要以Fe2O3的形式存在),以气流磨加工所得的SiC微粉为原料,采用浸酸法去除其中的Fe2O3.首先通过条件试验得出大致的浸出试验条件为:浸出酸选择盐酸,其HCl质量分数选择35%左右,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选择4∶1左右,浸出温度选择70℃左右,浸出时间选择4h.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用盐酸从SiC微粉中浸出Fe2O3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60℃,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4∶1,盐酸的w(HCl) =35%.稳定试验表明:在此工艺下的Fe2O3浸出率达80%以上,除Fe2O3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 SiC微粉 , 三氧化二铁 , 浸酸法 , 盐酸 , 浸出温度

浸酸去除SiC微粉中Fe2O3的工艺技术研究

李亮 , 王军

耐火材料

为了去除SiC微粉制备过程中引入的含铁杂质(主要以Fe2O3的形式存在),以气流磨加工所得的SiC微粉为原料,采用浸酸法去除其中的Fe2O3.首先通过条件试验得出大致的浸出试验条件为:浸出酸选择盐酸,其HCl质量分数选择35%左右,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选择4∶1左右,浸出温度选择70℃左右,浸出时间选择4h.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用盐酸从SiC微粉中浸出Fe2O3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出温度60℃,浸出酸与微粉质量比4∶1,盐酸的w(HCl) =35%.稳定试验表明:在此工艺下的Fe2O3浸出率达80%以上,除Fe2O3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 SiC微粉 , 三氧化二铁 , 浸酸法 , 盐酸 , 浸出温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