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成
,
王淑娟
,
陈昌和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发现了一种高效两相吸收剂:BDA(1,4-丁二胺)与DEEA(N,N-二甲基乙醇胺)组成的混合溶液,采用快速筛选实验台和自动滴定仪确定了其最佳浓度,并用离子色谱仪分析了吸收结束后上下层的胺,CO2和水的分布,应用核磁共振仪研究了CO2与胺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该吸收剂的最佳浓度为2 mol/L ...
关键词:
吸收剂
,
CO2
,
两相
,
BDA
,
DEEA
李廷勋
,
刘杰
,
肖文佳
,
何振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设计了一种以机械泵驱动的CO2两相散热系统,用于高热流密度航天探测器的高精度温度控制.分别对其稳态特性包括散热热流密度、流动阻力特性和动态性能包括启动特性、控温特性试验研究发现:机械泵CO2两相控温系统控温精度不低于1.5℃,启动性能和控温实时性能良好.
关键词:
CO2
,
两相
,
控温
,
航天
王治武
,
严传俊
,
李牧
,
范玮
,
郑龙席
,
邱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两相爆震燃烧的研究近来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燃油的喷射、雾化和蒸发,燃油和氧化剂的混合,两相可爆混合物的短距离起爆等等.本文利用激光喷雾粒度分析仪分别就直射喷嘴与气动喷嘴研究了汽油的雾化情况,随着汽油流量的增加,两种喷嘴的雾化变化趋势相反.结合汽油、空气PDE模型机多循环爆...
关键词:
雾化
,
两相
,
脉冲爆震
,
爆震波速
齐聪
,
何玉荣
,
闫盛楠
,
田枫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考虑纳米颗粒和基液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相格子Boltzmann模型,通过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两相格子Boltzmann模型与相关文献吻合较好.本文利用该模型研究了矩形腔内纳米流体的流动和换热,讨论了瑞利数、纳米颗粒组分对换热的影响,并分析了纳米颗粒在流场中的分布.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
自然对流
,
两相
,
瑞利数
吴志刚
,
丁国良
,
刘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通过建立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混合工质制冷剂两相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的方法,保证了物性计算的快速和稳定性.本文以美国国家标准局开发的程序REFPROP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对R410A和R407C的两相区物性分别在工况范围64.77~3825.32 ...
关键词:
混合工质
,
R410A
,
R407C
,
两相
,
热力性质
苗政
,
何雅玲
,
李相霖
,
邹金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两相、非等温模型.采用多孔介质中的经典多相流动模型来计算电池内与电化学反应相耦合的传质、传热问题;模型中考虑了水的汽化凝结过程和甲醇窜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池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温度最高点出现在阴极催化层;阳极甲醇浓度分布不均匀是造成阳极催化层内局部反应速率不均...
关键词:
燃料电池
,
甲醇窜流
,
两相
,
非等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