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中
,
丁云杰
,
李学民
,
黄世煜
,
朱何俊
,
尹红梅
,
何代平
催化学报
考察了不同载体负载的Pd-Se-Ru-SiW1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通过TPD,TPSR和BET及吸附量测定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不同载体负载的催化剂的活性差别较大; 不同催化剂吸附乙烯的脱附峰分布不同. 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烯主要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低温下即大量脱附. 以MCM-22为载体的催化剂,乙烯主要吸附在强吸附活性中心上,在高温下才能脱附. 以S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对乙烯具有适宜的吸附强度,有利于乙酸的生成,故SiO2是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用催化剂的合适载体.
关键词:
钯
,
硒
,
钌
,
硅钨酸
,
负载型催化剂
,
二氧化硅
,
活性炭
,
分子筛
,
乙烯
,
氧化
,
乙酸
张连中
,
丁云杰
,
李学民
,
黄世煜
,
张家兴
,
朱何俊
,
尹红梅
,
吕元
催化学报
研究了不同助剂促进的负载型Pd-Se/H4SiW12O40/SiO2催化剂对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的影响. 采用固定床微反装置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并采用C2H4和O2吸附量测定、吸附C2H4的TPD-MS和TPSR-M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以SiO2为载体,以硅钨酸为助剂,Pd-Se-Na-Ru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其催化性能比文献报道的结果明显提高. 在原料气配比n(C2H4)∶n(N2)∶n(O2)∶n(H2O)=55∶14∶9∶22,反应物空速GHSV=3*!844 h-1,反应压力p=1.4 MPa,反应温度θ=155 ℃条件下,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为8.0%和87.4%,乙酸的单程时空产率达372.0 g/(L*h). 吸附量测定表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C2H4/O2比值高对于提高乙酸的选择性是有利的.
关键词:
乙烯
,
氧化
,
乙酸
,
钯
,
硒
,
钠
,
钌
,
硅钨酸
,
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孙学文
,
赵锁奇
,
王仁安
催化学报
利用FT-IR和1H NMR对KOH无水乙醇溶液滴定前后的氯化1-正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无水乙醇溶液进行分析发现,[bmim]Cl咪唑环上的2-H具有显著的质子酸性,滴定后的NMR谱中化学位移为9.5处的2-H信号完全消失,且在滴定过程中有KCl生成. 通过[bmim]Cl/FeCl3离子液体的1H NMR分析发现,咪唑环上的氢质子尤其是2-H的化学位移与FeCl3含量密切相关,随着FeCl3与[bmim]Cl摩尔比的增大, 2-H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说明其去屏蔽作用增强, 2-H更容易脱离. 将合成的[bmim]Cl/FeCl3离子液体脱水,并采用同位素置换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催化全氘代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脱水后的离子液体仍然可以催化烷基化反应. 通过对反应后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提出了离子液体催化的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的正碳离子机理. 反应前后离子液体的1H NMR分析表明,反应后离子液体中咪唑环上的2-H的信号强度较反应前降低了23%,说明引发反应所需要的H+一部分是由咪唑环上的2-H提供的.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氯化1-正丁基-3-甲基咪唑
,
氧化铁
,
苯
,
乙烯
,
烷基化反应
,
正碳离子
,
反应机理
钟顺和
,
李传峰
,
孙宏伟
,
肖秀芬
催化学报
将硅藻土-TiO2-聚乙烯(或聚丙烯)疏水复合膜反应器应用于CO加氢合成乙烯的反应过程,以Ni-Cu/TiSiO和Ni-Cu/MgSiO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和进料组成等因素对CO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膜催化反应的产物与常规催化反应相同,催化反应机理没有区别,在适宜条件下,膜催化反应的CO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较之常规催化反应提高了10%左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乙烷的选择性略有增加.
关键词:
一氧化碳
,
加氢
,
乙烯
,
二氧化钛-聚合物膜
,
膜催化反应
,
镍
,
铜
,
负载型催化剂
王丽霞
,
徐庶亮
,
楚文玲
,
杨维慎
催化学报
研究了负载Ru,Rh和Pd的WO_3-ZrO_2催化刺在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负载的贵金属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Rh/WO_3-ZrO_2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乙烯转化率,而Ru/WO_3-ZrO_2催化剂对反应几乎没有活性.H2化学吸附结果显示,高的催化性能来源于高的金属分散度.Pd/WO_3-ZrO_2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乙酸选择性(75%),而其它两个催化剂的乙酸选择性都非常低(~10%).程序升温氧化和程序升温还原结果显示,贵金属-O键的键强对产物的选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弱的贵金属-O键可以通过将氧插入到乙烯和/或乙醛中而有利于乙酸的生成,而强的贵金属-O键会导致乙烯完全氧化为CO_x.
关键词:
乙烯
,
氧化
,
乙酸
,
氧化钨
,
氧化锆
,
钯
,
钌
,
铑
邓双
,
李会泉
,
张懿
催化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催化剂,并采用共沉淀法和共沸蒸馏法耦合技术制备了纳米Cr2O3/Al2O3,Cr2O3/ZrO2和Cr2O3/MgO复合催化剂. 应用BET,XRD,XPS,TPR和TEM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上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纳米Cr2O3催化剂上乙烷和CO2的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r2O3催化剂,但乙烯的选择性低于常规Cr2O3催化剂; 纳米复合催化剂中的复合成分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其中,10%Cr2O3/MgO纳米复合催化剂在温度为973 K时,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分别可达到61.54%和94.79%. 纳米催化剂表面Cr的还原性以及Cr6+/Cr3+比值是影响乙烷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
氧化铬
,
氧化铝
,
氧化锆
,
氧化镁
,
二氧化碳
,
乙烷
,
氧化脱氢
,
乙烯
徐龙伢
,
王清遐
,
刘伟成
,
谢素娟
,
孙新德
,
白杰
,
张淑蓉
,
王昌东
催化学报
高温气相反应条件下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过程中,容易生成甲苯和二甲苯等副产物; 在该过程中采用催化蒸馏技术,使苯与乙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可大幅度降低产品中二甲苯的含量. 通过对催化裂化干气与苯烷基化催化精馏过程中的各反应步骤进行分析与热力学计算,结合反应的实际产物组成,提出了苯与乙烯烷基化的反应网络,探讨了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过程中甲苯和二甲苯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增大苯/乙烯比对提高乙烯平衡转化率及乙苯收率有利; 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烷基化反应,可大大减缓C-C键裂解速度,抑制甲苯和二甲苯生成,提高乙苯产品质量.
关键词:
苯
,
乙烯
,
烷基化
,
蒸馏
,
乙苯
,
甲苯
,
二甲苯
,
热力学
刘百军
,
曾贤君
,
何琳琳
,
赵震
催化学报
以ZSM-5/丝光沸石(MOR)复合分子筛为催化剂,对混合C4烃的催化转化反应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ZSM-5/MOR的酸性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与ZSM-5相比, MOR具有很低的催化活性,但ZSM-5/MOR复合分子筛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随着ZSM-5/MOR复合分子筛中ZSM-5含量的增加, C4烃转化率稍有升高;在C4烃转化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乙烯和丙烯的总选择性比较接近,但苯和甲苯的总收率却快速升高. 随着ZSM-5/MOR复合分子筛中ZSM-5含量的增加,弱酸和中强酸的酸量逐渐减少,强酸的酸量有所增加. 由于ZSM-5/MOR复合分子筛中MOR对ZSM-5起到分散作用而产生更多的L酸中心,且此L酸中心处于分子筛的外表面而具有较高的能量,导致苯和甲苯的总收率升高.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
丝光沸石
,
复合分子筛
,
混合碳四烃
,
乙烯
,
丙烯
,
芳构化
,
苯
,
甲苯
张建鲁
,
王新平
,
苏显云
,
蔡天锡
催化学报
利用积分反应器和微分反应器对Pd-SiW12/SiO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乙烯在积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为乙酸(选择性为77.6%),很少生成乙醛(选择性仅为8.1%); 而在微分反应中氧化的主要产物是乙醛(选择性为98.4%). 在微分反应中分别以乙醛和乙醇为主反应物时,乙醛氧化完全生成乙酸,选择性为100%,而乙醇氧化生成乙酸的选择性低于0.15%. 可以认为,在Pd-SiW12/SiO2催化剂上,水蒸气存在下乙烯主要经由中间物乙醛而生成乙酸. 通过对含有不同组分和不同还原条件处理的催化剂活性的比较,认为目的反应主要发生在Pd与SiW12相互接触的部位,催化剂中的Pd0是活性Pd物种的主要形态.
关键词:
钯
,
杂多酸
,
硅钨酸
,
二氧化硅
,
乙烯
,
直接氧化
,
乙酸
,
反应机理
韩智三
,
伊晓东
,
谢棋
,
李荣春
,
林洪
,
何益明
,
陈陆千
,
翁维正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采用浆态法在N2气氛下焙烧制得了MoV0.3Te0.23Nb0.1Ox催化剂. 在以该催化剂催化的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反应中,440 ℃下乙烷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均在90%左右,乙烯产率达80.9%. 但在空气气氛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 用XRD和SEM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
关键词:
乙烷
,
氧化脱氢
,
乙烯
,
氧化钼
,
氧化钒
,
氧化碲
,
氧化铌
,
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