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平
,
万春荣
,
姜长印
,
李建军
,
李阳兴
功能材料
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在改进金属锂二次电池方面进行的研究.主要论述通过加入各种不同的添加剂如HF、CO2、无机离子、碘化物、有机物和表面活性剂来改善金属锂的表面和/或表面膜的结构,从而提高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电化学行为.同时对固态电解质和合金负极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锂
,
二次电池
,
添加剂
,
改进
惠志林
,
高云
,
李明
,
崔舜
,
余成洲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6.018
介绍了一种复合金属多孔体的制备及其方法, 首先以泡沫塑料为芯膜, 经过导电化处理使其具有导电性, 其次进行电沉积金属铁, 再进行电沉积金属镍, 经过热处理后可制备出复合金属多孔体. 该复合金属多孔体用铁取代金属镍, 其抗拉性能优于单质泡沫镍, 同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主要用于载体如电池电极.
关键词:
复合金属多孔体
,
电沉积
,
二次电池
,
电极
郑晓雨
,
苏方远
,
杨全红
,
康飞宇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9.00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开发绿色、高效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迫在眉睫。由于锂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锂系二次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电池等得到广泛研究和快速发展;而碳基材料是锂系二次电池重要的电极材料和关键组分。石墨烯是“至柔至薄”的碳基材料,良好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以及高比表面积和柔性片状的结构特征使其在锂系二次电池中展示出很大的应用潜力;作为其它 sp2杂化碳基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石墨烯的出现也为构建高性能的新型碳电极材料提供了契机。评述了不同结构形貌的石墨烯基材料在锂系二次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关键词:
石墨烯
,
锂离子电池
,
锂硫电池
,
锂空电池
,
二次电池
吴锋
中国材料进展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二次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面向当前高容量、高功率新型二次电池的发展需求,以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基于多电子反应机理的新型二次电池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二次电池
,
镍氢电池
,
锂离子电池
,
多电子反应
,
电池材料
朱嫦娥
,
任丽
,
王立新
,
安灏瑗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3.009
用炭黑吸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炭黑(PPy/C)导电复合材料.运用FT-IR、TGA、SEM、四探针和电化学测试仪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导电炭黑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由原来的6.52 S/cm增加至13.42 S/cm,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堆积密度,改善了聚吡咯的颗粒形态和制膜加工性能,聚吡咯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聚吡咯二次电池的性能得以改善,室温下充放电循环30次以上,电池容量无明显衰减,库仑效率在98%以上,首次放电容量以聚吡咯计可达41 mAh/g.
关键词:
导电炭黑
,
聚吡咯
,
吸附聚合
,
堆积密度
,
二次电池
孔景临
,
薛宽宏
,
何春建
,
邵颖
,
陈巧玲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2.04.003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电极--镍纳米线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给出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和拟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外加电位对电极表面化学反应速度和类型有显著影响.在外加电位不高时,Ni(Ⅱ)氧化成Ni(Ⅲ)的电化学过程随着电位的升高而明显加速;当外加电位高于0.40 V以后,电极表面同时发生电化学析氧反应.相同条件下,镍纳米线电极的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远远高于镍块体电极.
关键词:
镍纳米线
,
交流阻抗
,
电极
,
二次电池
陈永红
,
魏亦军
,
徐俊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2.020
以1.0 mol/L硫酸为介质,于0.8 V恒电位下,在纳米TiO2(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Aniline)的电化学聚合,借助透射电镜、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对制得的Nano-TiO2/聚苯胺(Nano-TiO2/PANI)复合膜进行了表征. 用Nano-TiO2│PANI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Zn为负极,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对Zn│Nano-TiO2-PANI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二次电池首次充电容量可达98.04 mA·h/g,充放电效率为91.67%,充放电曲线平稳.
关键词:
纳米TiO2
,
聚苯胺
,
复合膜电极
,
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