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燕平
,
潘春跃
,
赖金洪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0.014
以丙烯酸(Aac)、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丙烯酰胺(Aam)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和PAAc/P(NIPAAm-co-Aam)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水凝胶. 研究了两类具有不同温敏特性的凝胶的溶胀与释药性能,并考察了Aam含量对两类凝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P(NIPAAm-co-Aam)共聚水凝胶具有热缩温敏性,当n(Aam):n(NIPAAm)由1:3增加到3:1时,该共聚水凝胶的有效交联密度由2.518×10-6 mol/cm3升高到3.071×10-6 mol/cm3,平衡溶胀比由18.65减小至15.36,温敏性减弱,水杨酸释药率由29.87%增大到66.12%,水杨酸钠释药率由95.30%减小到75.55%;与共聚水凝胶相反,PAAc/P(NIPAAm-co-Aam)IPN水凝胶具有热胀温敏性,当n(Aam):n(NIPAAm)由1:3增加到3:1时,该IPN水凝胶有效交联密度由 31.06×10-6 mol/cm3下降到26.92×10-6 mol/cm3,平衡溶胀比由1.816增大至8.792,温敏性增强,水杨酸释药率由41.56%增大到59.65%,且水杨酸钠释药率由43.77%增大到66.55%.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
丙烯酰胺
,
丙烯酸
,
共聚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水凝胶
,
溶胀
,
释药
王结良
,
梁国正
,
赵雯
,
吕生华
,
何洋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3.04.009
在37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聚氨酯进行互穿网络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用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聚硅氧烷、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等对聚氨酯互穿网络改性的效果.指出了各种互穿体系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聚氨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聚氨酯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聚丙烯酸酯
,
聚苯乙烯
,
聚硅氧烷
,
环氧树脂
,
乙烯基树脂
王珍
,
孙霞容
,
袁远
,
钱黄海
,
刘嘉
,
王景鹤
,
陈祥宝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1.079
采用序列法制备氢化丁腈橡胶(HNBR)/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互穿聚合物网络,考察了第一网络(HNBR)交联密度,微观形态及阻尼性能的关系.在第一网络交联密度较小时,两相呈海岛结构,第一网络为连续相,第二网络(PBMA)为分散相.随着第一网络交联密度逐渐增加,相畴尺寸减小,两相逐渐呈双相连续形态.微观形貌与阻尼性能有很大关系,当两相呈明显的海岛结构时,阻尼曲线呈双峰形态,随着相畴尺寸逐渐减小,阻尼曲线逐渐由双峰过渡为单峰形态,阻尼峰宽度减小.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交联密度
,
阻尼性能
,
微观形态
王珍
,
陈祥宝
,
王景鹤
,
栗付平
,
王力
,
郭湘瑶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9.12.001
采用序列法制备氢化丁腈橡胶(HNBR)/聚甲基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阻尼材料.IPN体系的红外曲线在1750~1700cm~(-1)及1190~1150cm~(-1)范围内出现了较强的特征峰,可以证明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存在.物理机械性能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基体积增大,IPN的硬度、拉伸强度及100%定伸强度减小.动态性能表明HNBR与聚甲基丙烯酸酯形成的IPN体系能够拓宽HNBR的阻尼温度范围.HNBR/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IPN的阻尼因子较高,适用于约束阻尼系统,而HNBR/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PN具有较高的损耗模量和适宜的阻尼因子,适于自由阻尼系统.
关键词:
氢化丁腈橡胶
,
聚甲基丙烯酸酯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阻尼性能
宋雪晶
,
罗运军
,
柴春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在不同温度下测试了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型聚氨酯和含有20 %(质量分数)第4代超支化聚酯的HTPB型聚氨酯的固化过程,探索了超支化聚酯的加入对异氰酸酯(NCO)与OH之间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的加入对NCO与OH之间的反应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应的活化能由28.3 kJ/mol降低到18.3 kJ/mol,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固化动力学
,
端羟基聚丁二烯
万里鹰
,
卢金山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9.11.003
采用分步聚合方法合成了P(MMA-co-AA-co-HEMA)/P(BMA-co-HEMA)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水溶胶,在MMA网络中加入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在BMA网络中不加入交联剂.用动态黏弹谱DMA(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分析水溶胶的阻尼性能并测试其涂膜5项性能指标.实验发现当m(MMA):m(BMA)=5:5,w(DVB)=0.1%,PMMA/PBMA半IPN可同时满足阻尼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基本要求.同时涂膜力学阻尼能力经力学振动阻尼测定装置检测,振幅衰减明显.而且振动阶数越高,阻尼效果越好.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
水溶胶
,
耗散因子
,
阻尼性能
刘鸿志
,
甘文君
,
葛韬
,
沈静
,
倪乐韩
,
金玉树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5.04.001
为获得高韧性环氧树脂,合成了异氰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用两端含羟乙基的直链有机硅(PDMS)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进行扩链改性,得到羟基封端的有机硅改性的含羧基的聚氨酯齐聚物,用此齐聚物作为增韧剂去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然后用甲基四氢苯酐进行固化,得到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P)互穿聚合物网络.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互穿聚合物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和微相分离行为;用动态力学分析和摆锤冲击实验等考察了不同配比下IPN的力学性能;用热失重分析研究了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PU/EP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可以得到冲击强度、模量及耐热性同时得到提高的复合材料.
关键词:
聚氨酯齐聚物
,
聚二甲基硅氧烷
,
环氧树脂
,
增韧
,
互穿聚合物网络
秦川丽
,
蔡俊
,
唐冬雁
,
张巨生
,
蔡伟民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7.010
采用DMA法研究了热力学、动力学因素及组成比对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 IPN)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VER共聚单体,改善了常规以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的PU/VER(St)IPN材料的阻尼性能,含较长酯基的体系具有更优的阻尼性能;通过调整两网络的相对聚合速率及组成比,可使材料出现宽温域阻尼,合成的组成比为80/20、70/30及60/40的IPN材料,在至少近80℃的温域,阻尼因子(tanδ)>0.3.进一步通过TEM检测分析了IPN材料微观结构与阻尼性能的关系.
关键词:
聚氨酯
,
乙烯基酯树脂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阻尼材料
万勇军
,
谢美丽
,
顾宜
,
欧阳庆
,
刘小平
,
陆雯
,
王建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聚氨酯(PU)为组分Ⅰ、乙烯基酯树脂(VER)为组分Ⅱ,采用二步法制备了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PU/VER-IPN),采用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PU/VER-IPN的微观形态,用调制DSC(M-DSCTM)、动态力学分析方法(DMA)研究了IPN的玻璃化转变行为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网络与VER网络形成了多相微区结构,在界面处互穿和缠结,形成类似胞状的结构,PU相为胞壁,VER为胞体.在PU和VER之间,次级作用明显加强,出现氢键吸收峰,并且出现宽温度阻尼范围.当PU/VER=40/60时,材料在宽温度范围的阻尼性能最好.
关键词:
聚氨酯
,
乙烯基酯树脂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结构
郑耀臣
,
陈芳
,
夏晓平
,
鞠洪克
腐蚀与防护
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与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配合,形成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提高了涂层的韧性、附着性和抗冲击性能,同时保持了其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讨论了HDDA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HDDA的用量为25%时,与E-51/DDM制成的IPN涂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聚丙烯酸酯
,
互穿聚合物网络
,
防腐蚀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