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
廖聪维
,
吴保磊
,
叶雪枫
,
杨晓非
功能材料
利用Stoner-Wohlfarth模型,概率型元胞自动机的模型和算法,在考虑了退磁场和交换作用的情况下对薄膜的磁滞回线进行了模拟,比较了温度以及和易轴取向变化时磁化曲线以及剩磁矩形比和矫顽力的不同及变化趋势.退磁场和交换作用的引入对磁化翻转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剩磁矩形比和矫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
Co薄膜
,
磁滞回线
,
退磁场
,
交换作用
赵韦人
,
王新林
,
李平
,
马诺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5-8192.2000.03.006
借助层状模型,研究了硬磁相与软磁相原子的短程交换作用对界面原子磁矩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短程交换作用使得界面附近硬磁相和软磁相各自几个变换作用长度范围内,原子磁矩以特定的方式取向排列.这种特定的取向排列可称为界面磁各向异性.界面磁各向异性依赖于硬磁相易磁化方向的相对取向和软磁相的厚度,其包含的能量随软磁相厚度的减小有一极大值.在晶粒尺寸为几十个纳米的复相纳米永磁中,界面磁各向异性显著依赖于软磁相晶粒尺寸,而对硬磁相晶粒尺寸不敏感,其包含的能量极大值与最佳微结构相关.
关键词:
交换作用
,
界面
,
原子磁矩
,
纳米材料
,
复相纳米永磁
居健
,
吴雪梅
,
诸葛兰剑
材料导报
对掺杂过渡金属(TM)制备得到的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磁性起源作了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知识的调研,在理论方面主要介绍了几种磁性交换的模型:直接超交换和间接超交换、载流子媒介交换和跃迁磁板子.在实验方面分析众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选择正确的生长条件对于成功获得稀磁半导体至关重要,低生长温度、高氧偏压和较少的TM离子掺杂浓度能促使TM掺杂物的均一分布,并能削弱反铁磁性(AFM)交换进而增进铁磁性(FM)交换.同时据文献报道发现很多样品的磁性并不是固有的,载流子尤其空穴的存在对于铁磁交换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磁性起源
,
稀磁半导体
,
交换作用
,
TM掺杂
,
铁磁性
张道元
,
熊曹水
,
孙天富
,
王征
,
黄美清
金属学报
利用Mossbauer谱,磁测量技术对稀土合金SmFe_(10-x)Co_xTi系列的晶位及性质进行研究,实验分析表明,Fe被少量Co替代后,Co原子优先进入8f晶位;Co取代Fe明显提高化合物的Curie温度,饱和磁化强度与Fe的超精细物随Co的增多有类似的变化曲线,均在Co含量x=2处达到极大值。这主要由于掺入的Co影响了合金原子的交换作用,导致合金Curie温度上升。
关键词:
Mossbauer效应
,
crystallographic site
,
hyperfine field
,
exchange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