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远
,
刘京雷
,
侯峰
,
徐宏
,
任衍伦
表面技术
目的 研究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对氧化铁红粉体的改性效果.方法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对超细氧化铁红粉体进行改性,同时与未改性的粉体进行比较,对比研究粉体的亲油化度、吸油值、粒度分布、疏水性及分散情况.结果 改性后,氧化铁红粉体的细化程度、团聚状况都有一定的改善.粉体由改性前的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能得到了提高.结论 硅烷偶联剂KH-560与钛酸酯偶联剂都能有效改善铁红粉体的表面性能,而钛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优于KH-560.
关键词:
氧化铁红
,
表面改性
,
改性剂
,
亲油性
薛运伟
,
杨常玲
,
吕永根
,
荣海琴
,
王鹏
,
潘鼎
新型炭材料
通过在煤焦油沥青中添加石油沥青获得沥青甲苯胶体溶液,然后与聚乙烯醇(PVA)的甘油溶液乳化,制备了煤沥青基炭微球.为了阐明沥青在甲苯中的溶解性及其与PVA中憎水的亚甲基亲合力对于微球形成的影响,在煤沥青中添加了不同比例的与PVA中憎水的亚甲基更具亲合力的石油沥青,建立了一个微球成形机理的模型.研究发现,添加石油沥青可以促进乳化液中沥青分子与分散剂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取向稳定性,从而明显改善沥青微球的球形度.石油沥青的添加降低了混合后沥青的软化点,为使沥青微球的软化点高于空气氧化始温,需要选择适当的添加比例.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
石油沥青
,
溶解性
,
亲水性
,
亲油性
,
微球
潘玲
材料保护
目前纳米TiO2的表面化学改性法存在改性效果不佳、改性工艺冗长、反应条件复杂等缺陷.以KH-570硅烷偶联剂作纳米TiO2表面改性剂,以改性剂的掺量、偶联剂的水解pH值、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为影响因子,纳米TiO2的亲油化度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KH-570偶联剂的掺量对纳米TiO2的亲油化度影响的显著性最大,改性最佳参数为KH-570掺量6.0%、改性时间4.5h、溶液pH值4.0、反应温度90℃;优化条件下纳米TiO2的分散稳定性和亲油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纳米TiO2改性
,
KH-570硅烷偶联剂
,
正交试验优化
,
亲油性
,
分散性
廖达
,
杨浩
,
皮丕辉
,
文秀芳
,
蔡智奇
,
徐守萍
,
程江
,
杨卓如
电镀与涂饰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M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将无机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掺杂到该树脂中,通过交联固化得到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树脂/SiO2复合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涂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不锈钢板为底材,讨论了二氧化硅粒子加入量和复合液浓度对复合涂层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占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树脂质量的20%,所制含氟甲基丙烯酸酯树脂/SiO2复合液的浓度为5%时,在不锈钢基材上制备的复合涂层对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26.7°,对煤油的静态接触角为26.8°.
关键词: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
自由基溶液聚合
,
纳米二氧化硅
,
表面润湿性
,
疏水性
,
亲油性
王勇
,
邹建
,
高家诚
,
李易东
,
文敏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6.030
用液相沉积法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面无机/有机复合改性.用XRD、FT-IR进行了包覆膜结构表征,用TEM观察改性后颗粒的形态.测量了有机包覆量对改性样品亲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沉积并经105℃烘干得到的Al2O3膜为非晶态结构,煅烧后才能晶化;有机膜可以在无机膜上生成,其最大包覆量约为7%,且与包覆温度无关;复合包覆后纳米颗粒外形不变,分散性提高;有机包覆量对纳米TiO2的亲油性有非线性影响,包覆量为1.2%时其亲油性最好.
关键词:
纳米TiO2
,
表面改性
,
氧化铝
,
硅烷偶联剂
,
分散性
,
亲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