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欣
,
张安强
,
冯妍卉
,
刘健
,
张长青
,
于振东
钢铁
焦化产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以焦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为基础,计算焦炉的热效率,对焦炉的能耗进行分析。采用回收焦炭显热的干熄焦技术、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和以焦炉废气余热为热源的煤调湿技术,以充分利用焦炉支出热,达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炼焦耗热量和提高焦炉生产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焦炉
,
物料平衡
,
热平衡
,
干熄焦
,
荒煤气余热
,
煤调湿
,
余热利用
刘彤
,
张鑫
,
黄圣伟
,
徐钢
,
杨勇平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30313
对钢铁企业自备电厂的烟气余热资源及主要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选取的某典型案例,提出在锅炉尾部加装低温省煤器回收烟气余热加热凝结水设计改造方案,一方面回收了锅炉的排烟余热,另一方面提高了汽轮机抽汽效率,同时结合工程约束条件展开热经济性分析计算,对钢厂燃用煤气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改造后排烟温度降低近50℃,每年增加发电量约106.7万kW·h,折合节约购电资金100多万元,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对钢铁企业的余热利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钢铁工业
,
自备电厂
,
高炉煤气
,
余热利用
,
节能减排
张家元
,
张小辉
,
周孑民
,
戴传德
,
谢东江
钢铁
烧结矿粒径、进口流量、料层高度、孔隙率和进口风温是影响烧结矿冷却过程中余热利用量的主要参数。通过对某钢铁厂360m^2环冷机进行研究,针对烧结矿换热的特点建立了烧结矿换热过程求解的数学模型。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为平台,采用UDS和UDF构建多孔介质局部非热力学平衡的能量双方程模型,模拟烧结矿冷却过程;以提高环冷机的余热回收利用量为目标,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影响烧结矿换热过程的5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运行参数组合。通过与现场测试的数据比较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过程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烧结系统的余热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烧结矿
,
数值模拟
,
正交优化试验
,
余热利用
饶文姬
,
赵良举
,
刘朝
,
徐进良
,
张墨耕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提出用有机朗肯循环同时回收LNG冷能和工业余热,选择乙烷作为工质,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压力的升高,循环热效率及做功量都增大;当蒸发器出口温度低于240℃,蒸发压力取值较高时,冷凝器会出现不允许出现的负夹点温差,冷凝器换热不足,换热后不能使LNG达到汽化的最终温度;利用温度低于260℃的工业余热与LNG冷能时,为解决原循环高压力下冷凝器的换热不足问题,需在原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换热器.
关键词:
LNG冷能利用
,
余热利用
,
有机朗肯循环
,
热力分析
,
夹点温差
皇甫艺
,
吴静怡
,
王如竹
,
夏再忠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余热利用中既需控制热源温度又需要对热量输入/输出进行管理的场合,提出了热管理器的概念.在运行过程中,热管理器可以实现对热源温度的控制,并根据各个用热对象的级别及工况,通过不凝性气体体积的变化,自动实现对热量输出的分配.为了验证热管理器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实验样机及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功率从6.0kW上升至14.0 kW,工质蒸汽温度的变化幅度仅为0.7℃.工质蒸汽/不凝性气体的交界面起到了良好的"热开关"作用.从热源回收的热量,按照优先级顺序依次分配给各个热用户.
关键词:
余热利用
,
热管理
,
控温
,
凝结换热
贾琦
,
舒歌群
,
田华
,
卫海桥
,
梁兴雨
,
孙秀秀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选取了Bi2Te3和CoSb3两种温差电材料设计了一种梯级分段温差电单偶,并对其建立了数学模型,导出温差电单偶的功率和效率计算公式,分析冷热端陶瓷片表面温度、温差电单偶长度以及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对分段温差电单偶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热面温度、降低冷面温度和提高热表面对流传热系数均可以提高分段温差电单偶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转换效率.缩短温差电单偶的长度可以增大最大输出功率,但会导致最大转换效率的明显下降.
关键词:
内燃机
,
排气
,
余热利用
,
温差发电
杨峻青
钢铁
安钢轧钢加热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从采用余热锅炉发展到采用空气、煤气预热器,充分利用了烟气余热,使空气预热温度达350~450 ℃,煤气预热温度为150~250 ℃,节约能源25 %~30 %.目前这一技术在安钢得到了普遍应用.
关键词:
轧钢加热炉
,
余热利用
,
余热锅炉
,
空气
,
煤气预热器
宋景凌
,
钟春生
,
宁建成
中国冶金
在建立不同铁水比例下的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多尺度方法分析研究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电弧炉炼钢跨尺度全流程能量的状况,主要包括工位级节能技术研究、余热利用技术、工位级间相互的关系与电弧炉炼钢流程集成技术.实现了跨尺度全流程能量的集成,得出最优能耗的冶炼生产模式.
关键词:
多尺度
,
电弧炉
,
LF炉
,
余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