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
张艺
,
李响
,
童应鹏
,
孔宏伟
,
许国旺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0329
建立了川芎挥发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指纹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评价了川芎药材的质量.4种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在DB-Petro×DB-17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从新都市的1个样品中分离出375种组分,其中相似度、反相似度皆大于800的化合物215个;根据质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验证,或参照标准化合物及文献报道,从中定性了43个化合物.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以很好地将4个产区的挥发油样品加以区分,并找出20种差异最大的化合物,其中包括4种苯酞类物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关联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苯酞类物质(如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和新蛇床内酯)对川芎挥发油样品地区差异的影响最大,其中彭州产川芎样品中苯酞类物质的含量最高.本文通过高分辨色谱技术研究了相邻产地的药物化学组成差异,并将化学指纹及生物学活性相关联,建立了系统的中药质量评价及活性化合物筛选研究模式.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
挥发油
,
苯酞
,
质量控制
,
川芎
程权
,
杨方
,
李捷
,
卢声宇
,
蓝锦昌
,
江锦彬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4.0904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分析了闽南乌龙茶中的挥发性成分.从48份不同等级和产季的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和梅占)中获得了2 00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筛选得到51种共有组分,并结合质谱数据库、保留指数与结构谱图等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获得得分投影图,直观给出了不同样品的分类趋势.通过逐步判别获得9种对分类结果有显著影响的组分,并以此为变量通过Fisher判别法(FDA)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对样品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7.9%.本试验证实了以挥发性成分识别闽南乌龙茶的可行性.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
主成分分析
,
Fisher判别分析
,
挥发性成分
,
闽南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