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以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基础的新型水凝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发明涉及含具有特殊几何结构的聚乙烯醇和/或聚乙烯醇共聚物的水凝胶,制造水凝胶的工艺方法和水凝胶在生物医药和药剂领域中作为材料的应用,用于制造接触镜片、控制活性物的释放和作为包涵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作为钻孔液的添加物、作为采油的置换剂、作为水泥的助剂和作为高粘度液体的添加剂,例如用于改善石油的流动性能和快速输送以及作为化妆品的组分。

关键词: 聚乙烯醇 , 水凝胶 , 共聚物 , 基础 , 载体材料 , 生物催化剂 , 高粘度液体 , 几何结构

展纱织物细观几何模型

李蓓蓓 ,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上,通过建立的展纱织物增强结构二维几何结构模型,预测展纱织物内纤维束屈曲状态,建立展纱织物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分数的理论公式,分析纤维束屈曲率与纤维体积含量之间的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所提出的细观几何模型是合理的.

关键词: 展纱 , 几何结构 , 单元体 , 屈曲 , 纤维体积分数

Co吸附二氧化硅团簇的几何结构、光电及磁学特性

智丽丽 , 李艳青 , 杨莲红 , 张保花

材料导报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系统地研究了Co(SiO2)n(n=1-7)团簇的几何结构、光电特性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受悬挂键和电子云分布影响,单个Co原子以一定倾角吸附在稳定性很好的(SiO2)n(n=1-7)链状团簇上,多个Co原子却在其上发生团聚作用;不断减小的垂直电离势和不断增大的电子亲和势使得Co(SiO2)n(n=1-7)团簇的硬度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而降低;Co原子的吸附使得非磁性二氧化硅转化为磁性复合团簇,随着Co原子数目的增多磁矩不断增大,结合该团簇的近红外光吸收特性,从理论上证实了二氧化硅磁性复合材料既具有超顺磁性又可以吸收可见-近红外光,为其在医学界被用作光动力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Co(SiO2)n , 团簇 , 几何结构 , 光电特性 , 磁性

多相 ZrO2几何结构及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

汪广进 , 黄菲 , 龚春丽 , 刘海 , 程凡 , 文胜 , 郑根稳 , 潘牧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31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投影缀加平面波,使用广义梯度近似处理交换关联势能,深入研究了弛豫多相 ZrO2几何结构特征及电子结构。研究发现,单斜、四方和立方 ZrO2能带间隙分别约为3.47 eV、3.96 eV 和3.36 eV。近费米能级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相 ZrO2的基本性质均由 O 2p 态电子和 Zr 4d 态电子决定。

关键词: ZrO2 , 几何结构 , 电子结构 , 第一性原理

4,4’-对苯巯基醚分子器件的几何结构及其电学性质的研究

刘瑞金 , 孙玉萍

低温物理学报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的方法计算了4,4’-对苯巯基醚分子器件几何结构的变化对其电子结构及其电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选择不同的电极间距会引起电子输运峰的高度和分子与电极的耦合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对分子电流和电导的开启位置有较小的影响,进而使分子体系的电输运性质表现各异

关键词: 几何结构 , 电子结构 , 电导 , 电流

基于zigzag型碳纳米管分子模型的建立及主要应用

王积森 , 张洪云 , 张国松 , 孙金全 , 刘美淋 , 冯忠彬

材料导报

碳纳米管模型的建立是用分子模拟法研究碳纳米管结构、性能、应用的基础.以zigzag型碳纳米管为例,通过分析碳纳米管中碳原子的几何结构,确定一个结构单元中所有碳原子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再利用FORTRAN或C语句对结构单元进行嵌套循环,得到满足要求的碳纳米管模型.并简单介绍了碳纳米管分子模型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分子模型 , zigzag , 几何结构 , 结构单元 , 应用

仪器测色中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罗璐 , 邓荣坚

涂料工业

结合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测试标准以及测色仪在高分子材料测试中的应用,阐述并解析了仪器测色中几个易混淆的概念,包括颜色体系和仪器方面的以下6个概念:2°标准观察者和10°标准观察者、表色体系Lab和L*a*b*、色调角hab和色调差△Hab*、色彩色差计和分光测色计、几何结构以及镜面光泽包含和镜面光泽排除.掌握好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将有助于测量颜色时进行测试参数的选择,并加深对颜色测量技术的理解.

关键词: 标准观察者 , 表色体系 , 色调 , 色彩色差计 , 分光测色计 , 几何结构

LaNi4M(M=Ni、Co、Fe)的晶体和电子结构

刘杨 , 吴锋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5.03.006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总体能量-超软赝势平面波技术,分析了LaNi5和20%Ni分别被Co和Fe代换后的晶体结构、总体能量、电子态密度以及Mulliken布居电荷.由理论计算得到的晶体结构参数与实验值符合得比较好.取代后合金的晶体结构变化趋势与取代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一致.Co和Fe代换可改变合金的电子结构,降低合金的稳定性.Co-d或Fe d带的位置及其中的电子数影响合金的稳定性.Co或Fe更倾向于取代3g位,且Co取代比Fe取代稳定.合金生成热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较为接近.

关键词: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 LaNi4M , 几何结构 , 电子结构 , 生成热

甲酸在Au(997)台阶表面的氧化反应

邬宗芳 , 姜志全 , 金岳康 , 熊锋 , 孙光辉 , 黄伟新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467-1

金催化是纳米催化的代表性体系之一,但对金催化作用的理解还存在争议,特别是金颗粒尺寸对其催化作用的影响.金颗粒尺寸减小导致的表面结构主要变化之一是表面配位不饱和金原子密度的增加,因此研究金原子配位结构对其催化作用的影响对于理解金催化作用尺寸依赖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不同配位结构的金颗粒表面可以利用金台阶单晶表面来模拟.我们研究组以同时具有Au(111)平台和Au(111)台阶的Au(997)台阶表面为模型表面,发现Au(111)台阶原子在CO氧化、NO氧化和NO分解反应中表现出与Au(111)平台原子不同的催化性能.负载型Au颗粒催化甲酸氧化反应是重要的Au催化反应之一.本文利用程序升温脱附/反应谱(TDS/TPR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甲酸在清洁的和原子氧覆盖的Au(997)表面的吸附和氧化反应,观察到Au(111)台阶原子和Au(111)平台原子不同的催化甲酸根氧化反应行为.与甲酸根强相互作用的Au(111)台阶原子表现出比与甲酸根弱相互作用的Au(111)平台原子更高的催化甲酸根与原子氧发生氧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在清洁Au(997)表面,甲酸分子发生可逆的分子吸附和脱附.甲酸分子在Au(111)台阶原子的吸附强于在Au(111)平台原子的吸附. TDS结果表明,吸附在Au(111)台阶原子的甲酸分子的脱附温度在190 K,吸附在Au(111)平台原子的甲酸分子的
  脱附温度在170 K. XPS结果表明,分子吸附甲酸的C 1s和O 1s结合能分别位于289.1和532.8 eV.利用多层NO2的分解反应在Au(997)表面控制制备具有不同原子氧吸附位和覆盖度的原子氧覆盖Au(997)表面,包括氧原子吸附在(111)台阶位的0.02 ML-O(a)/Au(997)、氧原子同时吸附在(111)台阶位和(111)平台位的0.12 ML-O(a)/Au(997)、氧原子和氧岛吸附在(111)平台位和氧原子吸附在(111)台阶位的0.26 ML-O(a)/Au(997). TPRS和XPS结果表明,甲酸分子在105 K与Au(997)表面原子氧物种反应生成甲酸根和羟基物种,但甲酸根物种的进一步氧化反应依赖于Au原子配位结构和各种表面物种的相对覆盖度.在0.02 ML-O(a)/Au(997)表面暴露0.5 L甲酸时, Au(111)台阶位氧原子完全反应,甲酸过量.表面物种是Au(111)台阶位吸附的甲酸根、羟基和甲酸分子.在加热过程中,甲酸分子与羟基在181 K反应生成甲酸根和气相水分子(HCOOH(a)+ OH(a)= H2O + HCOO(a)),甲酸根在340 K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气相HCOOH和CO2分子(2HCOO(a)= CO2+ HCOOH).在0.12 ML-O(a)/Au(997)和0.26 ML-O(a)/Au(997)表面暴露0.5 L甲酸时,甲酸分子完全反应,原子氧过量.表面物种是Au(111)平台位和Au(111)台阶位吸附的甲酸根、羟基和原子氧.在加热过程中, Au(111)平台位和Au(111)台阶位的甲酸根分别在309和340 K同时发生氧化反应(HCOO(a)+ O(a)= H2O + CO2)和歧化反应(2HCOO(a)= CO2+ HCOOH)生成气相CO2, H2O和HCOOH分子.在0.26 ML-O(a)/Au(997)表面暴露10 L甲酸时,甲酸分子和原子氧均未完全消耗.表面物种是Au(111)平台位和Au(111)台阶位吸附的甲酸根、羟基、甲酸分子和原子氧.在加热过程中,除了上述甲酸根的氧化反应和歧化反应,还发生171 K的甲酸分子与羟基的反应(HCOOH(a)+ OH(a)= H2O + HCOO(a))和216 K的羟基并和反应(OH(a)+ OH(a)= H2O + O(a)).

关键词: 金催化 , 表面化学 , 模型催化剂 , 几何结构 , 配位数

熔体静电纺的电场分布对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形貌的影响

王宏 , 杜泽静 , 颜奥林 , 徐阳 , 魏取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16865/j.cnki.1000-7555.2016.02.023

熔体静电纺可自组装三雏锥状纤维膜.借助ANSYS软件模拟熔体静电纺反纺工艺不同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接收板面积)条件下的电场分布,探讨电场分布对熔体静电纺三维自组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膜几何结构与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喷嘴-平板结构模型中,提高电压将整体增强空间电场强度,同时电场不均匀性也被放大,所纺三维PET纤维膜尺寸(底面积、厚度、质量)有所增加,纤维膜锥角变小,纤维直径明显下降;接收距离的改变对接收板表面的电场影响显著,随着接收距离的增加,纤维膜尺寸有所减小,当接收距离较小时,纤维膜顶端锥角仅为56°,而纤维直径变化不大;接收板面积的缩小可以改善喷嘴与接收板间及接收板表面电场分布的均匀性,纤维膜尺寸增加,纤维膜锥角逐渐变小,纤维膜表面的镂空现象明显,所纺纤维平均直径稍有减小.

关键词: 熔体静电纺 , 电场分布 , 三维自组装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膜 , 几何结构 , 形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