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瑞
,
陆钟武
金属学报
通过把物料的加热过程视作控制理论中调节器的最优控制对象,结合物料加热过程的最优准则,建立了准则约束的优化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不仅可以解决物料加热的分布供热的优化问题,而且也为时变供热问题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种方法在均热炉上应用的结果表明:与钢锭加热过程预示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优化后热效率可提高3.1%;与热流分解的优化方法相比、热效率从43.1%提高到43.8%;与实际加热过程相比,可降低能耗7.28%。
关键词:
加热
,
heating process
,
control theory
,
optinal criterion
周正
,
朱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了Al-Si合金温度处理的熔体结构变化规律及结构变化温度.结果表明,在升温阶段的Al-7%Si亚共晶、Al-12%Si共晶及Al-20%Si过共晶合金的熔体中均存在额外的热效应,范围均在798~850℃之间,额外热效应温度范围与含硅量无关,结构转变焓值随合金的硅含量增加而增加,氢含量不影响结构转变的温度;而在降温过程中仅在Al-20%Si过共晶合金中发现了额外热效应,额外热效应的出现及温度范围取决于降温速度.分析认为,升温阶段的额外热效应体现了Al的熔体结构变化,降温阶段的额外热效应与熔体中的Si-Si原子团簇的行为有关.
关键词:
铝合金
,
结构
,
加热
,
冷却
,
转变
荣克强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1.019
在涂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表面处理质量.在某厂的工程设计中,经过多次的方案比较,最终采用天然气作能源,采用热风循环加热方式.经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设计合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涂装
,
烘干
,
燃气
,
加热
石凯
,
卫忠贤
,
钟香崇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1.004
按w(板状刚玉)=84%,w(铝粉)=8%,w(α-Al2O3微粉)=6%,w(鳞片石墨)=2%的配比配料,外加3%热固性酚醛树脂作结合剂,成型后于200℃烘烤24h.在埋炭条件下于600~1 400 ℃保温3 h加热处理,冷却后测量试样的线变化率、显气孔率和常温耐压强度,并分析部分试样的孔径分布、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同时测定烘烤后试样在600℃、800℃、1 000℃、1 200℃和1 400℃下的热态抗折强度,以分析该材料在加热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试样在600~1 400 ℃埋炭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1)600~800 ℃,金属Al于660℃熔化,促进试样致密化,在800℃时已有少量Al4C3和AlN生成,使加热后试样的致密度和强度增大;2)800~1 200 ℃,大量生成Al4C3和AlN,Al4C3和AlN填充在刚玉骨架结构中,试样的显气孔率进一步减小,常温耐压强度和热态抗折强度进一步增大;3)1 200~1 400 ℃,金属Al消失,Al4C3含量减少,部分与N2反应转化为AlN,试样的显气孔率略有降低,常温耐压强度和热态抗折强度略有增大.由此可见,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结合方式从碳结合转变为碳和金属铝复合结合,最后逐渐转变为碳和非氧化物复合结合.
关键词:
铝碳材料
,
铝
,
加热
,
相组成
,
显微结构
艾立群
,
周朝刚
,
吕岩
,
侯鹏
钢铁钒钛
采用微波碳热还原方法,对钢渣进行脱磷处理.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钢渣的升温特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不同组成钢渣在微波中均具有很好的升温特性和较好的脱磷效果.结合脱磷效果与升温特性,确定了微波处理钢渣的工艺参数.
关键词:
钢渣
,
脱磷
,
微波
,
加热
,
升温特性
冯消冰
,
王伟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0.03.017
在大型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的生产过程中,模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风力机复合材料叶片生产的关键工艺要求,采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叶片模具作为核心工艺装备成为必备条件.通过对复合材料叶片模具的制作工艺研究和技术创新,使得新型模具完全满足了大型风机复合材料叶片生产的所有工艺需求.其中,模具的加热方式采用水(油)加热或电加热,要求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均匀地传递到模具复合材料型面上,并达到产品叶片固化所需的温度.
关键词:
风力机
,
叶片
,
模具
,
加热
,
工艺
,
技术
朱珠
,
王战民
,
曹喜营
,
黄育飞
,
赵瑾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3.05.004
将纯铝酸钙水泥和SiO2微粉复合结合的刚玉质浇注料振动浇注成100 mm×100 mm× 100 mm的试样,并在距试样上表面不同深度(分别为40、50、60 mm)处埋入压力引管和热电偶,养护24h后脱模,然后以5℃·min-1的加热速度升温,记录炉温从100℃升温至约450℃过程中试样内部不同深度处的蒸汽压力和温度.结果表明:1)当炉温升至约400℃时,试样内部不同深度处的蒸汽压力均达到最大,对应的试样内部温度比较接近,约为260℃;炉温超过400℃后,试样内部的蒸汽压力迅速降低.2)在受热过程中,试样的最大蒸汽压力出现在试样中心位置.
关键词:
刚玉浇注料
,
加热
,
蒸汽压力
,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