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辉
,
赵西平
,
闫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3.026
采用连续加热和间歇加热(间歇2h和间歇6h)方式对小径木锯材进行常规干燥,研究了干燥过程中小径木的表层应力(全应力和残余应力)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试材的含水率降低,其表层全应力最初表现为拉应力,拉应力增大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然后转变为压应力,压应力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到干燥结束;残余应力是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后又减小;3种加热方式下,试材表层应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试材的表层应力间歇加热的明显小于连续加热的,间歇6h试材的表层应力最小;同一含水率水平下,表层应力弦切板的比径切板大.
关键词:
小径木
,
锯材
,
常规干燥
,
表层应力
,
加热方式
尹洪峰
,
任耘
,
徐永东
,
成来飞
,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2.03.011
利用化学气相浸渗法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加热方式(电阻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下SiC沉积物形貌、沉积机制以及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电阻加热时沉积单元为高温熔滴,SiC沉积物为卵石形貌;感应加热时沉积单元为SiC固体粒子,SiC沉积物为粒状形貌.电阻加热时高温熔滴易于渗入纤维束内部,复合材料结构均匀,致密度高;而感应加热时SiC固体粒子多以团聚体的形式沉积在纤维束表面,难于渗入纤维束内部,复合材料结构均匀性差,难以致密.沉积机制的差异导致两种复合材料的结构差异,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电阻加热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较高;感应加热时复合材料性能较低.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
加热方式
,
沉积机制
,
显微结构
,
力学性能
邱昌瀚
,
罗海文
,
刘军
,
胡俊
,
董瀚
钢铁
研究了不同加热方式对0.2% C-5% Mn钢650℃临界退火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EBSD等技术研究了碳化物析出和组织形貌,利用XRD技术测定了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较低温度下等温一段时间后加热到650℃,或直接快速加热到650℃进行临界退火,可获得较多残余奥氏体.因为快速加热既能抑制升温过程中组织的回复和再结晶,也能抑制粗大渗碳体颗粒的析出;在较低温度等温处理时可析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并在临界退火时迅速固溶,这些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作为形核核心加速了奥氏体相变.
关键词:
中锰钢
,
加热方式
,
渗碳体
,
临界退火
,
残余奥氏体
方晓霞
,
刘鹏
,
温变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首先以热风、热板为干燥方式,通过考察初始溶液浓度、干燥温度、初始料层厚度以及导电粒子含量等因素对干燥速率的影响,筛选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溶液流延膜较为适合的干燥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热风、热板、红外以及真空干燥4种加热方式对PVB流延膜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小、干燥温度越高、初始层料厚度越薄,越有利于干燥速率的提高;填料粒子的加入导致干燥速率的下降.在所考察的4种加热方式中,热板干燥的PVB流延膜的干燥速率最大,其次是真空干燥、红外干燥,热风干燥的干燥速率最小.
关键词:
聚乙烯醇缩丁醛
,
溶液流延
,
加热方式
,
干燥速率
龙世刚
,
马春霞
,
孟庆民
,
曹枫
,
郭艳玲
钢铁
为了使含氯废塑料能喷入高炉必须进行脱氯处理,研究了热解脱氯时加热方式及载气性质对脱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载气加热比直接加热效果好,用水蒸气作载气比用氮气作载气效果好.
关键词:
废塑料
,
加热方式
,
载气性能
韩宾兵
,
陈翠仙
,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1.04.001
利用渗透汽化平板膜浓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计算模型对乙醇脱水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了外源不加热、恒温加热、恒功率加热、恒温差级间加热和恒膜面积级间加热5种加热方式对水浓度剖面和温度剖面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方式所需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结果表明,当料液中水含量较高时,外源加热是必须的;一般地讲,恒温加热和恒功率加热较级间加热所需的膜面积小,但单位面积的加热功率相对较大.
关键词:
渗透汽化
,
乙醇脱水
,
加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