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财旺
,
梅长兴
,
李俐群
,
戴景民
,
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以镁焊丝为填充材料,对镁/镀锌钢异种合金进行单、双光束激光熔钎焊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规律,获得不同热源作用方式下的界面形态规律及其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双光束进行填丝熔钎焊均可获得较满意的外观成形:单光束容易存在未钎合现象,焊接过程不够稳定,而双光束具有更好的温度分布,容易提高润湿铺展能力.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单、双光束最大的接头效率分别达到30.9%和42.4%,焊趾处裂纹的存在是导致接头失效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镁合金
,
镀锌钢
,
熔钎焊
,
双光束
封小松
,
陈彦宾
,
李俐群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8.019
以镀锌钢板为母材,以CuSi3焊丝为钎料,进行了单、双光束激光钎焊实验.在分析单、双光束激光填丝钎焊传热行为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激光钎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激光填丝钎焊热源模型.采用体热源来模拟熔化钎料铺展流动引起的传热,模型考虑了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带来的非线性影响以及潜热、辐射和对流对传热的影响.对典型激光钎焊工艺参数下的温度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单光束激光钎焊有较高的温度梯度,而2 mm焦点间距的双光束钎焊接头峰值温度和温度梯度低,高温区域宽,更适合于获得良好的钎焊接头.
关键词:
激光钎焊
,
双光束
,
温度场
,
数值模拟
裴莹蕾
,
吴爱萍
,
单际国
,
任家烈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3.00058
利用高速摄像机观察了高速激光焊熔池的流动行为,分析了驼峰焊道的形成过程及焊接速度对驼峰倾向的影响,并探究了驼峰焊道的抑制措施.研究发现,驼峰的形成经历了形核、长大、凝固3个阶段.形核阶段,环小孔流淌的侧向金属流在小孔后方的汇聚造成了液态金属的起伏,成为驼峰形成核心;长大阶段,液态金属起伏的波谷率先冷却凝固并阻止波峰处液态金属继续向熔池尾部流动,波峰则被从其前方向熔池尾部流动的液态金属填充长大;凝固阶段,长大了的波峰自下而上凝固,固-液界面凸起,接触角减小,波峰处液态金属难以铺展.焊接速度增大,小孔周围的2个侧向金属流在小孔后方的汇聚点与激光热源距离增大,小孔后方液态金属温度降低,表面张力增大,液态金属起伏难以铺展,驼峰易于形核,驼峰倾向增大.小光斑直径激光能够缩短激光热源与汇聚点的距离,双光束激光的副光束的后热作用使得小孔后方液态金属的冷却速率降低,这2种措施均减小了小孔后方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增加了液态金属的铺展能力,从而抑制了驼峰的形核.
关键词:
高速激光焊
,
驼峰焊道
,
熔池流动
,
驼峰形核
,
光斑直径
,
双光束
潘峰
,
崔丽
,
钱伟
,
贺定勇
,
魏世忠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77
采用双光束光纤激光热源对1.5 mm厚5083铝合金和1.8 mm厚304不锈钢异种合金搭接接头进行了激光深熔焊接工艺实验,研究了光束相对位置对接头焊缝成形、界面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任何填充材料条件下,采用双光束激光进行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激光深熔焊接能够获得良好的焊缝表面成形,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厚度相对较薄.接头界面纳米硬度测试结果表明,IMC层平均硬度为9.61 GPa,且明显高于不锈钢母材(4.12 GPa)和铝合金母材(1.09 GPa).接头拉伸断裂于铝合金/不锈钢IMC界面层.小能量分光束在前的接头获得机械抗力大于分光束在后的接头.
关键词:
铝合金/不锈钢异种合金
,
双光束
,
激光深熔焊
,
金属间化合物(IMC)
封小松
,
陈彦宾
,
李俐群
金属学报
以镀锌钢板为母材, 以CuSi3焊丝为钎料, 进行了单、双光束激光钎焊实验. 在分析单、双光束激光填丝钎焊传热行为的基础上,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激光钎焊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提出了激光填丝钎焊热源模型. 采用体热源来模拟熔化钎料铺展流动引起的传热, 模型考虑了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带来的非线性影响以及潜热、辐射和对流对传热的影响. 对典型激光钎焊工艺参数下的温度场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单光束激光钎焊有较高的温度梯度, 而2 mm焦点间距的双光束钎焊接头峰值温度和温度梯度低,高温区域宽, 更适合于获得良好的钎焊接头.
关键词:
激光钎焊
,
dual laser beam
,
temperature field
,
numerical s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