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NiMoS/γ-Al2O3上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和喹啉加氢脱氮反应的相互影响

相春娥 , 柴永明 , 柳云骐 , 刘晨光

催化学报

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考察了预硫化型NiMoS/γ-Al2O3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反应和喹啉加氢脱氮(HDN)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 结果表明,喹啉对DBT的HDS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加氢路径比氢解路径的抑制作用更强,这是由喹啉及其HDN反应的中间产物与DBT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造成的. 在300和340 ℃时,喹啉对DBT的 HDS反应中氢解路径的抑制程度与其HDN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紧密相关. 而DBT能够提高喹啉的脱氮能力,这源于其HDS产物H2S. H2S促进了催化剂表面硫阴离子空穴向B酸位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喹啉HDN中间产物分子的 C(sp3) - N 键的断裂能力. HDN活性相的保持不需要过多的硫原子.

关键词: , , , 氧化铝 , 二苯并噻吩 , 加氢脱硫 , 喹啉 , 加氢脱氮 , 相互影响

高分散Ru/MMT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喹啉加氢性能

周丽梅 , 付海燕 , 李强 , 陈华 , 李瑞祥 , 李贤均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91206

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法制备出高分散的蒙脱土(MMT)负载Ru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Ru在蒙脱土层间高度分散,Ru的平均粒径约2 nm,在喹啉加氢反应中,该催化剂显示出很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在2 MPa和60 ℃的温和条件下,以水为溶剂时,Ru/MMT催化喹啉加氧生成1,2,3,4-四氢喹啉的选择性高于96.4%,喹啉转化率达99.2%.当温度升高到140 ℃、压力增加到3 MPa时,不需要补加催化剂就可以将喹啉一步加氢生成十氢喹啉,选择性高达98.1%.

关键词: 蒙脱土 , , 多相催化 , 喹啉 , 加氢 , 1,2,3,4-四氢喹啉 , 十氢喹啉

纳米Ru催化剂催化喹啉加氢反应

陈骏 , 薛芳 , 付海燕 , 樊光银 , 袁茂林 , 陈华 , 李贤均

催化学报

制备了高分散性负载型5%Ru/C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5%Ru/C催化剂分散度高,金属钌的平均粒径小于 5 nm.在喹啉加氢反应中,催化剂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生成 1,2,3,4-四氢喹啉的选择性,但未检测到十氢喹啉生成.补加新鲜催化剂后, 1,2,3,4-四氢喹啉可全部转化为十氢喹啉.对喹啉加氢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 活性炭 , 催化加氢 , 喹啉 , 1,2,3,4-四氢喹啉 , 十氢喹啉

离子液体介质中钌膦配合物催化的喹啉加氢反应

李强 , 张瑞敏 , 周丽梅 , 付海燕 , 陈华 , 李贤均

催化学报

首次在亲水性离子液体[Rmim][p-CH3C6H4SO3](1-烷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R=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和正辛基)中,以水溶性的[RuCl2(TPPTS)2]2(TPPTS:间磺酸钠基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不同的离子液体、水和碘的加入等因素对喹啉加氢反应的影响.在100℃和氧气压力为3.0 MPa时,喹啉加氢生成1,2,3,4-四氧喹啉的选择性超过99%,转化率达到95.3%.利用环己烷萃取反应产物,即可实现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86.0%.

关键词: 钌膦配合物 , 喹啉 , 加氢 , 离子液体 , 两相催化 , 1,2,3,4-四氢喹啉

芳香硝基化合物原位液相加氢—锅法合成喹啉类化合物

顾辉子 , 许响生 , 陈傲昂 , 严新焕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2.20341

以芳香硝基化合物为起始原料,以2%Pt-Sn/γ-A12O3为催化剂,采用原位液相加氢法可以一锅法合成喹啉类化合物,考察了Pt/Sn摩尔比、反应温度、原料浓度和水含量等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Sn摩尔比0.5,220℃,5.0 MPa,原料浓度6%,水含量30%及反应物停留时间为72 s的条件下,生成产物6-甲氧基-2-甲基喹啉的收率可达72%.

关键词: , , 氧化铝 , 原位液相加氢 , 芳香硝基化合物 , 喹啉

生物活性竹炭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喹啉的去除

朱力思 , 黄正宏 , 温东辉 , 康飞宇

新型炭材料

以自制活性竹炭( Activated Bamboo Charcoal,简称ABC )为基体,负载喹啉降解菌BC027制备了生物活性竹炭( Biological Activated Bamboo Charcoal,简称BABC ),并研究了BABC去除目标污染物--喹啉的性能.结果表明:喹啉降解菌可以负载到ABC表面,且生长状态良好.与ABC相比,BABC去除喹啉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降解期微生物作用明显;BABC去除喹啉的能力和溶液中OD值的大小相关,基体吸附性能仅在吸附期起作用.BABC的处理容量大于ABC,使用寿命长于ABC.

关键词: 生物活性竹炭 , 微生物负载 , 喹啉 , 降解 , 吸附

高比表面积二硫化钼的制备及其对喹啉选择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马崇乐 , 金鑫 , 丁玲 , 张秋民 , 邱介山 , 梁长海

催化学报

通过四硫代钼酸铵与四甲基氯化铵的甲基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并通过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热解制备了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二硫化钼. 结果显示,由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热解可以得到比表面积为108 m2/g以上的二硫化钼,而由四硫代钼酸铵热解得到的二硫化钼样品的比表面积仅为16 m2/g. 由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热解得到的二硫化钼样品具有较低的结晶度,样品具有像干酪样状的半球形和卵形孔穴排列的特点,其孔径尺寸为4~12 nm. 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热解制备的二硫化钼在喹啉选择加氢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关键词: 四硫代钼酸铵 , 四甲基氯化铵 , 四甲基四硫代钼酸铵 , 二硫化钼 , 喹啉 , 选择加氢

含有手性BINAP基团的共轭微孔聚合材料应用于喹啉高效不对称氢化反应

王旭 , 李军 , 卢胜梅 , , 李灿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5)60903-2

喹啉不对称氢化反应是不对称氢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其氢化产物四氢喹啉不仅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同时也是自然界中生物碱的结构单元和生物活性化合物。周永贵研究组首次报道了手性(R)-MeO-Biphep/Ir体系成功用于喹啉的不对称催化,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应结果。随后他们对喹啉底物进行了拓展,包括拥有特殊取代基的喹啉衍生物,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应结果。后来多个研究组对该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出了多个不同手性膦配体的Ir催化体系。虽然喹啉不对称氢化反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该均相反应体系只能在高的反应催化剂用量下才能实现好的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手性配体与金属Ir络合后形成反应活性物种,但后者可发生二聚或三聚,生成的产物是不具有催化活性的,从而导致了反应体系需要高的催化剂的用量。为此人们做了大量研究。范青华研究组通过对BINAP基团上嫁接大空间位阻的枝状分子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手性BINAP配体,在与Ir络合后,表现出远高于均相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且可循环利用。在该体系中,大位阻的枝状分子起到了阻隔活性物种二聚、三聚的作用,因而提高了反应活性。后来周永贵研究组也尝试通过改变有机配体的方法来实现高的反应活性。他们选择改变手性双膦配体上P原子所连接有机配体的空间位阻来实现对活性物种多聚的控制。实验同样取得了很好的反应效果。对于均相反应体系,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改变有机配体空间位阻的方式来降低活性物种多聚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彻底阻止这种多聚呢?非均相体系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但如何将非均相体系引入到喹啉不对称氢化反应体系当中成为了难点。
  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的发展使得手性催化体系很容易从均相转变到非均相。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固定的开放孔道结构,可应用于非均相催化中。且制备相对容易。我们可以将手性双膦配体作为材料制备配体嫁接到CMPs材料当中。在这种材料当中,手性配体会以有序、空间分离的方式分布,在与Ir配合后应用于喹啉不对称氢化反应中,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活性物种多聚的可能因此反应活性提高。我们曾首次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含有手性(R)-Binap基团的共轭微孔聚合材料-BINAP-CMPs,并将其用于β-酮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当中,取得了很好的催化效果。手性BINAP基团均匀、有序地分散于该材料中。我们尝试利用BINAP-CMPs固有的空间隔离效应,将其应用于喹啉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非均相BINAP-CMPs/Ir催化体系的TOF值是340 h–1,是均相BINAP/Ir体系(100 h–1)3倍,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与均相相当;另外该催化体系多循环利用次后仍可以保持高的反应活性。我们还发现材料结构性质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很大,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更大反应结果更好。

关键词: 不对称氢化 , 喹啉 , BINAP , 共轭微孔聚合物 , 空间分离效应

P110钢盐酸酸化缓蚀剂QL-1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李谦定 , 卢永斌 , 李善建 , 卞雯 , 刘永毅 , 张菅 , 秦倩倩

腐蚀与防护

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O溶液作为合成反应的溶剂,喹啉和卤代烃经季铵化反应合成一种喹啉季铵盐酸化缓蚀剂OL-1。借助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对药剂QL-1进行了缓蚀性能评价及电化学机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该产物分子结构符合预先设定结构。静态失重法结果表明,随着该缓蚀剂浓度的增加,P1l0钢试片在15%和20%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随之减小;随腐蚀时问的延长和腐蚀温度的升高,P1l0钢试片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逐渐增大。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Pll0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保护性膜,并且是一种以抑制阴极反应过程为主、作用机理属于“负催化效应”的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 P110钢 , 缓蚀剂 , 喹啉 , 结构 , 电化学阻抗谱 , 极化曲线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