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
李来生
,
张杨
,
周仁丹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06028
将新制备的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 MSP)用于嘌呤、嘧啶、蝶呤及黄酮类化合物的液相色谱分离分析.选取了4种嘌呤、8种嘧啶、4种蝶呤及5种黄酮类药物作为极性化合物的代表,以商品反相碳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ODS)作参照,研究了新固定相对碱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相关分离机理.实验发现,在简单流动相条件下,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对上述药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及分离效果.,尽管MSP没有进行封尾处理,但含氮类极性化合物(嘌呤、嘧啶、蝶呤)仍表现出基本对称的色谱峰形.多数药物在两柱上的洗脱顺序大致相同,说明疏水作用始终存在,这说明新固定相具有反相色谱性能.比较研究还发现,MSP在分离上述极性药物时能够提供除疏水性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位点.例如,在分离嘌呤、嘧啶及蝶呤时,氢键和偶极作用明显存在;同时MSP与溶质结构中的芳环(硫唑嘌呤、紫花牡荆素)之间有较强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等,使得含氮类极性化合物和黄酮的保留一般比ODS强,分离度也有一定的改善.多种作用可以合理地解释MSP柱对极性溶质有更强的分离能力,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ODS单一疏水作用的不足,有利于分类碱性化合物.
关键词:
厚朴酚键合硅胶固定相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嘌呤
,
嘧啶
,
蝶呤
,
黄酮
,
色谱保留机理
马宁
,
李正名
,
李永红
,
郝静君
,
范传文
,
王玲秀
,
王素华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10.004
将烷氧基和氟原子引入嘧啶环上取代基的碳链中,合成了12种新型单取代嘧啶环的磺酰脲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谱及元素分析确证.油菜根长法测定IC50,并进行盆栽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嘧啶环上烷氧基中的氢原子被烷基、烷氧基及氟原子等基团取代后,磺酰脲分子的除草活性降低.
关键词:
磺酰脲
,
嘧啶
,
合成
,
除草剂
薛允宁
,
刘国华
,
薛思佳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11.004
通过将2-(2,4-二氯苯氧基)丙酰氯与2-氨基-4,6-二取代嘧啶进行酰化反应得到了7个未见报道的N-[2-(4, 6-二取代嘧啶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类化合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100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出高的除草活性. 其中,化合物6c对稗草、高粱、马唐(单子叶植物)和苋菜、黄瓜、油菜(双子叶植物)的根部生长分别表现出70%、85%、95%和98%、80%、80%的抑制活性. 同时,目标化合物对单子叶植物的根部和茎部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选择性. 化合物6c对苋菜和马唐的根部和茎部生长以及化合物6f对苋菜的根部和茎部生长都呈现高达95%以上的抑制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
二氯苯氧丙酸
,
嘧啶
,
酰胺
,
合成
,
除草活性
刘蓉
,
周钰明
,
何曼
,
戴佳
,
崔一平
,
张彤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3.005
合成了2种性能优异的苯并噻唑-嘧啶类新型生色分子. 用IR、1H NMR、UV-Vis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超瑞利散射技术测定了其二阶极化率. 结果表明,2种新型嘧啶类生色分子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最大吸收波长均小于487 nm,截止波长均小于550 nm;同时具有较高的二阶极化率,在波长1 064 nm处,β值分别达到3.70×10-28 esu和3.90×10-28 esu;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99和302 ℃. 可用于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关键词:
非线性
,
嘧啶
,
苯并噻唑
,
二阶极化率
江银枝
,
周俊
,
梁大伟
,
蒋玲波
,
刘正江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248
合成并表征了5种4,6-二芳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测试了它们对大肠肝菌甲硫酰胺肽酶(EcMetAP)的抑制作用及对CXCR4受体的拮抗作用.发现5种化合物均对EcMetAP酶活有抑制作用,除化合物2外均对CXCR4受体有拈抗作用.利用Fie|dTemplater和FieldAlign软件对化合物1-5的上述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化合物的嘧啶环3位N原子及4位取代苯环上若引入给电子基团,可增强这类化合物的EcMetAP酶抑制活性;在嘧啶环2位引入负电性较强的基团取代,改造2个苯环和嘧啶环的4、5、6位C原子的结构可增强其CXCR4受体拮抗活性.
关键词:
嘧啶
,
合成
,
大肠杆菌甲硫酰胺肽酶
,
CXCR4
,
构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