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电子工业用引线框架铜合金及组织的研究

谢水生 , 李彦利 , 朱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6.025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引线框架材料的强度和导电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在简单介绍电子工业用合金发展的基础上, 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推出的引线框架合金品种及主要成分、抗拉强度和导电率. 同时, 阐述了引线框架材料的特点和提高材料性能的可能途径: 改变合金的成分; 采取合理的热处理及加工方法改变其组织结构, 如固溶强化、析出强化、斯皮诺达分解、弥散强化等. 采用几种强化机制适当组合, 能够大幅度改善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

关键词: 电子工业 , 高精度板带材 , 引线框架材料 , 铜合金 , 固溶强化 , 析出强化 , 弥散强化

不同Al含量Cu-Al合金内氧化后的组织对比

李玉娟 , 任凤章 , 王晓伟 , 李炎 , 魏世忠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不同Al含量(0.16%、0.3%和0.5%)的Cu-Al合金薄板使用Cu2O粉末包埋法内氧化,制备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的内氧化层表层晶粒均比内部晶粒明显细小,表面晶粒为5 ~ 30μm,内部晶粒为30 ~ 100 μin;随内氧化时间增加,内氧化层深增加,但随Al含量增加而减小;内氧化层的微观组织为大量细小-γ-Al2O3相弥散分布在铜基体上;内氧化层表层γ-Al2O3粒子大小为20 ~ 50 nm,间距为50~150 nm,γ-Al2O3粒子与基体Cu的界面匹配关系是(022)Cu//(220)γ,为共格界面.

关键词: 弥散强化 , Cu-Al2O3复合材料 , 内氧化法 , 显微组织

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研究现状

李斌 , 刘贵民 , 丁华东 , 雍青松 , 郑晓辉

材料导报

从组分设计出发,详细阐述了弥散颗粒和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微观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机械合金化法、内氧化法、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工艺过程和特点.指出了未来弥散强化铜合金组分设计和制备工艺研究中应关注的焦点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弥散强化 , 铜合金 , 组分设计 , 制备工艺

弥散强化铜合金中弥散相的观察及析出过程

陆艳杰 , 崔舜 , 康志君 , 周文洪

材料导报

用透射电镜(TEM)、高分辨电镜(HRTEM)观察了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了影响弥散相大小及分布的因素.用X射线衍射仪精确测定了Cu基体的衍射峰位置,依据衍射峰的位置变化探讨了Al脱溶及Al2O3质点的析出过程.结果表明:用内氧化法制备弥散强化铜合金时,Al2O3质点在内氧化阶段析出,且Al充分脱溶,内氧化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合金在烧结和热挤压阶段都没有质点析出.合金中Al2O3质点均匀弥散地分布在晶界和晶粒内,并且晶粒内质点比晶界质点更细小、弥散,大小约5nm,间距10nm,晶界处的质点大小约10nm,间距约50nm.

关键词: 弥散强化 , 铜合金 , 微观结构 , 内氧化

Ti3SiC2弥散强化Cu:一种新的弥散强化铜合金

张毅 , 周延春

金属学报

选用具有高导电, 高导热性能的新型陶瓷Ti3SiC2做为弥散强化相, 通过与Cu粉档高能球磨混合后, 热压成一种新型弥散强化Cu材料, 机械性能测试表明, 随着Ti3SiC2体积分数的提高, 弥散强化Cu掘 服强度和维氏硬度线性上升, 分析表明Ti3SiC2相的晶粒细化和位错塞积是主要强化机制, 当颗粒粗化和团聚后Ti3SiC2的强化效果将明显减弱.

关键词: 弥散强化 , null

Cu-Al合金平板内氧化组织性能研究

苏凡凡 , 张旦闻 , 赵冬梅 , 任凤章 , 田保红 , 贾淑果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简化的内氧化工艺制备了Al203/Cu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内氧化时间(3~10h)及不同变形量(20%~80%)下的Al203/Cu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导电率,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氧化法制备的Al203/Cu复合材料中弥散分布着纳米级的Al2O3颗粒;复合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的晶粒大小明显不同,表面晶粒较小(粒径10~30μm);冷加工变形量越大,Al2O3颗粒与位错的缠结越严重;经900℃内氧化制备的A12O3/Cu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率和显微硬度.

关键词: Al2O3/Cu复合材料 , 内氧化法 , 弥散强化 , 导电率 , 显微硬度

Cu-7Ni-0.75Al-1.5Cr成分设计及热处理组织分析

张十庆 , 聂尊誉 , 王宏 , 李方 , 刘庆宾 , 丁渝红 , 洛文波

功能材料

通过对铜合金Cu-7Ni-0.75Al-1.5Cr合金中主要化学元素的分析,对合金进行了成分的设计。研究了铜合金冷轧态、固溶处理、变形+时效、固溶+时效的金相组织。实验得出该铜合金的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及固溶态形貌以及时效强化析出相的形貌。

关键词: 铜合金 , 弥散强化 , 固溶处理 , 时效处理

汽轮机叶片钢2Cr11Mo1NiWVNbN的疲劳强度研究

郑国华 , 宋小龙 , 赵阳

材料开发与应用

通过疲劳升降法对汽轮机叶片钢2Cr11Mo1NiWVNbN在100℃下的疲劳强度(107)进行测定,分别用经验公式、Basquin模型和Langer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2Cr11Mo1NiWVNbN钢在100℃下的条件疲劳极限为530 MPa,大于由经验公式计算的411 MPa,这是由于M23C6析出相弥散强化及Cr和Mo元素提高了钢的淬透性所致;Langer模型对条件疲劳极限的拟合结果比Basquin模型更接近实测值,且Langer模型拟合得到的不同存活率下条件疲劳极限的分散性较小,建议在计算2Cr11Mo1NiWVNbN钢的疲劳强度时采用Langer模型.

关键词: 升降图 , 疲劳极限 , P-S-N曲线 , 弥散强化

内氧化法制备表面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李红霞 , 田保红 , 宋克兴 , 刘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5.02.014

以 Cu2O为氧化剂,在氩气保护下对不同 w(Al)的 Cu-Al合金表面进行弥散强化(内氧化温度为 1 123~ 1 273 K,保温时间 10~ 96 h),并对内氧化层的组织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w(Al)的多少直接影响内氧化层的厚度、组织形貌及硬度和导电率, Cu-Al合金的内氧化动力学曲线呈抛物线变化规律.

关键词: 弥散强化 , Cu-Al合金 , 内氧化 , 逆扩散

纳米Al2O3粒子弥散强化铜合金冷加工及退火行为

程建奕 , 汪明朴 , 李周 , 方善峰 , 郭明星 , 刘施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测量和金相、电镜观察对Cu-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的冷加工及退火后性能和组织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随冷拉拔变形量增大,σb和σ0.2逐渐升高,δ逐渐下降,电导率则变化甚微.合金经92%的变形后,σb,σ0.2,δ和电导率分别为490 MPa,485 MPa,10%和91.4%IACS,其在400℃~1000℃温度范围退火后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回复.不同变形量的合金样品900℃1 h退火后性能均回复至挤压态水平,且未见再结晶现象.冷拉拔有利于粉末颗粒间进一步冶金化结合.

关键词: Cu-Al2O3 , 弥散强化 , 显微组织 , 性能 , 冷加工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