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丽生
,
张书政
,
龚克成
材料导报
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反胶团体系在制备纳米粒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在对产物粒子形态的控制方面体现得最显著.表面活性剂在体系中起模板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的形态来控制产物粒子的形态.着重介绍在用反胶团体系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中,对产物粒子形态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孤立的纳米粒子与其聚集体的性质并不相同,聚集体的性质受聚集产物自身组装形态的控制,因此还概括了近年来在反胶团体系中制备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反胶团体系
,
纳米粒子
,
聚集体
,
形态控制
王步国
,
施尔畏
,
仲维卓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8.01.004
本文从BFDH法则、PBC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出发,探讨了极性有机晶体的理论习性及其预测,并和实际晶形进行了比较,一方面加深了对极性有机晶体生长机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一机理探讨了极性有机晶体的习性调制.根据极性有机晶体的结构特征即晶体分子具有特殊的排列方式,使得晶体沿极轴方向上的两个极性界面的结构不同,和晶体生长界面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的差异,探讨了通过溶剂效应和习性调制剂来实现晶体生长的形态控制问题.
关键词:
极性有机晶体
,
生长习性
,
习性预测
,
形态控制
,
习性调制剂
吴世见
,
郭建明
,
申开智
,
陈利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对聚烯烃类的结晶聚合物,在普通的注塑和挤出成型条件下,通常得到具有球晶结构的制品,不能充分地展示高聚物的力学潜能.本研究应用一些新的成型技术,在制品中生成特殊的凝聚态结构,使得在不加入任何外增强相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由此可以看出成型技术、微观结构与制品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文中介绍的采用形态控制技术制备高性能注塑和挤出制品,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形态控制
,
注塑
,
挤出
,
自增强
,
串晶互锁结构
王珂
,
徐布衣
,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力学分析(DMA)及力学性能表征等方法,研究了组分特性对PP/POE/BaSO4三相复合体系形态的影响以及形态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弹性体(POE)经过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后,无机粒子与弹性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填料粒子倾向于进入橡胶相,即形成橡胶包覆无机粒子的结构;而当POE未经接枝改性时,橡胶相与无机粒子倾向于形成相互分离的相结构.力学性质的研究表明,两种形态的三相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杨氏模量均比纯PP、PP/POE和PP/BaSO4两相复合体系有显著的提高,即同时实现了增强和增韧.
关键词:
聚丙烯
,
三相复合材料
,
界面相互作用
,
形态控制
杨刚
,
麻红昭
材料导报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MoS2纳米微晶.考查了煅烧温度、高分子分散剂对MoS2纳米微晶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对合成的球状和棒状MoS2纳米微晶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进行了鉴定和表征.计算了不同煅烧温度下MoS2纳米微晶的晶粒度、微晶畸变参数,并结合扫描电镜(SEM)结果,初步探讨了不同形态二硫化钼纳米微晶生长的可能机理.
关键词:
二硫化钼
,
沉淀法
,
形态控制
,
纳米微晶
秦家强
,
顾宜
材料导报
聚酰亚胺/无机粒子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综述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概述了无机组分在聚酰亚胺中的微观形态结构控制方法,展望了聚酰亚胺/无机粒子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无机粒子
,
复合材料
,
制备
,
形态控制
李又兵
,
申开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成型过程中向成型设备或模具分别输入具有不同振频和振幅的振动场、不同拉伸比的拉伸应力场、不同剪切速率的剪应力场、以及先剪切后拉伸的复合应力场等,成功地改变了聚合物凝聚态结构;改变了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度、取向度、晶粒尺寸、晶胞参数;生成了不同的串晶结构、串晶互锁结构.分别得到了具有突出高强度、高模量的试样,自增强同时又自增韧的试样,在单方向应力场中获得双向自增强结构的试样,以及在极少量高分子组分诱导下性能大幅度提高的试样.
关键词:
形态控制
,
自增强
,
增韧
李中凯
,
席红安
,
钱雪峰
,
印杰
,
朱子康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5.023
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制备出二氧化硅介孔颗粒材料.本文应用TEM和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前驱体及共溶剂浓度等因素对SiO2介孔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证明,在适当的温度下,通过适当降低前驱体的浓度可以制备出粒径为30~50nm,孔道分布均匀,结构稳定的介孔材料.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介孔颗粒
,
形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