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山
,
吴静
,
韦亚兵
,
郑昌仁
功能材料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 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小;PMMA粒径分布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提高而变宽.在8%~12%(质量分数)范围内,随乳化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增大,分布变窄,然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PMMA粒径减小.引发剂用量减少和乳化剂用量增加均使PMMA分子量提高.FT-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PMMA是以间规立构为主,PMMA分子链的局部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
PMMA
,
粒径及分布
,
分子量
,
结构
邢宏龙
,
吴芳群
,
陈水林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11.008
以丙烯酸正丁酯(n-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异辛酯(2-EHA)、苯乙烯(St)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EGDMA)为交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30)为复合乳化剂,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微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印花涂料用黏合剂.用表面张力仪和Zetasizer Nano粒度仪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的配比与用量、助乳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微乳液粒径、Zeta电位、转化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DS)∶m(TX-30)=1∶2,且量为体系总质量的3.0% ~3.5%;MAA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为75~80℃,制得的微乳液单体转化率达96%,乳胶粒平均粒径为60 nm.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
微乳液聚合
,
涂料印花
,
黏合剂
黄梅芳
,
刘朋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微波条件下,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微孔液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的影响,三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55,1.3,0.5.用PERKIN-ELMER DSC7、200 Varian核磁共振仪对聚合物进行了检测.
关键词:
N-(α-甲基-丁酯基)马来酰亚胺
,
微乳液聚合
,
微波聚合
,
热性能
,
聚合动力学
张心亚
,
孙志娟
,
黄洪
,
蓝仁华
,
陈焕钦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6.01.011
在简单介绍乳液聚合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几十年来乳液聚合中发展的新技术,如核/壳乳液聚合、互穿网络聚合、微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以及其它的一些新型乳液聚合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核/壳乳液聚合
,
互穿网络聚合
,
无皂乳液聚合
,
微乳液聚合
王慧珺
,
李大松
,
彭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易于合成的马来酸单十二醇酯钠盐为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微乳液聚合,制得了具有连续孔结构(即开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孔的尺寸为100 nm至数微米,材料呈半透明至白色不透明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水相)的含量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马来酸单十二醇钠盐
,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
微乳液聚合
,
连续孔材料
陈芳
,
高大伟
,
魏取福
,
蔡以兵
材料导报
以HCl为掺杂酸、CTAB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荆,采用微乳液原位聚合Fe3O4/聚苯胺.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对Fe3O4/聚苯胺复合材料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测定,证实合成了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的复合材料.然后将得到的纳米复合粒子与聚丙烯腈混合成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纳米纤维.对Fe3O4/聚苯胺实验中保持Fe3Od/聚苯胺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为3:8不变,改变聚苯胺中Fe3O4的相对含量.发现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Fe3O4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出现不均一性.
关键词:
微乳液聚合
,
Fe3O4/聚苯胺
,
静电纺丝
,
纳米复合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