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
田景华
,
罗仲梓
,
吴孙桃
,
田中群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10.071
将普通光刻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相结合,在微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机械可控断裂结法(MCBJ)所需的悬空纳米间隔金属电极对,并分别用热氧化二氧化硅和聚酰亚胺(PI)作为牺牲层使得电极对悬空,明显提高了可控断裂的实验成功率,并延长了微芯片使用寿命.利用分子自组装和MCBJ方法成功构筑了金属/分子/金属结,并实施了对巯基苯胺(BDT)单分子的电学性质测量,得到了BDF的电导值和I-V特性曲线.
关键词:
分子电子学
,
机械可控裂结法
,
单分子电导
,
牺牲层
,
微加工
张成云
材料导报
总结了飞秒脉冲激光烧蚀金属的研究进展,经过烧蚀后的表面形成了几种结构,包括随机分布的微纳米结构、激光诱导的周期表面结构、激光扫描的周期结构和孔阵列结构,阐述了金属表面结构化后独特的光谱吸收增强特性,最后展望了其潜在应用.
关键词:
飞秒激光
,
微加工
,
金属烧蚀
,
表面结构
周静
,
王维
,
孙志刚
,
官建国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117
对比研究了2种内应变水平和晶粒大小不同的Fe粉在微加工过程中的形貌演变和微波电磁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羰基Fe粉相比,表面粗糙度和内应变水平较大,晶粒较小的自制Fe粉在形状控制剂的协助下,经10 h的微加工就能得到大而薄的片状Fle粉;延长微加工时间(t)至12 h,存在的高内应变使片状结构破碎,宽度减小;进一步延长至t=24 h,Fe粉继续变薄,制备出宽厚比较大、宽度较小的片状Fe粉.该片状Fe粉同时具有高的磁导率和较低的介电常数,用其组成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体积分数为20%,厚度为1.5 mm时反射率小于-10 dB的带宽为8.2 GHz,最低反射率为-14.6 dB.
关键词:
片状Fe粉
,
微加工
,
电磁参数
,
吸波性能
刘煜
,
李益民
材料导报
粉末微注射成型由于其市场前景广阔而迅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其流动机理尚不明朗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介绍了当前研究粉末微注射成型的流动模型,以及在粉末材料、粘结剂与脱脂、注射机与模具、烧结及尺寸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的关键在于从两相流模型和颗粒模型在微尺寸型腔的流动机理入手,提高微型零件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及改善微观组织结构.
关键词:
粉末微注射成型
,
微加工
,
两相流
邱焕勇
物理测试
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薄膜样品和高压样品比热的一种芯片式量热计,该器件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Frances Hellman研究组于15年前最先开发研制并投入使用,但其应用在中国尚未见报道.希望此文能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芯片式量热计
,
热弛豫
,
微加工
高莉宁
,
夏慧芸
,
颜录科
,
邓娟利
,
陈华鑫
材料导报
单层自组装膜是指溶液中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分子间及其与基体材料之间反应形成的稳定、有序的界面分子组装体系,其最大特点是有机功能分子与固体基质表面之间化学结合,稳定性高.综述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在微观上的加工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状况加以描述,最后展望了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单层自组装
,
微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