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文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3.04.044
介绍了集成膜过程及其在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集成膜过程是将超滤/微滤与反渗透(或纳滤)相结合,形成能够满足各种回用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集成工艺.PVDF、PP、PE、PES等超滤/微滤膜,抗污染反渗透复合膜具有化学稳定性高、耐污染、装填密度高等特点,适宜于规模化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用超滤/微滤膜以中空...
关键词:
污水处理
,
污水回用
,
集成膜过程
,
微滤
,
超滤
,
反渗透
,
中空纤维
,
膜生物反应器
张弘
,
何旭敏
,
夏海平
,
丁马太
功能材料
通过一些实例对压力驱动膜的几种分离方法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压力驱动膜
,
冶金
,
微滤
,
超滤
,
反渗透
,
纳滤
,
膜蒸馏
王凤来
,
陈亚中
,
熊伟
,
崔鹏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0.05.006
研究了陶瓷膜微滤TiO2-PAM(聚丙烯酰胺)悬浆液体系,分析了微滤过程的膜阻力Rm、滤饼层阻力Rc和孔阻力Ri,并考察了反冲、湍流促进器的强化作用和相应的有效清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微滤TiO2悬浆液总阻力以膜自身阻力Rm为主,其次为滤饼层阻力Rc,反冲和湍流促进器均能显著降低微滤阻力,采用物理机...
关键词:
陶瓷膜
,
微滤
,
TiO2
,
PAM
,
强化
,
膜阻力
,
膜清洗
徐菡
,
李建明
,
陈文梅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4.02.016
在对超(微)滤的过滤性能及过程的研究中,实验研究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实验研究存在着结论对具体实验体系有很大依赖性、研究费用较高等缺点.介绍几种较经典的扩散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及其建模思路、适用范围和存在问题;提出借助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设计实验,再根据实验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普用性模型的新方法.对于...
关键词:
超滤
,
微滤
,
理论模型
,
人工神经网络
,
摄动法
,
数值计算
张进
,
董强
,
孙宇新
,
刘杏芹
,
孟广耀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6.06.012
提出用混凝与陶瓷膜微滤组合工艺处理阴极电泳漆废水的方法,研究了pH值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操作压差、膜面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和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料液pH值为6.7时,混凝过程对CODCr去除率的贡献约63%,之后的微滤使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增加到85%.采用平均...
关键词:
电泳漆废水
,
混凝
,
微滤
,
陶瓷膜
,
渗透通量
高永
,
董亚玲
,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5.05.009
采用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处理铅蓄电池生产废水,分别以氢氧化钠、石灰浆为沉淀剂,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运行试验,并结合烧杯试验对反应器混合液污泥特性以及膜比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石灰乳为沉淀剂时,原水SO42-的浓度波动,会引起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变化;铁盐可以改善MLSS的过滤性能,提高膜...
关键词:
化学沉淀
,
微滤
,
膜比通量
,
铅
,
硫酸根
,
混合液污泥特性
吴水波
,
李晓波
,
顾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8.05.015
用国产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膜混凝反应器小试规模条件下的除砷效果.结果表明:膜混凝反应器的除砷效果良好,砷的去除率高达92.8%~98.2%,可使原水中As(V)的浓度从100 μg/L左右降至10μg/L以下,出水平均舍砷4.40μg/L,完全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膜污染是导致膜比通量下降的主...
关键词:
饮用水
,
混凝
,
微滤
,
除砷
,
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