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平
,
金志浩
,
钱军民
,
乔冠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分别以碳毡和二维碳纤维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液相气化渗入法结合熔融渗硅反应法快速制备了C/C-SiC陶瓷复合材料.对这种材料的密度和气孔率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RD,OM和SEM等方法对其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预制体制备的C/C-SiC材料密度和气孔率分别为~2.0 g/cm3和~1.0%.其相组成包括反应生成β-SiC以及未反应的游离Si和C.C/C-SiC中纤维被环状的沉积碳包裹,生成SiC的反应只发生在Si与沉积碳之间,纤维没有损伤.Si,C和SiC各相分布和含量因预制体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
碳/碳-碳化硅
,
快速制备
,
化学液相气化渗入法
,
熔融渗硅反应法
金利华
,
张云
,
于泽铭
,
王耀
,
李成山
,
闫果
,
卢亚锋
低温物理学报
传统全三氟乙酸前驱液对涂敷环境湿度、低温预分解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水汽分压等因素具有敏感性,采用改进型前驱液可以降低其敏感性,从而有利于涂层导体的连续制备.我们提出的改进型前驱液中,三氟乙酸钇、三氟乙酸钡和苯甲酸铜是前驱体,甲醇和丙酸的为溶剂.采用化学溶液法在铝酸镧单晶衬底上制备YBCO,低温分解阶段以1~5℃/min快速升温,可以获得低温后的前驱膜光滑完整,无裂纹.通过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薄膜的织构和表面微结构,四引线法测试薄膜超导电性.采用改进型前驱液制备的薄膜超导转变温度(T_c)为90K,在77K、自场下临界电流密度(J_c)为1MA/cm~2.
关键词:
涂层导体
,
化学溶液法沉积
,
快速制备
,
苯甲酸铜
严武卫
,
张成孝
,
王鹏飞
,
金利华
,
李成山
,
卢亚锋
低温物理学报
用传统的三氟乙酸盐—金属有机化合物热解法(简称TFA-MOD)来制备YBCO超导薄膜,由于制备时间长,不利于工业化.本文通过加入高沸点螯合剂二乙醇胺来改善前驱液性质,然后采用高温烧结一步法快速制备出完整的YBCO超导薄膜.制备的YBCO超导薄膜致密、几乎无a轴晶粒,YBCO(00l)峰具有立方取向,没有其他杂相峰.同时,转变起始温度TC=91K,转变宽度△TC=2K;在77 K、自场下临界电流密度Jc=~1MA/cm2.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制备时间至少缩短10h以上,制备出的YBCO超导薄膜性能优良,该方法为以后的工业化长带生产提供了有利方向.
关键词:
YBCO
,
DEA
,
超导薄膜
,
快速制备
芮润生
,
刘志勇
,
白传易
,
郭艳群
,
金晓艳
,
蔡传兵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088
三氟乙酸-金属有机沉积法(TFA-MOD)是YBa2Cu3O7-δ(YBCO)涂层导体制备最有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采用添加高沸点有机溶剂二乙醇胺(DEA)对TFA-MOD法进行调制改进,抑制了缺陷形成,并通过增加前驱液金属阳离子浓度提高了单次涂敷薄膜的厚度.研究表明:低温热解膜厚度和前驱液粘度与前驱液中阳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均呈现幂指数关系;选择合适的前驱液浓度和涂覆参数,单次涂敷获得了较厚的薄膜,厚度达到1.3 μm以上,且表面平整无开裂,微观结构总体均匀,但厚膜表面出现弥散的异质相颗粒.超导临界电流密度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超导薄膜厚度的增加,临界电流密度呈下降趋势,而超导临界电流得到显著的提高,如前驱液浓度为2.5 mol/L样品的临界电流Ic是前驱液浓度为1.0 mol/L样品的4.7倍.
关键词:
TFA-MOD
,
YBCO厚膜
,
快速制备
,
二乙醇胺
,
前驱液浓度
张永辉
,
王继平
,
金志浩
新型炭材料
以炭毡为预制体,煤油蒸气为前驱体,利用两个热源分别加热预制体的上下表面,形成两个热梯度和双沉积面,第三个热源加热前驱体保证反应气体的供给,采用这种改进的化学液相气化渗入法快速制备了炭/炭(C/C)复合材料.对C/C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气孔率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RD,SEM等方法对其石墨化程度、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的密度随沉积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而气孔率逐渐减小,体积密度为0.2g/cm3的预制体在1100℃沉积3h后密度达到1.72g/cm3.2200℃热处理后,C/C复合材料的d002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C/C复合材料中的炭纤维被环状的热解炭所包围.沉积过程中前驱体较短的对流和扩散路径以及预制体中存在的上下热梯度和相应的双沉积面是材料快速制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
化学液相气化渗入法
,
快速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