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乙烯悬浮接枝苯乙烯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程为庄 , 赵磊 , 杜强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立了聚乙烯悬浮接枝苯乙烯的转化率测定方法,测定了该体系反应过程的转化率、反应速率及接枝率,得到了反应动力学曲线,为扩大试验提供了设计依据,对接枝聚合工艺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转化率 , 悬浮聚合 , 接枝聚合 , 聚乙烯 , 苯乙烯 , 动力学

悬浮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丙烯酸丁酯)/蒙脱土纳米复合微球与性能研究

徐井水 , 柯扬船 , 周倩 , 胡祥龙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1.01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及蒙脱土(MMT)为主要原料,使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丙烯酸丁酯)/蒙脱土纳米复合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r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及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MMT纳米复合微球(蒙脱土含量为3%(质量分数))表面光滑且颗粒间团聚现象对比于纯聚合物微球明显改善,平均粒径在60~ 120 μm; XRD分析得出钠基蒙脱土的层间距为1.21 n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离子交换改性后的有机蒙脱土层间距为1.88nm,聚合物/MMT复合材料的层间距约为3.53 nm,这与TEM分析相符;纯共聚物最大质量损失温度为482℃,当蒙脱土含量为3%时,聚合物/MMT复合材料最大质量损失温度提高到505℃;在本实验条件下,纯聚合物微球在水中最后膨胀率约为250%,聚合物/MMT纳米复合微球(MMT 3%)在水中最后膨胀率约为125%.岩心封堵率效果测试表明,纳米聚合物复合微球具有良好的运移能力和深部封堵性能.

关键词: 聚合物/MMT纳米复合微球 , 蒙脱土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丙烯酸丁酯 , 悬浮聚合

大颗粒交联聚苯乙烯白球的聚合工艺

徐孝旭 , 洪哲 , 于永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大颗粒交联聚苯乙烯白球的制备工艺,着重探讨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分散剂类型及用量、引发剂用量、致孔剂的用量、搅拌桨的大小与位置高低等因素对其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确定了产品粒径主要位于1.5 mm~3.5 mm范围内的聚合工艺条件为:油相/水相的体积比为2:1,聚乙烯醇的含量为3%,磷酸钙的用量为0.45%,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为0.9%,固体石蜡的用量为24%,实行分段控制搅拌速度、分段控温,同时要求搅拌桨位于油层以下1 cm~2 cm处.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悬浮聚合 , 粒径 , 交联剂

丙烯酸丁酯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表面改性纳米TiO_2

蒋学 , 王银豪 , 王霁昱 , 田秀枝 , 黄丹 , 王树根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2.005

将悬浮聚合与溶液聚合方法改性纳米TiO_2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介质和单体浓度对结果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悬浮与溶液聚合条件下,在纳米TiO_2粒子表面均能形成聚合物包覆层,当单体浓度为0.25 g/mL时包覆率达最大值.TG表明与以水为介质相比,在乙醇中聚合物包覆率较大,但TEM表明包覆前的纳米粒子在乙醇中更易团聚,因此悬浮聚合条件下更利于聚合物在单个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从而促进纳米粒子的分散.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 丙烯酸丁酯 , 悬浮聚合 , 表面改性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刘冰 , 陈永愧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分别以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为印迹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悬浮聚合法制得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分子印迹微球.

关键词: 分子印迹 , 固相萃取 , 悬浮聚合 , 有机磷农药残留

聚苯乙烯/聚氧乙烯两亲微球的表征

丁小斌 , 李卫 , 刘学涌 , 郑朝晖 , 张文传 , 邓金根 , 彭宇行 , 李蓓 , 陈新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利用聚氧乙烯大分子单体为功能单体,与苯乙烯悬浮共聚,合成具有两亲结构,平均粒径在5 μm~35 μm的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对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聚合物的结构及组成分别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测定;微球表面及内层的聚氧乙烯含量根据X光电子能谱(XPS)测得的氧含量计算得到,结果表明聚氧乙烯在表面层的含量明显高于内层及平均值;用滴定法测定了微球中羟基的含量,改变反应条件,可合成羟基含量在0.05 mmol/g~0.2 mmol/g的两亲微球.

关键词: 聚苯乙烯 , 聚氧乙烯 , 两亲微球 , 悬浮聚合

多孔高分子微球的制备研究

刘思思 , 周虹峰 , 周锦鑫 , 顾顺超

材料导报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单体,引入混合溶剂作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多孔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并通过有机萃取等方法带出致孔剂,形成永久性大孔.分析了搅拌速度、分散剂用量、致孔剂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分布和孔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球形态.结果表明,转速在180r/min左右,分散剂质量分数在0.15%左右时,可以制得粒径范围为0.2~0.8mm的聚苯乙烯微球,且微球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采用石蜡/甲苯、石蜡/乙酸乙酯为致孔剂时,可以形成纳米级小孔,且当石蜡/甲苯用量为86%时,孔比表面积可达到33.07m2/g,并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关键词: 悬浮聚合 , 多孔微球 , 粒径分布 , 孔比表面积

悬浮聚合法制备热膨胀聚(偏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微球及其性能

侯昭升 , 张浩 , 纪晨旭 , 张冬梅 , 曲文强 , 孙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使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偏二氯乙烯(VDC)为单体,异丁烷为起泡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热膨胀微球(TEMs),研究了低毒性的非腈基单体特别是苯乙烯的用量对微球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N质量分数为30% ~40%、St为30% ~35%、VDC为30% ~40%时,所制备的TEMs具有较好的膨胀性能.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15μm,最大膨胀倍数约为20.微观形态证明微球具有核/壳结构,热失重分析(TGA)表明起泡剂在微球中的质量分数约为17% ~19%.微球的初始膨胀温度(Toc)、最大膨胀温度(Tmc)和萎缩温度(Tos)随着VDC在单体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热膨胀微球 , 悬浮聚合 , 膨胀性能 , 苯乙烯 , 偏二氯乙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杨伟 , 李光吉 , 王志 , 孙陆逸 ,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不同甲基丙烯酸(MAA)含量的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SMAA).用DSC、拉伸、冲击、熔体流变试验等对共聚物的力学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MAA含量的增加,PSMAA共聚物的Tg升高,热稳定性增加.(2)共聚物的拉伸、冲击强度均随MAA含量和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3)MAA含量在8 mol%以内,分子量(Mn)在20万左右;MAA含量在18 mol%以内,Mn在10万左右的PSMAA共聚物的加工性能较好

关键词: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 悬浮聚合 , 力学性能 , 加工性能

微悬浮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胶乳

彭顺金 , 李建宗 , 武利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用普通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考察了含氟丙烯酸酯(FA)和烷基丙烯酸酯(AAs)共聚单体在水相中的分散;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引发剂体系对不同氟单体体系的悬浮共聚合的影响;初步表征了FA/AAs共聚物胶乳及其乳胶膜的一些基本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用普通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可以制备得到分散稳定的含氟单体分散系;无须加入有机溶剂,FA和AAs可以实现有效共聚合,其共聚物乳胶粒子为多相形态结构;线形共聚物乳胶膜可以溶于典型的有机溶剂(如THF)中;而一定交联程度的共聚物乳胶膜则表现出了氟材料特有的疏水疏油性质.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 悬浮聚合 , 聚合物胶乳 , 疏水疏油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