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
,
王建朝
,
赵美峰
,
黄严
电镀与涂饰
应用循环伏安法、单电位阶跃计时电流法、计时电量法研究了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铥(Ⅲ)在Cu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铥(Ⅲ)在Cu电极上的还原是不可逆过程.通过上述3种电化学方法得到的扩散系数(D0)相近,由循环伏安法测得的传递系数(α)为0.028 36,通过塔菲尔曲线求得的交换电流密度(i0)为1.352 6×10-6 A/cm2.铥(Ⅲ)离子成核机理研究表明,铥在Cu电极上的电沉积按三维模式生长连续成核.
关键词:
铥
,
二甲基甲酰胺
,
铜电极
,
电化学
,
扩散系数
,
传递系数
,
交换电流密度
,
成核机理
袁定胜
,
刘冠昆
,
童叶翔
,
沙励嫦
中国稀土学报
研究了二甲亚砜(DMSO)中La3+和Fe2+在Pt,Cu和Ni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Fe2+在Pt电极上一步不可逆还原为Fe,La3+在Pt电极上表现为准可逆电极过程。在298K时,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0.01mol·L-1FeCl2-0.1mol·L-1LiCl-DMSO溶液中Fe2+的扩散系数、传递系数分别为2.54×10-6cm2·s-1和0.24;利用计时电流法测定了0.01mol·L-1LaCl3-0.1mol·L-1LiCl-DMSO溶液中La3+的扩散系数为3.10×10-6cm2·s-1。在铜电极上于-1.750~-2.450V(vs.SCE)下恒电位电解,可获得La含量达22.7%~37.1%的La-Fe合金膜;应用脉冲电解技术于2~6mA·cm-2也可获得La-Fe合金膜。这些合金膜是均匀的,粘附性好并有金属光泽。
关键词:
稀土
,
镧
,
电沉积
,
DMSO
,
La-Fe合金
,
扩散系数
,
传递系数
吴平
,
陈森
,
巨新
,
唐文斌
,
贺信莱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3.002
提出一种计算溶质原子-空位复合体扩散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晶界偏聚过程中溶质原子.空位复合体的扩散机制,建立溶质原子-空位复合体变温扩散方程,以实验测定的连续冷却过程偏聚阶段溶质贫化区宽度为已知条件,数值求解溶质原子.空位复合体扩散系数.将此方法应用于含硼1×10-5%(质量分数)Fe-40%Ni-B合金体系,得到硼原子-空位复合体扩散系数为8.0×10-7exp(-1.28/KT)(m2·s-1).
关键词:
复合体
,
扩散系数
,
偏聚
,
晶界
,
硼
王越田
,
盛光敏
,
孙建春
,
卢昊
材料导报
采用高能喷丸对工业纯铁棒材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在处理表面以下一定厚度内形成了纳米晶组织.采用自纳米化纯铁和未自纳米化纯铁端面对接中间夹Ni箔的方法,利用脉冲加压的方式在850℃实现了Ni向纯铁的扩散,用能谱仪(EDS)测试出扩散界面两侧一定范围内Ni原子的扩散浓度,计算了Ni原子在两侧纯铁表面扩散层中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工业纯铁经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后,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了Ni原子的扩散系数.
关键词:
工业纯铁
,
表面自纳米化
,
脉冲加压
,
扩散系数
黄秀玲
,
王志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从"微观"角度解释了渗透质在结晶聚烯烃中的扩散.从自由体积的角度借助于已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分析了温度、聚合物密度、迁移物分子结构和溶胀对扩散系数的影响.阐述了迁移物在聚烯烃薄膜中的扩散机理.
关键词:
聚烯烃
,
自由体积
,
扩散系数
,
迁移
王翠凤
,
黄清海
,
梅明亮
,
郭益辰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热反应扩散沉积法(TRD)对有无预渗氮处理的SKD11钢试样分别以950、900、850、800和750℃进行气体热渗铬.利用SEM和EDS测量铬原子扩散深度;根据经典动力学理论计算活化能及扩散系数;利用XRD分析相结构;再进行维氏硬度测量和耐磨实验.结果表明,经渗氮前处理的渗铬试样在各温度下铬原子扩散深度比未经渗氮均有增加,有预渗氮渗铬层最深达到20 μm,未经渗氮渗铬层只有13 μm,其活化能分别为106.09和147.47 kJ/mol,表面硬度分别为1610及1760 HV.在各实验温度下,经渗氮预处理渗铬试样的耐磨性均比未经渗氮试样好,渗铬温度高于850 ℃耐磨性优于基材,低于850℃硬度虽然高于基材,但耐磨性不及基材.在较高温度(950和900℃)渗铬时,有渗氮预处理试样的渗铬层结构为Cr2C和Cr2N相,无渗氮预处理为Cr2C相;在较低温度(800和750℃)渗铬时,有渗氮预处理试样的渗铬层结构为Cr7C3和CrN相,无渗氮预处理为Cr7 C3相.
关键词:
热热反应扩散/沉积
,
扩散系数
,
活化能
,
耐磨性
吴显明
,
陈上
,
麦发任
,
赵俊海
,
何海亮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湿化学法对LiMn2O4进行TiO2及LiTi2 (PO4)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形貌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TiO2及LiTi2(PO4)3包覆LiMn2O4与未包覆LiMn2O4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结果.室温和55℃以0.5C倍率充放电循环20次后,TiO2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2%和95.3%,LiTi2(PO4)3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9.1%和96.8%,高于未包覆LiMn2O4的94.6%和92.2%.表面包覆LiTi2(PO4)3后LiMn2O4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变化不大,但包覆TiO2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略有下降.
关键词:
LiMn2O4
,
锂离子电池
,
包覆
,
容量保持率
,
扩散系数
季鑫
,
周细应
,
宓一鸣
材料导报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硅基材上制备了Al-Cu-Fe薄膜,采用原予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不同溅射时间下Al-Cu-Fe薄膜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Al-Cu-Fe薄膜的β晶相的衍射峰半峰宽逐渐减小,而λ晶相的衍射峰半峰宽则逐渐增大.Al-Cu-Fe薄膜的生长依次经历了小岛形核阶段、小岛结合阶段、连续薄膜阶段、晶粒长大阶段等4个阶段.另外,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Al-Cu-Fe薄膜的粗糙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Al-Cu-Fe
,
粗糙度
,
薄膜
,
扩散系数
王鸣
,
董永全
,
唐星华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6.007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共聚乳液.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ATR- FTIR)对共聚物膜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对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亲水性、溶胀吸附性能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共聚物膜在乙醇和水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VTES与丙烯酸酯发生自由基聚合;随着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的增大,共聚乳液的绝对黏度逐渐增加,共聚物膜的交联度及接触角逐渐增大.提高乙醇浓度或者增加温度,都可以提高共聚物膜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胀度;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15的共聚物膜在乙醇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09×10-4 m2/s;VTES与丙烯酸酯用量比为0.02的共聚物膜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最大,为0.023 57×10-4 m2/s.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
共聚物膜
,
溶胀度
,
扩散系数
梅林玉
,
廖黎琼
,
付一政
,
张梦赟
,
刘亚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研究了O2、CO2小分子在不同质量比(90/10、70/30、50/50、30/70和10/9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共混物中的扩散行为,基于Einstein关系式计算了小分子在共混物中的扩散系数。讨论了不同探针半径对自由体积分数(FFV)的影响以及自由体积分数与扩散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半径越大,自由体积分数越小;扩散分子的动力学半径越小,在同一比例PET/PLA共混物中的扩散系数越大,与自由体积理论取得统一。当PET/PLA共混物质量比为70/30时共混物的阻隔性能最好。
关键词:
扩散系数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自由体积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聚乳酸共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