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峰亮
,
刘清友
,
贾书君
,
雷霆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热膨胀仪研究了两种不同铌含量的高等级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抗大变形管线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绘制了静态CCT曲线,分析和比较了两种试验钢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值和静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冷速为0.027 8~42.5℃.s-1时,先后出现多边形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铌一方面会抑制多边形铁素体相变,不利于控制铁素体组织的含量,另一方面又会阻止其长大,有利于细化铁素体晶粒;铌会抑制粒状贝氏体转变,使CCT曲线明显向右移动,提高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的转变开始温度,缩小多边形铁素体转变温度范围,扩大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
关键词:
抗大变形
,
管线钢
,
静态CCT曲线
,
显微组织
,
Nb
赵连玉
,
张志军
,
史显波
,
严伟
,
单以银
,
杨柯
钢铁
通过成分设计、相变规律研究、工业规模试制,分别获得了(PF+B)双相组织及AF组织的管线钢钢板.二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弛豫终止温度低于相变开始温度后,组织中将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弛豫终止后以20℃/s左右的冷速加速冷却时,未转变的奥氏体转变为由粒状铁素体(GF)及贝氏体铁素体(BF)组成的贝氏体B组织.相比于AF组织管线钢,(PF+B)组织管线钢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及较高的伸长率.试验获得的(PF+B)组织管线钢的轧板厚度达30.8 mm,强度级别达到X70级,拥有较低的屈强比和较高的伸长率,满足海底管线对抗变形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管线钢
,
抗大变形
,
双相组织
,
力学性能
张鹤松
,
康永林
,
孟德亮
,
夏佃秀
,
安守勇
中国冶金
设计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合金成分,采用TMCP热轧及轧后两阶段控制冷却技术,完成了试验室制备并实现了工业试制.利用SEM、TEM和拉伸、冲击试验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冷+水冷两阶段冷却工艺后可得到铁索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的X80抗大变形管线钢,当加速冷却中终冷温度为450℃、冷却速度为20℃/s时,组织中铁素体与贝氏体相得到最佳配比,M/A相尺寸约为1μm,组织均匀性良好,试样得到最优的强度塑性匹配.
关键词:
管线钢
,
抗大变形
,
控制冷却
,
组织性能
朱丽霞
,
何小东
,
仝珂
,
瞿婷婷
,
李娜
,
韩新利
,
宋娟
材料导报
对比研究了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讨论微观组织尤其是第二相组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圆屋顶型的连续屈服态,且纵向屈强比均小于0.85;硬相M/A组元对X80钢产生明显的第二相强化作用,随着M/A相含量的增加,材料屈服强度增大,屈强比主要受控于软硬结合的AF+M/A组元双相组织,硬相M/A组元的体积含量与屈强比表现出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管线钢
,
抗大变形
,
屈强比
,
双相组织
,
M/A组元
焦多田
,
蔡庆伍
,
武会宾
,
冉旭
,
任毅
材料热处理学报
用显微组织分析,力学性能检测以及SUPPA55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轧后空冷弛豫对X7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轧制工艺下,试验钢随着空冷弛豫时间延长,入水温度降低,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和析出物的量都逐渐增多,前者的软化效果与后者的析出强化共同作用,使强度和塑性变化复杂化.试验钢存在最佳的一个入水温度区间,获得先共析铁素体+贝氏体的双相组织,两者呈层状交叠分布,在软化和强化效果的综合作用下得到了抗大变形管线钢X70级所要求的强度塑性最佳匹配.
关键词:
X70级管线钢
,
弛豫时间
,
双相组织
,
抗大变形
王伟
,
严伟
,
胡平
,
王松涛
,
单以银
,
杨柯
钢铁研究学报
总结了国内外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基本组织特征,详述了通过成分设计以及相变规律研究,制定出优化的控轧控冷工艺,在国内工业化试制出X65级(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抗大变形管线钢.
关键词:
管线钢
,
抗大变形
,
显微组织
,
力学性能
卢敏
,
周晓光
,
刘振宇
,
王国栋
,
狄国标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两种冷却路径控制工艺试制了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采用前段空冷+后段快冷的"两段式冷却"工艺所得显微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少量贝氏体和M/A岛,组织中软硬相匹配良好,屈强比为0.76;而超快冷+空冷+快冷的"三段式冷却"工艺获得针状铁素体、贝氏体和M/A岛混合组织,屈强比为0.8。两种冷却工艺均可获得抗大变形管线钢,差别在于应用三段式冷却工艺得到实验钢的强度较高,可用于开发更高级别抗大变形管线钢,并且空冷时间缩短。
关键词:
X80
,
屈强比
,
抗大变形
,
超快冷
,
控制冷却
焦多田
,
蔡庆伍
,
武会宾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9.014
利用SEM和TEM原位拉伸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及低屈强比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轧后弛豫+控制冷却的工艺可以获得铁索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弛豫终止温度是影响铁素体体积含量和晶粒大小的决定因素.当弛豫终止温度区间为690-705℃时,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达到了较好的匹配,满足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性能要求.弛豫终止温度越低,铁素体体积含量越高,晶粒尺寸越大,屈强比越低.对拉伸过程进行动态原位观察的结果表明,铁索体(软相)和贝氏体(硬相)的协调变形机制是屈强比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管线钢
,
抗大变形
,
屈强比
,
弛豫
,
协调变形
焦多田蔡庆伍武会宾
金属学报
利用SEM和TEM原位拉伸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组织的影响及低屈强比的微观机理. 结果表明: 采用轧后弛豫+控制冷却的工艺可以获得铁素体 +贝氏体双相组织, 弛豫终止温度是影响铁素体体积含量和晶粒大小的决定因素. 当弛豫终止温度区间为690-705 ℃时, 试样的强度和塑性达到了较好的匹配, 满足X80级抗大变形管线钢的性能要求. 弛豫终止温度越低, 铁素体体积含量越高, 晶粒尺寸越大, 屈强比越低. 对拉伸过程进行动态原位观察的结果表明, 铁素体(软相)和贝氏体(硬相)的协调变形机制是屈强比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管线钢
,
high strain
,
yield ratio
,
relaxation
,
cooperative de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