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2表面接枝PS及其对SBS的改性

唐龙祥 , 石洪莹 , 刘春华 , 梁甘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SBS与SBS/SiO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与纯SBS及SBS/SiO2复合材料相比,SBS/SiO2-g-PS的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5℃.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 纳米SiO2 , 接枝 , 聚苯乙烯 , 复合粒子 ,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 力学性能 , 热稳定性

Ti接枝MCM-41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化学亲和选择性研究

马辉 , 何静 , 段雪

催化学报

用二氯化钛茂作为活性物种的来源,利用Si-MCM-41催化剂表面羟基的反应性,得到了Ti接枝MCM-41催化剂的两种结构模型. 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不仅长程结构好,孔径分布均一,而且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含量高. 两种结构模型催化剂上芳烃羟化反应性能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憎水性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调变,从而可实现控制芳烃羟化的化学亲和选择性. 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稳定性.

关键词: , 接枝 , MCM-41 , 长程结构 , 化学亲和选择性 , 亲水/憎水性 , , 羟化反应 , 苯酚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改性研究进展

王庐岩 , 钱英 , 刘淑秀 , 叶晓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2.05.012

对聚偏氟乙烯(PVDF)功能高分子分离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改性、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综合分析了相容性、制膜条件等对共混成膜过程的影响及膜性能的调节,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在PVDF分离膜表面改性、化学改性方面的进展,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共混改性 , 相容性 , 表面改性 , 接枝 , 等离子体 , 化学改性

氯化亚锡和纳米二氧化硅对PET材料表面亲水性影响

周圣文 , 方亮 , 赵欢 , 吕晓璇 , 王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4.036

目的 提高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方法 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成膜后,采用共混接枝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强亲水的PET材料.采用静态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手段对PET材料表面进行表征.结果 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成功接枝在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材料表面.当氯化亚锡质量分数为0.3%时,共混膜接触角由98°下降到74.5°.共混膜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20 h时,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4.5°下降到7.8°,亲水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接枝膜浸泡于蒸馏水10 d后,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8°上升至34.9°.结论 氯化亚锡与PET材料共混,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后极大地提高了PET材料表面的亲水性.

关键词: PET , 亲水性 , 共混 , 接枝 ,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 氯化亚锡 , 接触角

三聚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

张良良 , 林强 , 姚机艳 , 黄毅萍 , 鲍俊杰 , 许戈文

电镀与涂饰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接枝三聚氰胺(T-M)、聚醚N-210、聚醚N-22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三聚氰胺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固化胶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T-M和产物.考察了T-M含量与乳液黏度及粒径的关系.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拉力机和扫描电镜探讨了T-M含量对胶膜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M含量增加,乳液平均粒径增大,并且粒径分布变宽,黏度降低;胶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均有所提高,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降低.与纯聚氨酯胶膜相比,当T-M添加量为3.0%时,改性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10%,断裂伸长率下降了1/2,失重50%时的热分解温度提高了8.4℃.

关键词: 三聚氰胺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接枝 , 水性聚氨酯 , 原位聚合法 , 力学 , 热稳定性

PE-g-MAH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翟红波 , 李咏梅 , 郭汉洋 , 刘长丰 , 周正发 , 宋秋生 , 徐卫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反应挤出的方式,首先对非极性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功能化处理,得到HDPE-g-MAH,然后将其与有机蒙脱土熔融复合,制得了分散效果良好的纳米复合材料.并用红外对接枝效果进行验证,用XRD,TEM对复合体系的插层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进一步的热性能分析显示,纳米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于纯聚乙烯有所提高;同时DSC 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结晶温度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 聚乙烯 , 接枝 , 蒙脱土 , 纳米复合材料

稀土掺杂纳米二氧化钛接枝聚硅氧烷电流变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吴茂艳 , 王富星 , 丁克鸿 , 王志峰 , 刘俊亮 , 张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4.015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掺杂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并通过XRD,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掺杂使得二氧化钛(110)晶面衍射峰位置发生了漂移,并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宽化,但并没有改变纳米TiO2的晶型,也没有出现稀土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稀土掺杂后的二氧化钛形貌为棒状,长径比约为110 nm:20 nm.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稀土掺杂纳米TiO2表面修饰,与乙烯硅油发生接枝反应制备新型电流变液,并通过旋转流变仪测试了该电流变液的稳态电流变性能.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发现,乙烯基硅油与KH-570-TiO2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接枝共聚反应.由于无机纳米粒子与聚硅氧烷连续相形成化学键体系,电流变液的抗沉降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稀土离子的掺杂增大了体系的极性,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电流变液的线性平台区也随之变长,表现出典型的类固态响应行为,其中以Sm3+的掺杂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二氧化钛 , 掺杂 , 接枝 , 电流变液 , 稀土

PVC/PS熔融纺丝体系的相容性

丁致家 , 齐鲁 , 叶建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一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客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关键词: 聚氯乙烯 , 聚苯乙烯 , 增韧 , 接枝 , 相容性 , 熔融纺丝

工艺条件对反应挤出PP-g-MA的影响

王益龙 , 刘安栋 , 马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使用特别设计的反应挤出机组,研究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和第二单体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引发下,各种工艺条件对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产品(PP-g-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螺筒反应段的温度或增加螺杆转速会使产品的接枝率(G)下降;选择苯乙烯作为第二反应单体有利于提高PP-g-MA的G;增加DCP用量会使产品的G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升高.IR、DSC和化学分析都表明,PP-g-MA中游离态MA含量很低,也没有刺激性气味,说明在反应挤出机除杂段已基本把未反应的MA除去.

关键词: 反应挤出 , 接枝 , 聚丙烯 , 马来酸酐

纤维素内塑化技术研究进展

许玉芝 , 王春鹏 ,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纤维素内塑化材料是通过接枝或化学修饰的方法使其内部塑化,克服在塑化和使用过程中增塑剂的迁移和流失问题,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对纤维素进行酯化内增塑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醋酸纤维素接枝己内酯、聚乳酸、聚乙二醇等可降解高分子的方法、途径及应用.

关键词: 纤维素 , 接枝 , 酯化 , 内增塑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