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勇
,
孙伟
,
胡岳华
,
刘晓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doi:10.1016/S1003-6326(11)61306-X
计算方解石6个晶面和萤石3个晶面的表面断裂键密度,借助各向异性的表面断裂键密度预测两种含钙矿物的常见暴露面,分析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接触角实验研究两种矿物常见暴露面的润湿性.表面断裂键密度计算分析表明,(10-14)、(21-34)和(01-1s)面及(111)面分别是方解石和萤石最常见的暴露面;两种矿物表面断裂键密度与表面能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13和0.9969.接触角测量实验表明,两种矿物常见暴露面和水作用后的润湿性与表面断裂键密度有关,表面断裂键密度越大,亲水性越强,接触角越小;和油酸钠作用后的润湿性与表面Ca活性质点密度及质点的空间分布有关.
关键词:
方解石
,
萤石
,
表面断裂键
,
解理
,
表面能
,
接触角
,
润湿性
任瑞晨
,
张乾伟
,
王秀兰
,
李彩霞
,
石倩倩
,
费聿鹏
硅酸盐通报
为了分离出钼尾矿基陶瓷掺料中的方解石、白云石矿物,以水玻璃为抑制剂、油酸钠为调整剂、十二烷基胺为起泡剂,采用浮选方法对辽宁某钼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热力学计算对油酸钠捕收方解石、白云石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根以化学吸附形式与矿物表面Al3+、Ca2+、Mg2+形成难溶油酸盐,附着于目的矿物表面,调整油酸钠的添加量,可实现金云母、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分选富集;pH< 8.87时,油酸根优先捕收金云母;pH >9.3时,油酸根优先捕收方解石和白云石.
关键词:
选钼尾矿
,
方解石
,
白云石
,
油酸钠
肖文生
,
罗礼烈
,
梁通
,
陆石强
,
曾建民
,
胡治流
,
曹德光
机械工程材料
针对坭兴陶原料中含有一定量方解石的特点,通过调节方解石在泥料中的含量,在氧化条件下和不同温度下烧制成不同的试样,研究了方解石含量对试样线收缩率、吸水率、体积密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分别对试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方解石含量的增加,坭兴陶的吸水率增大,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减小;随着方解石含量的增加,烧结体中孔洞的数量增多且尺寸增大,孔的形态由不规则的封闭孔转变为圆形封闭孔后再转化为不规整的连通孔;并且液相黏度逐渐降低,结晶相逐渐增多,并由硅灰石相向铝方柱石和硅灰石共晶相转变,石英含量逐渐降低.
关键词:
坭兴陶
,
方解石
,
烧结温度
,
吸水率
,
抗折强度
荣辉
,
钱春香
,
李龙志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23.011
微生物水泥是在节能减排大环境下而研发的一种新型生物水泥.利用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分别对微生物水泥基材料的成分、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TEM分析表明,微生物水泥基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与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内部微观结构不同.微生物矿化形成的方解石可以胶结松散颗粒,而化学法形成的方解石与松散颗粒之间存在孔隙,不能胶结松散颗粒;IR 分析表明,微生物水泥基材料中的Si-O 键和C-O 键频率均发生红移,而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中 Si-O 键和 C-O 键频率未发生改变,另外,化学法浇注的砂颗粒中 Si-O键与单纯石英砂中的Si-O 键频率相同.
关键词:
微生物水泥基材料
,
方解石
,
红外光谱
,
Si-O键
,
C-O键
李振炫
,
黄利东
,
陈艳芳
,
缪晔
,
刘大刚
,
许正文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53001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对丙二酸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丙二酸在方解石上的吸附先快后慢,3 h后渐趋平衡;当pH值从7.7增加到9.7时,丙二酸的吸附率逐渐降低,HCO-3和CO2-3的竞争效应及方解石表面的静电效应是其主导因素;同一初始浓度下,与开放系统条件比较,半封闭系统条件下丙二酸的吸附量显著降低,推测其原因是半封闭系统中OH-的竞争作用.丙二酸与邻苯二甲酸的等温吸附结果对比发现,丙二酸的吸附能力较邻苯二甲酸更强,丙二酸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而邻苯二甲酸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推测以上差异是由两羧基之间的分子结构不同引起的.
关键词:
丙二酸
,
方解石
,
吸附
,
动力学
,
等温吸附
陈万春
,
加藤喜久雄
,
陈中笑
,
陈溯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0.02.002
碳酸钙有方解石、霞石和球霞石3种同质异构形态,其中方解石是天然碳酸钙的最常见形式,也是碳酸盐在地表的稳定形态.作者研究和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在碳酸盐形成过程中配分问题.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配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第二部分介绍配分问题的研究机制.本文为第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重金属离子配分系数的计算方程;评述了方解石、霞石和球霞石及其固溶体的生成条件和合成方法;总结了晶体内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讨论了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Mg2+离子抑制球霞石的形成;Sr2+离子促进霞石的形成;F-离子抑制Mg2+在方解石晶面的吸附;Sr2+离子的分凝系数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增加;Co2+,Mg2+,Cd2+的分凝系数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碳酸钙
,
方解石
,
霞石
,
球霞石
,
金属离子配分
张英
,
王毓华
,
胡岳华
,
文书明
,
王进明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4.06.02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理想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电子结构,及水分子和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吸附的吸附能,并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验证了水体系中聚丙烯酸钠在3种矿物表面的吸附能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优化都采用局域密度泛函近似(LDA)下的CA-PZ交换相关函数,截断能分别为277,270和275 eV;能带结构表明3种矿物均属于绝缘体,其Ca原子态密度组成很相似,因此化学活性非常相似,在浮选过程中表现出相似的浮选性能;Mulliken布居分析表明3种矿物Ca原子所带电荷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白钨矿>萤石.在矿浆中聚丙烯酸钠排开矿物表面的水分子与矿物发生吸附,其吸附能均为负值,大小顺序为白钨矿>方解石>萤石,说明自然pH(未添加pH调整剂)条件下聚丙烯酸钠对3种矿物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弱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为抑制剂时,在自然pH条件下,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的回收率分别为76.03%,18.59%和33.68%,此时聚丙烯酸钠的抑制强弱顺序为萤石>方解石>白钨矿,与计算模拟结果相符.为进一步了解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可浮性的差异及含钙矿物浮选新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白钨矿
,
萤石
,
方解石
,
第一性原理
,
浮选
张文龙
,
刘燕燕
,
李永绣
,
蒋柏泉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5.04.022
从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具有核-壳型结构方解石/磷灰石复合微粉的合成方法.对通过溶液结晶制备的类球状聚晶型碳酸钙微粉,进一步借助微波辐射使晶体表面快速磷酸化,并利用ESEM,XRD和EDS等进行表征.实验制得的复合微粉为类球形颗粒,粒度集中在25μm左右,其结构特征是骨架核体为实心的聚晶型方解石,表面壳层为绒毛状的羟基磷灰石活性层.其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方解石
,
核-壳结构
,
微波辐射
,
合成
汤庆国
,
王丽娟
,
梁金生
,
丁燕
,
高明霞
,
李养贤
人工晶体学报
加热含有0.001 mol/L的CaCl2和NaHCO3的水样,在保持蒸发与补水速度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碳钢挂片表面沉积水垢颗粒的生长过程,聚集形态和晶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挂片表面首先析出无规则聚集的球状和片状颗粒;15 min后微小的球状或片状颗粒出现定向排列的趋势,形成表面十分粗糙的针棒状堆积体,其轴向生长速度达1.0~1.5 μm/min;随着蒸发时间的延长,在加热2 h时,针棒状堆积体由根部开始晶化,逐步形成棱角分明的六棱柱状晶体.晶体表面也会吸附新生球形颗粒不断的沉积,同时在挂片的表面还会形成许多直径约为2 μm,厚度约0.1 μm的六边形片状球霰石颗粒,片层颗粒无规则的相互支撑和聚集,部分颗粒以直立方式生长.6 h后已形成的六棱柱状晶体颗粒的顶部形态开始发生变异,形成顶端带有数十根针状分枝的孪生晶体.而部分球霰石颗粒的聚集体在加热3 h后逐步向斜六面体方解石转变.
关键词:
碳酸钙
,
晶体生长
,
球霰石
,
文石
,
方解石
滕青
,
冯雅丽
,
李浩然
,
杨志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研究十二胺浮选分离菱锰矿与方解石的行为,考察调整剂水玻璃、六偏磷酸钠和柠檬酸对菱锰矿和方解石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结果表明:pH 为7~8时,菱锰矿与方解石可浮性存在差异。人工混合矿浮选结果表明,菱锰矿与方解石可浮性相当,难以分离。红外分析结果显示,十二胺以物理吸附方式存在于菱锰矿与方解石表面。矿物晶格能、溶液化学计算和SEM-EDS表明,方解石的可浮性略大于菱锰矿的,混合矿中方解石表面向菱锰矿转化,导致两矿样表面性质相似而不可分离。
关键词:
菱锰矿
,
方解石
,
浮选
,
十二胺
,
水玻璃
,
六偏磷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