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冲
,
陈伟庆
,
郑宏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和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Fe-36Ni因瓦合金的热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50~1200℃,由于动态再结晶出现,合金展现出了良好的热塑性,这说明在热加工过程中,终轧温度不应低于1050℃.在800~1000℃时,Fe-36Ni因瓦合金热塑性较差,表现为脆性断裂,晶界滑移是其主要断裂机制.经氧化后,合金基体产生严重的内氧化,内氧化层由晶间氧化区和晶内氧化区组成.压缩试验表明,在变形过程中,晶间氧化会导致裂纹的产生,进而显著恶化合金的热塑性.
关键词:
Fe-36Ni因瓦合金
,
热塑性
,
晶界滑移
,
动态再结晶
,
晶间氧化
康志新
,
彭勇辉
,
孔晶
,
简炜炜
,
李元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工艺以B.路径在623 K温度下对Mg-1.5Mn-0.3Ce镁合金进行变形,观察显微组织与织构,测试了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分析表明,镁合金经ECAP变形晶粒尺寸明显得到细化,经6道次ECAP变形后晶粒尺寸由原轧制态的约26.1 μm细化至约1.2 μm,且细小的第二相粒子Mg12Ce弥散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处;同时经ECAP变形后,原始轧制织构随变形道次的增加不断减小,并开始转变为ECAP织构,织构强度不断增强;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晶粒细化作用大于织构软化作用,前3道次ECAP变形镁合金强度随道次的增加不断提高,与Hall-Petch关系相符,在第3道次时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2.2和263.7 MPa;在4道次之后形成较强的非基面织构,镁合金强度下降,与Hall-Petch呈相悖关系.断口分析表明,轧制态与ECAP变形镁合金的断裂方式都是沿晶断裂,由于6道次变形镁合金晶粒细化,存在更多的韧窝并获得16.8%最大室温伸长率.
关键词:
镁合金
,
等通道转角挤压
,
晶粒细化
,
织构
,
晶界滑移
喻吉良李中奎郑欣张建军刘辉王晖王文生
金属学报
采用机械合金化(MA)+热压烧结制备Mo-9Si-8B-3Hf难熔合金,研究了球磨时间对热压合金致密度的影响。采用真空高温拉伸评价了该材料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致密度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制备的合金由连续分布的钼固溶体(α-Mo)相、金属间化合物Mo3Si相、Mo5SiB2相组成。各物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大约为3μm,并且呈等轴状。在1400~1560℃、应变速率为3×10-4s-1条件下,该合金具有极大的塑性或超塑性。在1560℃由于行程限制尽管试样没有断裂,拉伸延伸率达到410%,表现出优异的超塑性。晶界滑移是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在塑性变形过程中连续分布的软化的α-Mo协调晶界滑移,减小了三角晶界处的应力集中,从而导致了大的延伸率。
关键词:
晶界滑移
王雨晨
金属学报
作为一种重要的晶界调节方式,晶界滑移在以晶界为调和媒介的塑性形变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我们使用位能图方法开展了对金属钯中晶内滑移和晶界滑移行为的研究,研究发现:有序晶界滑移是易于开动的,有序晶界的滑移可以引起晶界的攀移;与有序晶界相反,无序晶界的滑移很难开动,这个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形变过程中应力集中和位错发射通常都是出现在无序界面处,而不是有序界面处。
关键词:
晶界滑移
,
null
,
null
,
null
罗海文
,
赵沛
,
王明林
,
成国光
,
朱国良
钢铁
通过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了SCM420齿轮钢在高温下的热塑性及变形断裂的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SCM420钢在750~900 ℃和在1 350 ℃以上时出现沿晶脆性断裂,在950~1 300 ℃为穿晶断裂;在沿晶断裂过程中,晶界处的硫化物粒子作为应力集中核心促进了微孔聚合或晶界滑移,恶化了塑性;拉伸变形前的预相变过程促进了固溶温度较高的(MnFe)S粒子的大量析出,从而严重恶化了SCM420钢的热塑性,使塑性凹槽向高温区扩展了约150 ℃左右.
关键词:
高温塑性
,
晶界滑移
,
晶界迁移
,
沿晶断口
,
穿晶断口
李长亮
,
赵永庆
,
丁桦
,
周廉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2.z1.044
拉伸实验表明Ti75合金具有较强的超塑变形能力,在800℃-900℃均可获得较高的延伸率,在900℃,vo=2 mm/min的条件下,延伸率达到1073%.动态再结晶为Ti75合金提供了等轴、细微、均匀的晶粒,使晶界滑移成为超塑变形的主要机制,晶间β相对α晶粒的转动和滑动起着调节作用,而位错运动既是变形机制,又是晶界滑动的调节机制.
关键词:
Ti75合金
,
超塑性拉伸
,
动态再结晶
,
晶界滑移
邹宏辉
,
曾小勤
,
翟春泉
,
丁文江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6.01.008
在175℃,50 MPa条件下对Mg-5%Zn-2%Al及含2%Y(质量分数,%)的两种合金的固溶态与铸态蠕变行为进行了研究,TEM观察与分析表明:蠕变到12 h时固溶态合金已经发生了动态析出,动态析出相为棒状MgZn2相,沿基体{1120}α面并垂直于基面(0001)析出;蠕变曲线的对比表明,动态析出过程可使稳态蠕变速率明显减小.TEM分析证实,在蠕变过程中基面a-位错交滑移至棱面{0110}α,计算表明,阻碍基面a-位错交滑移的主要因素为基面扩展位错的束集能,而棒状MgZn2相可促使基面扩展位错束集.随着蠕变时间的延长,动态析出相逐渐由棒状MgZn2相向颗粒状平衡相MgZn相转变.添加Y可明显改善合金的蠕变性能
关键词:
镁合金
,
Orowan机制
,
蠕变
,
晶界滑移
晏井利
,
孙扬善
,
薛烽
,
陶卫建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8.11.013
不同状态纯Mg试样在75-200℃,15-40 MPa条件下的蠕变实验表明:在等同条件下,铸态试样的晶粒粗大,蠕变速率较低;挤压态试样由于动态再结晶,晶粒变细,蠕变速率大幅上升;退火后由于晶粒长大,蠕变速率又呈下降趋势.根据应变速率幂指数公式,铸态纯Mg试样在较低应力时,应力指数n处于4.3-4.9的范围,在较高应力时,n7;激活能在76.0-89.4 kJ/mol的范围.根据应力指数和激活能并结合蠕变过程中的组织分析,纯Mg的蠕变受位错攀移、晶界滑移以及孪生的共同作用,其中位错攀移和品界滑移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纯Mg
,
蠕变
,
位错攀移
,
晶界滑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