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双赞
,
蒲路
,
黄国强
,
琚泽立
,
赵学风
,
刘洋
,
刘晶
,
曹晓珑
绝缘材料
按照IEC/TR 61294—1993、GB/T 17648—1998标准,设计了绝缘液体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测试用电极系统,提出针电极选取的新方法,研制了适合于电容器的局放测试系统,对几种常用的电容器浸渍剂及电容器极对壳的局部放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绝缘液体PDIV测量的关键技术是针电极(针尖曲率半径)的选取,苄基甲苯的PDIV要高于烷基苯和烷基乙苯基乙烷的PDIV;电容器在直立时的极对壳局放绝缘特性明显优于平卧和侧卧两种结构形式,对设计电容阵列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电力电容器
,
PDIV
,
浸渍剂
,
极对壳
,
曲率半径
,
频带
王雪明
,
谢富原
,
李敏
,
张佐光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11.4.012
采用胶接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制备了L形筋条,研究了模具配合、填充料、曲率半径、吸胶工艺等因素对L形筋条纤维密实和制造缺陷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缺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厚度不均、架桥、富脂是L形筋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采用软模辅助成型和加入适量填充料可改善筋条拐角区的压力分布,增大曲率半径和采用预吸胶工艺可降低拐角效应,从而可有效提高筋条纤维密实程度.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热压罐
,
加筋板
,
曲率半径
,
纤维密实
唐冬梅
,
付志兵
,
易勇
,
王朝阳
,
唐昶环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在球面半径分别为0.5 mm、1 mm、1.5 mm的石英基底上制备锥向阵列碳纳米管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加,锥向阵列碳纳米管的定向性变差;曲率半径为0.5 mm的球面上制备的阵列碳纳米管更具有锥形,定向性良好,管身平直,纯度高.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化学气相沉积
,
曲率半径
,
定向性
何祝斌
,
林艳丽
,
孙红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通过ABAQUS软件对典型截面型材的单辊柔性垫弯曲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压入深度、压辊直径、聚氯酯垫厚度等对曲率半径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压入深度的增加,曲率半径迅速减小并在一定压入深度下趋于稳定,而曲率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随聚氨酯垫厚度的增加,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弯曲变形程度减小,压辊直径的变化对曲率半径的影响较小,实验所得曲率半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但是因实验时的实际压入深度小于预定值,导致实验所得型材曲率半径偏大。
关键词:
弯曲
,
型材
,
柔性垫
,
曲率半径
朱生盛
,
方维凤
,
王余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11.02.016
采用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相比较的方法,分析LEFP的成型过程,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曲率半径下LEFP在各时刻的成型形态,并分析药型罩曲率半径对LEFP成型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型罩曲率半径越小弹丸压合的越密实,随药型罩曲率半径的增大,弹丸密实度降低,成型速度随之增大,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太大.
关键词:
LEFP
,
数值模拟
,
药型罩
,
曲率半径
段萌萌
,
陈长乐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10.00095
研究了27.5 kHz高频超声振动下SCN-3%ETH(Succinonitrile-3%ethanol,质量分数)模拟合金的定向凝固过程.结果表明,超声作用时界面出现钝化,曲率半径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撤去超声振动后,界面上形成被细化的胞晶组织;由于空化效应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的冲击破坏和声流的搅拌作用以及强迫振动的剪切作用,部分枝晶尖端断裂;界面生长速度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小,超声振动在熔体中引起的空化效应和高频强迫振动是界面生长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超声振动
,
定向凝固
,
枝晶
,
曲率半径
赖联锋
,
高诚辉
,
黄健萌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1.017
目的 通过建立双粗糙表面磨削模型,获得微凸体曲率半径对材料磨损的影响大小.方法 选取磨具上微凸体与工件上不同变化曲率的微凸体分别建立滑动磨削模型I和模型II,考虑了磨削过程中材料的弹性/塑性变形及其断裂失效,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探讨滑动过程相嵌微凸体的应变变化以及磨屑脱离情况.结果 磨削滑动过程中,在同等接触干涉量δ=1.30μm条件下,接触角较小的微凸体接触对(θ1≈19.4°)其上微凸体发生磨损断裂,而接触角较大的微凸体接触对(θ2≈25.5°)其下微凸体发生磨损断裂.磨损微凸体最大的等效塑性应变量发生在次表层的1.5~2.0μm处.结论 双粗糙表面磨削过程中,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曲率半径较小的微凸体更易形成磨屑.磨损微凸体最大的等效塑性应变量发生在次表层的某一深度处,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大,应力三轴度减小,导致材料表层下微观裂纹的萌生形成磨屑.
关键词:
曲率半径
,
微磨削模型
,
塑性应变
,
应力三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