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杰
,
文秀芳
,
蔡智奇
,
皮丕辉
,
徐守萍
,
程江
,
杨卓如
电镀与涂饰
以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环氧树脂和乳化剂分别制备核、壳预乳化剂,然后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乳液.以环氧树脂E-44和有机硅氧烷KH-570对聚合乳液进行改性,制备了印花涂料用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和核壳单体的配比以及不同改性剂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乳液的较佳条件为:复合乳化剂[m(十二烷基硫酸钠):m(非离子型乳化剂OS-15)=1:3]的质量分数为4%,核单体组成为m(MA):m(EA):m(BA)=1:1:3、质量分数为30%~40%,壳单体组成为m(MA):m(EA):m(BA)=2:1:1,改性剂环氧树脂E-44和有机硅氧烷KH-570的用量分别为2%和6%.当烘焙工艺条件为140℃/3 min时,制得的印花涂料涂膜在弹性、手感、牢度等性能指标方面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水性印花涂料
,
乳液
,
乳化剂
,
聚丙烯酸酯
,
环氧树脂
,
有机硅氧烷
,
改性
杜传青
,
谢光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化学键合法制备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淀粉-钛-硅复合物,并对淀粉、淀粉-钛复合物(ST)及淀粉-钛-硅复合物(STS)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表征。表征结果说明钛氧化物及硅氧化物均参与反应,且较均匀地分散于淀粉表面,淀粉、ST和STS三者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加。研究了ST和STS对金属离子Hg2+、Cu2+、Pb2+、Fe3+的吸附性能,发现STS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比ST复合物显著提高,其中对Fe3+和Hg2+的吸附性能最好,当复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5 g/L时,吸附量分别高达1.42 mmol/g和1.39 mmol/g。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淀粉
,
有机硅氧烷
,
吸附
王剑
,
储富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复合乳液中有机硅氧烷链段主要分布在粒子表面;在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引入不饱和双键,则由于含乙烯基的有机硅分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与丙烯酸酯分子发生接枝共聚,导致有机硅氧烷链段在表面富集程度降低.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
,
乳液
,
表面富集
郭文录
,
卢汗清
,
周宏春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9.011
采用有机硅烷单体KH570和KH550双重改性水性环氧乳液,通过FT - IR、TGA、接触角测量仪对KH550、KH570改性所得产物及其涂膜进行表征,对改性后水性环氧乳液固化涂膜的微观结构及宏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KH570与KH550含量占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比为5∶1时,双重改性环氧乳液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其固化涂膜的耐水性、柔韧性和耐热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
环氧树脂
,
接枝
,
改性
,
接触角
张心亚
,
孙志娟
,
黎永津
,
黄洪
,
陈焕钦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5.05.004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有机硅氧烷
,
丙烯酸酯乳液
,
聚合稳定性
,
后交联技术
张胜文
,
刘仁
,
张永兴
,
白绘宇
,
江金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细乳液法制备γ-甲基丙烯酰氧基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改性苯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pH值、MPS的用量等对乳胶膜凝胶含量、溶胀比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溶胀实验表明,乳胶粒子和乳胶膜凝胶含量及溶胀比主要受体系的pH值影响比较大.动态力学分析表明,在中性条件下使用过硫酸钾(KPS)引发剂得到的乳胶膜的储存模量要高于偶氮二异丁腈(AIBN)乳胶膜的储存模量;增加MPS的用量以及对乳胶膜进行酸化处理或热处理可以提高乳胶膜的储存模量.
关键词:
细乳液
,
有机硅氧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