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长清
,
吴聪
,
林朝宝
,
卫晓波
,
申亮
电镀与涂饰
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制得具有表面活性的蓖麻油基聚氨酯水分散体(CPU),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表征了其结构,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70 g/L.在CPU中进行苯乙烯(St)与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合,制备了无皂核壳杂化乳液.通过胶膜吸水率、铅笔硬度和冲击强度测试,研究了CPU中蓖麻油及DMPA的用量对杂化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用量为:IPDI 19.25 g,蓖麻油30 g,DMPA 3.71 g.采用透射电镜(TEM)和FT-IR表征了杂化乳液的结构,并采用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乳胶膜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杂化乳液具有清晰的核壳结构;当m(壳):m(核)=6:4,核中单体m (St):m(BA)=7:3时,可制得硬度为3H、吸水率为5.9%、耐冲击强度为54 kg·cm的杂化膜.
关键词:
聚氨酯
,
苯丙乳液
,
杂化
,
蓖麻油
,
大分子乳化剂
,
无皂乳液聚合
,
核-壳结构
程志鹏
,
李凤生
,
杨毅
,
杨永林
,
刘小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含氟离子的水溶液中,采用Al粉直接置换还原Ni盐的方法,实现了纳米Ni在Al粉表面上的快速化学沉积,制备出核-壳结构的Ni/Al复合粉末.探讨了反应的过程,利用粒度分析,SEM,XRD,BET,XPS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粉末进行了微观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平均粒度为7.13 μm的铝颗粒表面包覆着一层纳米Ni(其晶粒度为20.4nm),形成了壳层.
关键词:
纳米粒子
,
Ni/Al
,
核-壳结构
,
抗氧化性
,
制备
倪楠楠
,
贾梦秋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11.005
采用化学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制备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物.通过XRD、红外光谱、SEM、表面接触角测试、电导率测试、E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聚苯胺包覆玻璃鳞片复合材料在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导率上有较大差别,其中乳液法制备的复合材料,聚苯胺在玻璃鳞片载体上能够生长成较长的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晶度,电导率高达2.281 S/cm.最后以之为导电填料,制备环氧防腐导电涂料,经研究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导静电、防腐性能和机械性能.
关键词:
聚苯胺
,
玻璃鳞片
,
核-壳结构
,
纤维
,
涂料
付念
,
张洪起
,
侯君
,
马静
,
张立群
,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近些年来乳液聚合用于脆性聚合物的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不同核-壳比的核-壳结构共聚物聚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BM)乳液,单体总转化率达99.75%,乳胶粒径(dz)在353.3 nm左右,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均小于0.075,表明胶束无二次成核过程;透射电镜观察到PBM明显的核壳结构.当核壳比为75/25时出现脆-韧转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BM(100/20)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纯PBT的8.63倍.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橡胶相的内耗峰向高温方向移动,PBT的向低温方向移动,力学损耗峰变宽,且当核壳比为75/25时,两峰间的差值最小,说明此时的PBM与PBT间相容性最好.SEM观察共混物的冲击断面证实了力学性能的变化.
关键词:
乳液聚合
,
核-壳结构
,
脆-韧转变
,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刘树和
,
英哲
,
王作明
,
李峰
,
白朔
,
闻雷
,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乙炔为碳源,天然石墨球为原料,采用不同流化床CVD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时间,制备出具有光滑表面或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核-壳构型改性天然石墨球.改性天然石墨球的核体是具有高度有序石墨结构的天然石墨,而壳体是无序结构的热解炭.与天然石墨球相比,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天然石墨球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具有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改性石墨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41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为首次容量的84%,这一改善归因于表面沉积的颗粒状热解炭有效地降低了改性天然石墨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和增加了接触面积.
关键词: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
,
核-壳结构
,
热解炭
,
改性天然石墨
,
锂离子二次电池
付长清
,
黄伟
,
卢宗祥
,
申亮
电镀与涂饰
以蓖麻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三乙胺(TEA)为原料合成了具有表面活性的蓖麻油基聚氨酯水分散体(CPU),然后在CPU中进行含氟丙烯酸酯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蓖麻油基聚氨酯为壳、聚氟化丙烯酸酯为核的无皂核壳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FCPUA).采用透射电镜(TEM)确认了杂化乳液的结构,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能谱分析(EDS)、扫描电镜(SEM)、接触角和吸水率测试对杂化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蓖麻油基聚氨酯相比,合成的FCPUA杂化膜的热稳定性更高,硬度为6H,吸水率为5%,与水的接触角为96.5°,但附着力较差,断裂伸长率较低.
关键词:
蓖麻油
,
聚氨酯
,
氟化丙烯酸酯
,
无皂乳液
,
大分子乳化剂
,
核-壳结构
魏智强
,
刘立刚
,
冯旺军
,
杨华
,
张材荣
,
闫鹏勋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1.05.007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验装置,通过阳极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成功制备了碳包裹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并采用酸洗和磁选的方法对初产物进行了纯化.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XED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微观结构和粒度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阳极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核(面心立方镍)-壳(无定形碳)结构,颗粒大多呈球形或椭球形,粒径分布在15~40nm范围,平均粒径为30nm,镍粒子外层碳的厚度为6~8nm.
关键词:
碳包覆
,
核-壳结构
,
纳米复合颗粒
,
阳极弧
,
微观结构
李东红
,
陈栋
,
李旺兴
,
沈湘黔
,
景茂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硫酸亚铁、硫酸镍、碳酸钠和石墨微球为主要原料,利用非均相成核工艺制备出水合氧化铁和碱式碳酸镍均匀包覆石墨的前驱体微球;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热还原处理得到了晶粒约为50 nm的γ-FeNi合金颗粒层包覆石墨的产物微球.利用SEM,EDS,XRD对前驱体和产物的形貌、成分、物相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SC对前驱体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了制备这种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优化工艺参数.
关键词:
石墨微球
,
铁镍
,
非均相成核
,
核-壳结构
张文龙
,
刘燕燕
,
李永绣
,
蒋柏泉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5.04.022
从材料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具有核-壳型结构方解石/磷灰石复合微粉的合成方法.对通过溶液结晶制备的类球状聚晶型碳酸钙微粉,进一步借助微波辐射使晶体表面快速磷酸化,并利用ESEM,XRD和EDS等进行表征.实验制得的复合微粉为类球形颗粒,粒度集中在25μm左右,其结构特征是骨架核体为实心的聚晶型方解石,表面壳层为绒毛状的羟基磷灰石活性层.其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
方解石
,
核-壳结构
,
微波辐射
,
合成
李淑娟
,
刘祥萱
,
王煊军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7.12.012
为了考察合成工艺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半透明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探讨了聚合过程中微乳液稳定性、透光性的影响因素,运用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微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OP-10聚醚渗透剂JFC/戊醇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稳定剂,在MA、n-BMA、MAA丙烯酸酯单体形成预聚体后降温至62℃,加入12%左右的有机硅单体,反应结束后控制pH值7~8,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胶粒具有翻转型的核-壳结构.
关键词:
核-壳结构
,
有机硅
,
丙烯酸酯
,
微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