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洲
,
李秀杰
,
刘盛林
,
朱向学
,
辛文杰
,
谢素娟
,
曾蓬
,
徐龙伢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1.1074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Mo/HZSM-5-Al2O3催化剂上乙烯与2-丁烯歧化制丙烯反应的性能.结合X射线衍射、NH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氧化等表征结果发现,载体酸性的差异导致催化剂酸性和 Mo物种落位方式不同.载体酸性较强时,催化剂积炭严重,反应稳定性差;载体酸性较弱时,Mo物种在分子筛孔道内以(Mo2O5)2+团簇形式存在,而在Al2O3表面形成较多易还原的六配位Mo物种,催化活性低,并呈现出一定的诱导期;适中酸性的载体有利于Mo物种的分散和活化,表现出了最佳的歧化反应活性.
关键词:
乙烯
,
丁烯
,
歧化反应
,
丙烯
,
载体酸性
,
HZSM-5分子筛
,
氧化铝
刘飚
,
官建国
,
张清杰
功能材料
以氯化亚铁为前驱物,1,2-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多元醇法意外获得Fe3O4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标定了获得样品的物相为面心立方结构的Fe3O4,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颗粒形貌为球形,大小为50~70nm,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Fe2+发生了歧化反应,反应主要向氧化的方向进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了样品的静磁性能,测得的饱和磁化强度为74.30A·m2/kg,矫顽力仅为102.68A/m,粒子具有超顺磁性.
关键词:
多元醇法
,
纳米Fe3O4粒子
,
歧化反应
,
静磁性能
李波
,
郭炳麟
,
王东玲
,
刘涛
,
徐德明
,
喻晓军
,
王新林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5-8192.2003.02.001
研究了吸氢过程中氢压和合金成分的变化对饱和吸氢量及活化时间的影响,脱氢过程中温度对脱氢量的影响以及歧化反应发生的温度条件.调节吸氢过程中的氢压分别为0.1MPa、0.6MPa,结果发现,随氢压的提高饱和吸氢量增大,活化时间减少.制备(Nd0.935Dy0.065)xFe79.7B6.1(x=13,13.5,14,14.5,15,15.5)的鳞片,保持氢压不变,发现随稀土含量的提高,也具有上述规律.通过差热分析方法测量脱氢过程中几种反应发生的温度条件,在设定的温度下脱氢,并测量脱氢量.结果发现在恒压条件下,600℃下脱氢量为53%,700℃下脱氢,合金已发生歧化反应.
关键词:
NdFeB合金
,
氢破工艺
,
饱和吸氢量
,
歧化反应
司新国
,
鲁雄刚
,
肖玮
,
危雪梅
材料科学与工艺
以攀枝花钛精粉为载体,使用大载荷热重分析仪,在H2和CO混合气中,研究了纳米碳管的制备工艺.利用热重分析(TG)、气相色谱分析(GC)、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工艺过程中产物相组成及其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攀枝花钛精粉在H2-CO气氛中,由于气基还原和析碳作用,其热重曲线首先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达最低点后逐渐升高;生成纳米碳管的最佳工艺参数是钛精粉首先经过还原制备还原产物,其相主要由Fe和M3O5固溶体组成;随后在体积浓度80%的一氧化碳气氛中逐渐降温,温度达550℃时恒温2 h;制备的纳米碳管量约是原矿粉质量的3.5倍,直径小于100 nm、比表面积约151 m2/g;纳米碳管的产生是以铁为析碳基体,且还原产物中其他矿相有效阻止了铁颗粒的团聚,其生长是吸附-反应-产物扩散的过程.
关键词:
钛精粉
,
碳纳米管
,
生长机理
,
歧化反应
牛怀成
,
李利春
,
李瑛
,
郭荔
,
唐浩东
,
韩文锋
,
刘化章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3.2085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F2,CrF3与不同Cr含量的Cr(x)-MgF2样品,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2物理吸附-脱附、透射电镜、吡啶吸附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孔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运用CHClF2的歧化反应评价了它们的催化活性.结果发现,Cr物种以无定形的形式掺杂在MgF2中,抑制了其晶粒的长大,使得MgF2的比表面积增加,孔径减小,并增强了其表面酸性.Cr掺杂的MgF2在CHClF2的歧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
关键词:
中孔氟化镁
,
氟化铬
,
二氟一氯甲烷
,
歧化反应
,
共沉淀法
蔡晓文
,
戈磊
,
黄富
,
史志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实验模拟了普光气田元素硫沉积环境,利用SEM、EDS等技术研究了腐蚀产物膜的截面元素分布及腐蚀产物膜的形貌和成分,分析了P110钢在该环境中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P110钢首先发生氧化腐蚀,进而发生硫化腐蚀.由于含硫离子对P110钢腐蚀电位的影响,CI表现出较强的侵蚀性,它借助硫化物膜向腐蚀产物膜的内层扩散,并在基体界面发生点蚀.同时,S2-通过腐蚀产物膜向内扩散,在氧化物膜与硫化物膜之间形成新的硫化物膜.
关键词:
元素硫
,
硫沉积
,
歧化反应
,
液相
,
点蚀
罗永春
,
康龙
,
张昌青
,
陈剑虹
,
阴翠梅
,
罗阳
中国稀土学报
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吸氢合金LaNi5-xMx(M=Mn,Co,Fe,Cr,Al)在高温氢化反应时的歧化行为及其反应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LaNi5-xMx在2.5 MPa氢压和550℃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可发生明显的歧化反应, 并析出纳米相镍. 歧化反应的程度与加热温度、时间、第三组元M及合金的生成焓关系密切. 电化学交换电流密度测定表明, 经歧化反应得到的含纳米相镍的复相组织与原始合金组织相比具有较高的吸放氢电催化活性.
关键词:
稀土
,
贮氢合金
,
歧化反应
,
纳米晶
,
电化学性能
杜建华
,
李超
,
陈宗浩
,
韩文政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3.010
为了实现Cu对纳米SiC的表面包覆改性,分别采用歧化反应和置换反应两种方法制备了Cu/纳米SiC复合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研究了Cu/纳米SiC复合粉体的微观形貌、聚集状态、粒径以及Cu和纳米SiC的质量分数.实验结果表明:单个复合粒子的粒径约为100 nm;针对随机选择的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粉体的两个不同区域进行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条件下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和35%,成分均匀;置换反应条件下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和25%,成分差异大.歧化反应法比置换反应法的包覆效果好,实现了Cu对纳米SiC的均匀性包覆.
关键词:
歧化反应
,
置换反应
,
包覆
,
Cu
,
纳米SiC
黄奇良
,
潘伟
,
胡忠
材料导报
利用熔盐热歧化反应在氮化铝陶瓷表面上成功地进行了钛金属化,成功地在氮化铝陶瓷表面上制备了钛金属化膜.还研究了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对钛金属化膜厚度的影响.研究了金属膜的组成及界面反应机理和界面层的显微结构.研究发现,在热歧化反应沉积钛金属膜的过程中,沉积到AlN陶瓷表面的钛金属与AlN发生反应生成TiN03、TiN和Ti 9Al 2 3.
关键词:
氮化铝陶瓷
,
金属化
,
歧化反应
,
界面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