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
王强
,
宋颖刚
,
高玉魁
,
陆峰
,
汝继刚
材料保护
陶瓷丸硬度大、不易破碎变形,且喷后不易残留在工件表面,是一种新型喷丸介质。为了提高2124铝合金的疲劳性能,对其喷陶瓷丸,并与喷铸钢丸、玻璃丸以及铸钢丸+玻璃丸二次喷丸对比,研究了4种喷丸强化处理的试样的表面形貌、残余应力场分布以及平均旋转弯曲疲劳寿命,分析了喷丸处理影响疲劳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喷...
关键词:
喷丸
,
铝合金
,
陶瓷丸
,
铸钢丸
,
玻璃丸
,
二次喷丸
,
残余应力
,
疲劳性能
吴凌飞
,
王强
,
张志刚
,
龙旭
材料保护
不同方式加工的高强度钢零件具有不同的表面状态,对其采用相同的喷丸工艺是否合理尚不明确.对不同表面粗糙度23Co14Ni12Cr3MoE超高强度钢作不同强度的喷丸强化.采用扫描电镜及白光干涉仪观察了喷丸试样的表面形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喷丸试样的表面组织,采用旋弯疲劳试验机测试了喷丸试样的疲劳性能,采...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
喷丸
,
喷丸强度
,
表面状态
,
表面形貌
,
残余应力
,
疲劳性能
海源
,
张松
,
李剑峰
,
满佳
电镀与涂饰
基于自动化脉冲刷镀工艺,在发动机连杆大头孔内表面进行复合电刷镀,制备了Ni-α-Al2O3复合镀层.选取电压、镀笔速率、频率、脉冲占空比等4个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设计L16 (44)正交试验.使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复合镀层残余应力的影响.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镀层残余应力进行...
关键词:
镍
,
氧化铝
,
复合镀层
,
电刷镀
,
残余应力
,
方差分析
,
工艺优化
韩斌
,
佘广夫
,
焦景民
,
张中平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采用有限元分析工具ANSYS,利用不同的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热轧板带钢在常规强制对流层流冷却(冷却速度在30℃/s左右)以及超快速冷却(UFC,短时冷却速度可达300℃/s以上)情况下的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出带钢在不同冷却强度下温度与应力的二维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残余应力及由此引起变形的理论分析.通...
关键词:
层流冷却
,
UFC
,
温度场
,
应力场
,
有限元
,
残余应力
,
变形
赵捷
,
朱树行
,
王志奇
,
阎振
,
宁保群
,
包俊成
钢铁
对大规格SWRH82B高碳钢盘条自然时效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借助OM、SEM、EDS和XRD等对其显微组织、夹杂物成分与分布、宏观与微观断口形貌、物相结构和残余应力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82B盘条的断面收缩率随时效时间延长明显升高。满足盘条力学性能所需的时效时间与初始性能...
关键词:
82B
,
盘条
,
自然时效
,
组织
,
性能
,
夹杂物
,
残余应力
张德丰
,
陆建生
,
吕建国
,
宋鹏
材料科学与工艺
摘要:为研究X65管线厚板控制冷却时板厚方向的残余应力,通过开发线性混合热膨胀模型、拓展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应用Leblond模型建立了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控冷工艺、相变效应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表面层流冷却系数由1mW/(mm2·K)分别增至2、3mw/(mm2·K...
关键词:
管线
,
控制冷却
,
残余应力
,
热力耦合
,
有限元
,
工艺
,
相变效应
宗登刚
,
王钻开
,
陆德仁
,
王聪和
,
陈刚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3.02.005
利用高精密纳米压入仪检测微机械悬桥的载荷-挠度曲线,来研究低应力 LPCVD氮化硅薄 膜的力学特性.通过大挠度理论分析,得到考虑了衬底变形对挠度有贡献的微桥挠度解析表达式. 对于在加卸载过程中表现出完全弹性的微桥,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其挠度进行了拟合,从而得到杨氏 模量、残余应力和弯曲强度等力学特性参数...
关键词:
微机械
,
悬桥
,
LPCVD
,
氮化硅
,
杨氏模量
,
残余应力
,
弯曲强度
毕恩兵
,
孙宏飞
,
高鹏
,
李冲
,
郭娜娜
,
牛占蕊
,
李艳
材料保护
为了深入研究纳米A1203-13%TiO:(ATl3)涂层的组织、性能与喷涂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电流、电压、送粉率和喷涂距离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涂布刮刀表面制备了纳米ATl3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PMA和XRD等对纳米ATl3涂层的组织、磨粒磨损性能和结合强...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
A1203—13%Ti02
,
陶瓷涂层
,
纳米结构
,
残余应力
,
磨粒磨损
,
双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