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凯
,
张谦
,
陈福明
电镀与涂饰
对黄铜进行酸性镀铜后再采用氟硅烷-乙醇溶液进行化学修饰得到超疏水表面.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电镀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0.5 mol/L,浓硫酸6.5%(体积分数),电流密度0.12 A/cm2,温度26℃,极板间距5 cm,电镀时间20 min.在该工艺下电镀铜再化学修饰后,所得表面...
关键词:
黄铜
,
酸性镀铜
,
超疏水
,
氟硅烷
,
化学修饰
侯智敏
,
耿兴国
,
陆福一
,
史东旭
,
骆广粱
,
郑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6.03.013
本文从仿生学的思路出发,分别采用化学腐蚀和阳极氧化的手段在金属表面构建出类荷叶表面的结构,并用低表面能物质(氟硅烷)对其进行修饰成膜,制备出高性能的微/纳米双尺度细观结构不粘薄膜.该薄膜最佳疏水接触角度达到163.0°,疏丁羟胶的角度也达到136.0°.
关键词:
接触角
,
疏水性
,
氟硅烷
,
微/纳米结构
,
不粘薄膜
陈志
,
耿兴国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7.001
拟通过化学腐蚀方法在铜基底上制备出高性能的不粘薄膜.具体为首先将分析纯HCl、HNO3、HF按体积比15:5:1混合,配制成腐蚀液对铜片进行腐蚀,构建出具有类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接着用按体积比1%配制好的氟硅烷溶液对该基片进行修饰,经风干后就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性能的不粘薄膜.试验中用接触角测量仪测...
关键词:
薄膜
,
铜材
,
氟硅烷
,
微/纳米结构
,
接触角
,
表面自由能
陈志
,
耿兴国
材料导报
从疏液性的2个基本条件、粗糙度和低表面能出发,简要阐述了化学腐蚀和阳极氧化方法在金属表面构建微/纳米复合细微结构的过程,以及低表面能氟硅烷成膜工艺.并在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讨论了所制备的微/纳米结构薄膜的不粘机制,对比了使用不同方法所获得的微/纳米结构薄膜的性能和特点.
关键词:
疏液性
,
氟硅烷
,
微/纳米复合结构
,
低表面能
晏智鑫
,
胡忠举
,
龙东平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16.028
以TC4钛合金为基底,采用阳极氧化法在其表面制备TiO2膜,再用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TiO2膜.利用OCA20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得基底、TiO2膜、TiO2/氟硅烷复合膜表面对去离子水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62°、2°、158°,表面润湿性经历了由亲水到超亲水再到超疏水的转变.室温下,以球/平...
关键词:
TC4钛合金
,
TiO2膜
,
氟硅烷
,
接触角
,
摩擦学性能
周箭
,
张启龙
,
杨辉
,
张国永
,
石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用三氟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F3)、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TF17)对木粉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木粉与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考察氟硅烷偶联剂处理用量对紫外线辐照后WPC抗弯强度及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WPC经紫外线辐照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g)、储能模量(E')、损...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
聚偏氟乙烯
,
氟硅烷
,
老化
,
DMA
,
DSC
葛圣松
,
李娟
,
邵谦
,
刘青云
功能材料
采用水热法结合氟硅烷修饰直接在钢铁表面制备超疏水膜。疏水膜的疏水性与钢铁基底的微纳米结构有重要关系。结果表明,以乙二胺为溶剂,经140℃水热反应4h和160℃水热反应5h,可以在钢铁表面制得具有次级网状结构的正八面体、花状等微纳米精细结构,再经氟硅烷修饰后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与水滴的接触角分别达到...
关键词:
水热反应
,
钢铁
,
微纳米结构
,
超疏水
,
氟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