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源
,
孙加林
,
徐国英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3.05.014
介绍了过去几年中国几种主要耐火原料,如矾土基原料(包括电熔刚玉、尖晶石、莫来石)、镁质原料(包括大结晶98电熔镁砂、高铁高钙镁砂、电熔或烧结镁铬砂)和非氧化物材料(包括氮化硅铁、氮化硅)的最新发展,同时讨论了非氧化物结合的新型材料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矾土
,
刚玉
,
尖晶石
,
莫来石
,
镁砂
,
镁铬砂
,
氮化硅铁
,
氮化硅
,
耐火材料
陈俊红
,
孙加林
,
邓小玲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1.011
将Al2O3-SiC-C系铁沟浇注料及分别添加8%(质量分数)氮化硅、氮化硅铁的浇注料试样在空气中进行1500℃3 h热处理后,分别对氧化层进行形貌(SEM)及能谱分析(EDS),并结合热力学分析了氮化硅铁的防氧化行为:高温氧化气氛下,表面氮化硅铁中的Si3N4首先氧化生成SiO2,构成氧化层的主体;随着铁相材料的氧化,形成的氧化铁不但降低了氧化层的熔点,而且降低了熔体的粘度,增进熔体在材料表面上的润湿性及流动性,形成覆盖于材料表面的氧化层而阻止碳素氧化,使其具有比纯氮化硅更好的防氧化性能;另外,由于氮化硅铁在Al2O3-SiC-C系材料中加入量少,而且试样内部的铁不是以氧化铁形式存在的,故对材料高温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Al2O3-SiC-C质浇注料
,
氮化硅
,
防氧化行为
韩俊华
,
蒋明学
,
王黎
,
吴占德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3.006
采用FeSi75为原料,利用直接氮化合成法制备了氮化硅铁粉末,研究了中位径(d50)分别为13.41 μm、8.023 μm和5.229 μm的3种硅铁粉分别在1150 ℃、1250 ℃和1350 ℃保温9 h处理后的氮化规律.借助XRD、SEM等测试手段测定和观察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形貌.结果表明:较细的硅铁粉(d50=5.229 μm)氮化时,反应快速、剧烈,导致烧结严重,氮化效果差,而较粗硅铁粉(d50=13.41 μm)氮化效果较好;较细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须状、纤维状和柱状氮化硅晶体,较粗硅铁粉氮化后易于形成球状氮化硅团聚体.制备的氮化硅铁中有大量充满氮化硅的孔洞,产物中的Fe3Si与FexSi被其包围,这种结构有利于体现氮化硅铁的优异性能.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氮化硅
,
粒度
,
烧结
张勇
,
彭达岩
,
文洪杰
,
冯涤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2.004
以工业SiC和硅铁粉为原料,二者的配料组成(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外加2%的黄糊精为暂时结合剂,采用半干法机压成型后在氮化炉中于1380℃5 h氮化烧成制备出氮化硅铁结合SiC复合材料,在变温(常温~1400℃)氧化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在1100℃、1200℃和1300℃进行了等温氧化试验,并且分析了1300℃3 h氧化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和相成分.结果表明,氮化硅铁结合SiC复合材料在1100~1300℃范围内的氧化规律为:氧化初期,试样单位面积的质量变化符合直线规律;氧化中期,近似符合二次曲线;氧化后期,符合抛物线规律.与气孔较多的内部相比,1300℃3 h氧化后试样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较致密的氧化层,检测后认为,表面含有较多的SiO2,在高温下弥合了表面气孔,阻止了试样的进一步氧化.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SiC
,
复合陶瓷
,
氧化
陈俊红
,
王福明
,
孙加林
,
李志坚
,
亓华涛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6.012
以棕刚玉、碳化硅、沥青及焦炭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氮化硅铁加入量为0、4%、8%、12%、16%、20%、24%、28%时对炮泥高温抗折强度的影响及加入量为6%、12%、18%、24%时对炮泥抗高炉炉渣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硅铁加入量在24%以内时,不能提高炮泥800 ℃的高温抗折强度,而当氮化硅铁加入量≥12%时,对1000 ℃以上高温抗折强度的提高效果即已显现,尤其对1400 ℃的高温抗折强度的提高非常明显;氮化硅铁的加入对炮泥高温抗渣侵蚀性影响不大.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炮泥
,
抗折强度
,
抗渣侵蚀性
涂军波
,
魏军从
,
牛森森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0.03.002
以97烧结镁砂为主要原料,加入3%质量分数的氮化硅铁细粉,以硅微粉作为结合剂,研究了外加不同量碳化硼(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0.4%、0.5%)对镁质浇注料常温物理性能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对浇注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碳化硼加入量的增加,浇注料烘干强度下降,中、高温处理后强度变大,高温抗折强度下降.原因在于碳化硼在加热过程中氧化产生液相,促进材料烧结,使得材料致密,冷态强度增大;而由于液相的产生降低了镁质材料的直接结合程度,使得高温抗折强度减小.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镁砂
,
浇注料
,
力学性能
,
碳化硼
陈俊红
,
孙加林
,
康华荣
,
刘晓光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5.03.008
以闪速燃烧法合成的粒度≤0.074 mm氮化硅铁细粉为原料,以胶水为临时结合剂,在250kN的压力下液压成型,干燥后于空气气氛中1500℃保温3 h烧成,冷却后在试样内部钻取φ36 mm×50 mm的试样,检测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同时对该试样和氮化硅铁原料进行了XRD分析.结果表明:烧成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常温耐压强度分别为39.6%、2.10 g·cm-3和34.5 MPa;与氮化硅铁原料相比,烧成后氮化硅铁中除Fe相及SiO2消失外,其余物相都存在.
关键词:
硅铁
,
氮化硅铁
,
烧结
,
氧化
祝少军
,
孙加林
,
陈俊红
,
占华生
,
洪彦若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4.04.008
利用闪速燃烧合成新技术,以粒度≤0.088mm的FeSi75硅铁细粉为原料,在0.2 MPa的低氮气压力与1400℃的燃烧温度条件下,制备了细蜂窝状氮化硅铁.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氮化硅铁主要由短柱状β-Si3N4相和Si3Fe相组成,其结构特征是以Si3Fe形成核心,并被Si3N4包裹.同时,还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由硅铁闪速燃烧合成氮化硅铁的工艺条件、形成产物的形式、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残留金属的形态.热力学研究结论和实验检测结果相一致,从而在理论上阐明了闪速燃烧合成是制备氮化硅铁的一种理想工艺.
关键词:
氮化硅铁
,
闪速燃烧合成
,
硅铁
,
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