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阳
,
安茂忠
,
杨培霞
,
张锦秋
电镀与涂饰
介绍了包括多步法、顺序沉积法以及一步法在内的几种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的CuIn1-xGaxSe2 (CIGS)吸收薄膜的电化学沉积技术,特别是基于水溶液体系、有机溶液体系下电化学沉积的研究进展,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离子液体体系下电沉积CIGS前驱体膜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铜铟硒
,
铜铟镓硒
,
电沉积
,
水溶液
,
有机溶剂
,
离子液体
,
太阳能电池
,
吸收薄膜
唐娟
,
谭澄宇
,
李建梅
,
蔡超
,
李劲风
电镀与涂饰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铜电极上进行了NdFeB稀土永磁薄膜电沉积的初步探索.镀液组成为:FeCl240g/L,H3BO336g/L,抗坏血酸1.2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L,甘氨酸、氯化铵各30 g/L(作为配位剂),NdCl38~16 g/L.探讨了配位剂对该体系镀液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镀液中NdCl3含量和电沉积终止电位对镀层形貌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配位剂后,Fe2+起始沉积电位负移,而Nd3+的还原电位正移.Fe元素能诱导Nd元素进行共沉积,实现在水溶液中电沉积制备稀土永磁薄膜.循环伏安沉积的终止电位和镀液中NdCl3的含量对NdFeB薄膜的形貌和外观影响较大.镀液中NdCl3为8 g/L、终止电位为-1.7 V时,可制得Nd的质量分数高达5.69%、较光亮致密的NdFeB薄膜.
关键词:
钕铁硼
,
永磁铁
,
薄膜
,
电沉积
,
循环伏安法
,
水溶液
,
配位剂
杨长江
,
梁成浩
,
张旭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C18SH自组装膜(SAMs)的工艺,在银表面得到致密、平整,表现出明显疏水性的SAMs.EMPA和XPS测试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别作为C18SH的分散剂,自组装过程中起到传输作用,本身不参与成膜,但影响SAMs的厚度和倾斜角.银试样表面的Ag2O在成膜过程中被硫醇中的H-S键还原为Ag,同时有Ag-S-C18H37键的形态形成.
关键词:
银
,
水溶液
,
自组装膜
,
表面活性剂
朱伟
,
王森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氨基乙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法沉积出Co-La薄膜,分别研究了pH、沉积电位对镀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pH=4.5时随沉积电位负移,镀层中La含量先增后减;当沉积电位为-1.050 V(vs. SCE),镀液pH值从4.05至4.90变化时,镀层中La含量增大.循环伏安实验证实:Co-La沉积属诱导共沉积.采用XRD研究了镀层的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镀态镀层含有Co(hcp)相和非晶相,700℃热处理后晶化为Co-La(fcc)固溶体和Co13La合金相.电化学实验表明,Co-La电极比纯Co电极具有更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Co-La薄膜具有优异的硬磁性能.
关键词:
恒电位沉积
,
Co-La薄膜
,
水溶液
,
析氢
,
硬磁
寇莹
,
张伟强
,
娄长胜
,
吕逍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增刊(Ⅰ).022
在室温下的水溶液体系中,采用恒流电沉积技术在Cu基体上制备了Sm-Fe合金薄膜.研究了电流密度对沉积膜层的表面形貌、厚度、元素含量以及物相组成的影响,并测试了制备出的Sm-Fe合金膜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银灰色的沉积膜由金属Sm、Fe及少量的O组成;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膜层中Sm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Sm含量越多,膜层的表面越平整光亮;沉积膜主要由Sm Fe12、Sm3 Fe5 O12等化合物组成,电流密度影响了膜层中物相组成的含量,进而影响了膜层的磁性能.
关键词:
Sm-Fe合金薄膜
,
水溶液
,
电沉积
,
电流密度
,
磁性能
娄方
,
陈波水
,
龚斌
,
方建华
,
李嘉
材料导报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粒径为40~50nm的硼酸镍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热分析仪、FT-IR光谱仪等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摩擦学行为,并利用电子扫描电镜考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硼酸镍纳米微粒作为水基添加剂能显著提高水的抗磨减摩性能,作用机理是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在摩擦副表面生成了含Ni2O3、FeO、Fe0和Fe2O3的复合润滑膜,所以能有效提高水的抗磨减摩性能.
关键词:
硼酸镍
,
纳米
,
水溶液
,
摩擦学性能
龚斌
,
陈波水
,
娄方
,
方建华
,
安建勇
机械工程材料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油酸三乙醇胺修饰的硼酸镁纳米微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对微粒进行了表征;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润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斑表面形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磨斑表面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镁纳米微粒粒径为40~80 nm,并且表面修饰剂与纳米微粒发生了化学反应;纳米微粒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一层润滑膜;在摩擦副表面检测出镁、硼、铁等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保护膜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关键词:
硼酸镁
,
纳米微粒
,
水溶液
,
润滑性能
李松
,
杨翠莲
,
毕崟
,
郭开华
工程热物理学报
1-氨丙基-3-甲基咪唑溴([APMim]Br)功能型离子液体对CO2具有良好的选择吸收特性,在二氧化碳吸收工程领域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APMim]Br离子液体水溶液体系,只有当水含量足够大才能有效地实现流体对CO2的有效吸收,而且在有效吸收区间(水含量大于55%)水含量多少对溶液体系CO2吸收效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为此在密闭石英玻璃反应釜内,测定5~75℃,0.1~7.6 MPa范围内,CO2在水的质量分数ω(H2O)为0.5590、0.6578、0.7680和0.8576的[APMim]Br水溶液中的溶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低压下化学吸收占主导作用,随水含量增大,溶液体系对CO2溶解度成倍增加,而且产生的物理吸收效应远大于离子液体本身的化学吸收能力.在水的质量分数在0.65~0.85区间,[APMim]Br水溶液在相当大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具有优良的CO2吸放气特性,显示出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液体
,
水溶液
,
水浓度
,
二氧化碳
,
溶解度
唐炳涛
,
杨振宇
,
张淑芬
,
贾超
,
赵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利用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水解反应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并对其水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为二元羧酸,且随着共聚物浓度的降低,其比浓黏度迅速增加,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溶液pH值升高,水溶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H值达到6时,溶液黏度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
,
水溶液
,
溶液性质
,
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