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峰
,
任耘
,
徐永东
,
成来飞
,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2.03.011
利用化学气相浸渗法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加热方式(电阻加热和中频感应加热)下SiC沉积物形貌、沉积机制以及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电阻加热时沉积单元为高温熔滴,SiC沉积物为卵石形貌;感应加热时沉积单元为SiC固体粒子,SiC沉积物为粒状形貌.电阻加热时高温熔滴易于渗入纤维束内部,复合材料结构均匀,致密度高;而感应加热时SiC固体粒子多以团聚体的形式沉积在纤维束表面,难于渗入纤维束内部,复合材料结构均匀性差,难以致密.沉积机制的差异导致两种复合材料的结构差异,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电阻加热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功较高;感应加热时复合材料性能较低.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
加热方式
,
沉积机制
,
显微结构
,
力学性能
李威
,
叶卫平
,
程旭东
,
马榕彬
,
聂臻
,
孟晓明
材料保护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SPS)较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具有诸多优势,目前对SPS涂层沉积机理报道较少.采用6% ~8%Y2O3-ZrO2 (YSZ)悬浮液送料进行等离子喷涂制备热障涂层,利用激光粒度仪测试悬浮液中的YSZ粒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观察雾化粒子形貌和涂层的显微组织,探讨涂层的热循环特性并分析其沉积机制.结果表明:悬浮液中93.38%的YSZ粒子尺寸在3.311 μm以下;等离子火焰中雾化的YSZ粒子主要有熔融致密的小球状、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未熔融的原始无定形3种形态;喷涂时,小球状粒子撞击基体表面后主要形成直径3 ~7 μm的致密扁平粒子,未完全熔融的疏松球状和无定形态粒子撞击基体时铺展不明显,粒子堆积时容易形成孔隙;粘结层与陶瓷层间横向裂纹的萌生扩展导致热障涂层最终脱落失效.
关键词:
悬浮液等离子喷涂
,
热障涂层
,
6%~8%Y2O3-ZrO2
,
沉积机制
,
热循环
张建辉
,
郑艳真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51112.001
为了研究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LTIC)的微观结构及沉积机制,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丙烷为碳源,在不同的沉积温度下进行稳态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制备 LTIC,借助 SEM 和 TEM 对不同沉积条件下制备的LTIC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条件下制备的 LTIC 由类球形颗粒状和片层状炭结构组成,沉积温度升高,降低了热解炭在气相中的形核势垒,LTIC中类球形颗粒数量增多,尺寸变小,且类球形颗粒内包围炭黑颗粒的炭层织构逐渐降低;丙烷体积分数升高,热解炭沉积过程逐渐由以表面生长机制为主转变为以气相形核机制为主,所制备的 LTIC中类球形颗粒形貌越来越明显,而片层状炭结构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
流化床
,
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炭
,
沉积条件
,
微观结构
,
沉积机制
方信贤
,
薛亚军
,
戴玉明
,
王章忠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052
分别采用浸泡和电化学实验方法对Ni-W-Cu-P镀层在常温和高温20%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用SEM,EDS及XRD对镀层的沉积机制、成分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形Ni-W-Cu-P核心合并生长形成条状组织;共沉积W和Cu可显著提高Ni-W-Cu-P非晶的热稳定性;400℃热处理非晶的耐蚀性优于镀态非晶和500℃热处理纳米晶的;延长腐蚀时间,非晶和纳米晶镀层的腐蚀速率和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阻抗则下降;Ni-W-Cu-P非晶和纳米晶镀层的腐蚀机制分别是选择性腐蚀和点腐蚀.
关键词:
Ni-W-Cu-P镀层
,
沉积机制
,
酸性腐蚀介质
,
腐蚀机制
,
阻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