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
,
徐斌
,
姜黎
,
代华
,
张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淀粉/聚乳酸(PLA)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ATBC对淀粉/PLA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BC能与PLA和淀粉分子发生强相互作用,破坏淀粉/PLA共混物中原有的氢键,降低淀粉/PLA共混物的结晶度;在淀粉/PLA共混物中加入ATBC可提高PLA与淀粉的界面结合力,改善其相容性,进而改变淀粉/PLA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ATBC不影响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但能降低淀粉/PLA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改善加工性能;ATBC能显著提高淀粉/PLA共混材料的柔韧性,含20% ATBC的淀粉/PLA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可达到365%.
关键词:
聚乳酸
,
淀粉
,
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
,
增塑剂
,
热性能
,
结晶结构
,
力学性能
郁青
,
何春霞
材料导报
介绍了目前国内制备的淀粉/植物纤维类发泡缓冲材料存在的主要缺陷--发泡倍率低、泡沫不均匀、相对密度大、老化快、吸湿率高,论述了缺陷形成的原因以及材料成型控制和提高使用性能的技术难点,总结了针对缺陷成因的解决办法,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淀粉基发泡缓冲材料缺陷的理论构想.
关键词:
淀粉
,
植物纤维
,
泡沫
,
老化
,
吸湿性
陈卓
,
范宏
,
洪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Fe2+-H2O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探讨了Fe2+-H2O2引发淀粉接枝DMDAAC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用IR和1H-NM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关键词:
Fe2+-H2O2引发剂
,
淀粉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接枝共聚
范宏
,
陈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淀粉(St)、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Fe2+-H2O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接枝共聚 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单体转化率、阳离子度等因素 的影响,得到了Fe2+-H2O2-抗坏血酸引发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分析.
关键词:
接枝共聚
,
淀粉
,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
丙烯酰胺
材料导报
综述了国内外淀粉与聚合物共混研制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淀粉基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相态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并深入地分析了影响淀粉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为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淀粉
,
生物降解
,
复合材料
,
共混物
杨红丽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用淀粉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得了效果较好的除油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改性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膨润土5.5g,淀粉1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8h。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除油剂用量和污水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淀粉
,
改性膨润土
,
含油污水
,
水处理剂
付廷明
,
张连军
,
陈铭
,
郭立玮
膜科学与技术
探讨预处理对中药模拟溶液膜过滤过程的影响.通过不同的预处理,以淀粉模拟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膜通量、淀粉截留率和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为考察因素,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结果的分析比较,确定出最佳的膜前预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9时膜通量最大,而且淀粉去除率较高,指标性成分的转移率相对也较高,为最佳预处理方法.通过对淀粉模拟体系预处理后膜过程的研究,对于淀粉类物质膜污染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陶瓷膜
,
预处理
,
淀粉
,
模拟溶液
杨锦宗
,
曹亚峰
,
刘兆丽
,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 2.5∶ 1.8为引发体系,m(Span 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 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 mL/g.
关键词:
淀粉
,
丙烯酰胺
,
丙烯酸
,
接枝共聚
,
反相乳液
,
非离子乳化剂
刘淑霞
,
贺军辉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3.010
研究了负载铂纳米粒子大孔炭材料的可控制备.淀粉和氯铂酸分别被用作碳源和铂源,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铂注入基于淀粉凝胶的大孔炭.方法A:将淀粉凝胶块材浸入氯铂酸水溶液中,然后用硼氢化钠还原.方法B:在形成淀粉凝胶块材之前将氯铂酸加入前驱体中.研究发现:大孔炭的孔径和壁厚可以通过改变淀粉含量进行调节,产炭率从负载前的24%分别提高到37%(方法A)和44%(方法B),凝胶在炭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也得到有效抑制.方法A得到的铂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3.5nm,粒径平均偏差为0.9 nm)比方法B制备的(平均粒径为5.5 nm,粒径平均偏差为1.8 nm)粒径更小、粒径分布更窄.
关键词:
炭复合物
,
大孔炭
,
炭化
,
淀粉
,
铂纳米粒子
杜传青
,
谢光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化学键合法制备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淀粉-钛-硅复合物,并对淀粉、淀粉-钛复合物(ST)及淀粉-钛-硅复合物(STS)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表征。表征结果说明钛氧化物及硅氧化物均参与反应,且较均匀地分散于淀粉表面,淀粉、ST和STS三者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加。研究了ST和STS对金属离子Hg2+、Cu2+、Pb2+、Fe3+的吸附性能,发现STS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比ST复合物显著提高,其中对Fe3+和Hg2+的吸附性能最好,当复合物的质量浓度为0.5 g/L时,吸附量分别高达1.42 mmol/g和1.39 mmol/g。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淀粉
,
有机硅氧烷
,
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