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智敏
,
穆林
,
马晓勇
,
魏国
,
沈峰满
中国冶金
高炉喷煤是降低高炉炼铁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某高炉现场原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煤粉燃烧性试验,以现场煤种、粉气比的煤粉燃烧率为基准,考察了烟煤配比、富氧对煤粉燃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无烟煤中,S2煤是最佳混合喷吹的无烟煤;增加烟煤配比和采用富氧措施,可使煤粉的燃烧率提高.当S1和S2混合煤中烟煤S1配比为67%,富氧3%时,喷煤比可比基准提高37kg/t(HM).
关键词:
高炉喷煤
,
富氧
,
混煤
,
燃烧率
徐顺生
,
张丽娜
,
石永彬
,
李罗军
,
余建
,
王超
硅酸盐通报
针对某工厂5500 t/d三喷腾分解炉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双混合分数/概率密度函数方法,对分解炉内不同窑尾烟气速率下的温度场及组份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窑尾烟气速率对混煤燃烧的影响规律,并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窑尾烟气速率为27 m/s时,混煤的主要燃烧区域占分解炉的2/3,煤粉燃烧的最高温度为1800 K,煤粉的燃尽率为95.69%,分解炉内温度场的分布满足生料分解的要求,同时亦避免了结渣现象的发生,且此时NOx的排放量低至399.8ppm;双混合分数法模拟结果符合混煤在分解炉的实际燃烧情况.
关键词:
混煤
,
分解炉
,
数值模拟
,
燃烧
,
窑尾烟气速率
周科
,
徐明厚
,
于敦喜
,
温昶
,
占中华
,
姚洪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将一种褐煤和一种烟煤进行不同混合比例(9∶1、7∶3、1∶1、3∶7和1∶9)和不同燃烧气氛(O2/N2和O2/CO2气氛)的沉降炉燃烧实验,采用低压撞击器(LPI)对燃烧生成的颗粒物进行收集,并对所收集的颗粒物开展生成浓度、元素组成等分析,研究了混煤燃烧减少细微颗粒物生成的作用机理及混煤比例、燃烧气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实验煤粉混合燃烧后,PM1的生成相比于理论计算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说明不同煤种间矿物元素的交互作用抑制了燃煤过程中PM1的生成.煤粉混合比例和燃烧气氛对PM1生成的抑制程度有重要影响.在本实验研究中,当褐煤与烟煤的混合质量比为7∶3时,PM1的生成所受抑制程度最大;与O2/N2燃烧气氛相比,O2/CO2燃烧气氛下,混煤燃烧后矿物元素交互作用减弱,PM1生成所受抑制程度降低.与理论计算值相比,混煤后PM1中的Ca、Fe元素生成浓度减少,而PM10+中Ca、Fe、Si、Al元素生成浓度则增多,褐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的Ca、Fe等易气化元素与烟煤中大量硅铝酸盐的交互作用是混煤燃烧后PM1生成减少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煤燃烧
,
混煤
,
颗粒物
,
O2/CO2
,
燃烧
,
交互作用
刘水洋
,
钱凯
,
竺维春
,
王颖生
,
单洎华
钢铁
分析了实验室条件下风温、不同烟煤混合比例、煤粉粒度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得出喷吹AB混煤的煤粉粒度可控制在粒度小于0.074 mm的比例不小于30%,粒度大于0.175 mm的比例不大于25%;风温每提高38℃,煤粉燃烧率提高1个百分点;高炉喷吹AB混煤中烟煤(B煤)的比例宜在30%~50%.在2号高炉进行了混煤喷吹的工业试验,试验期间,风温、煤比提高,焦比降低;试验表明:首钢四制粉能够喷吹挥发分小于18%的混煤;最终提出了进一步进行工业试验的方向.
关键词:
煤比
,
混煤
,
高炉
,
燃烧率
肖洪
,
张建良
,
贾凤娟
,
庞清海
,
朱广跃
,
郑常乐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30595
为了研究更为合理的高炉喷吹煤混合方案,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单煤的燃烧性和煤中有机官能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不同混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中-OH官能团数量随着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CH3官能团数量则随着煤化度的加深而增加.燃烧性稍差的烟煤在混煤中对无烟煤的助燃作用更强,官能团结构相近的无烟煤和烟煤搭配更易于获得燃烧性好的混煤.
关键词:
高炉
,
喷煤
,
混煤
,
燃烧性
王国鸿
,
李昌勇
硅酸盐通报
对TY水泥2500 t/d生产线,在水泥烧成设备和操作不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掺杂无烟煤(20%,30%,40%)燃烧的工业试验探索,并对烧成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纯烟煤和掺加20%无烟煤工况下,系统烧成状况良好,熟料产量和质量正常;当无烟煤掺入量大于20%,熟料产量逐渐下降,f-CaO含量变大,热耗迅速上升.为适应更大的掺入量,需要对冷却机附属设备及风量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二三次风温度,同时调整燃烧器操作参数来强化窑炉内的无烟煤燃烧.
关键词:
水泥生产线
,
混煤
,
烧成参数
,
热回收效率
竺维春
,
单洎华
,
王自亭
,
王颖生
,
张进福
中国冶金
doi:10.3969/j.issn.1006-9356.2005.05.007
2000年,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0种试验煤的理化性能进行了检测,通过煤种优化的相关计算得出单喷时喷吹B煤和混喷时喷吹B和A煤效益最佳的初步结论.2001-2003年,首钢高炉喷吹煤种优化的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实现了混煤喷吹及煤比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并验证了实验室的研究结论.工业试验中提出了煤比提高过程中的冶炼规律及提高煤焦置换比的措施.
关键词:
煤比
,
混煤
,
高炉
,
优化
,
试验
徐顺生
,
武浩
,
刘飞虹
,
杨易霖
,
时章明
,
欧文剑
,
肖逸奇
硅酸盐通报
针对某水泥厂5500 t/d三喷腾型分解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温度场、速度场、组分浓度场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底锥入口直径变化时炉内混煤燃烧规律和碳酸盐分解规律,确定了仿真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仿真研究结果综合评价,确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为2.0m,此时,炉内流场合理,高温区范围最大,且其温度值能满足生料分解要求,煤粉燃尽率为91.87%,生料分解率为94.42%.
关键词:
分解炉
,
混煤
,
燃烧
,
数值模拟
,
耦合
叶克盆·巴合提
,
张建良
,
宋腾飞
,
王广伟
,
马金芳
,
李占国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123
为解决高炉喷吹煤可磨性的问题,研究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煤种以不同质量配比搭配后的混合样可磨性指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卡方检测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混煤可磨性指数与加权可磨性指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卡方检测证明2种单煤混合样的可磨性指数具有线性加和性;然后在-0.074 mm的粒度下,根据粒度指数的概念,混煤的粒度分布并没有加合效果,这与两种单煤的可磨性指数差异大小有关,试验证明:可磨性指数差异较大的两种煤混煤研磨,在较细的粒级范围内粉碎方式倾向于表面粉碎,难磨煤对易磨煤的粉碎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混煤
,
可磨性
,
可加性
,
粉碎
,
粒度分布
卫广运
,
马金芳
,
王宇哲
,
柴轶凡
,
张建良
,
杨天钧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50021
为了研究磨煤时间对混煤热解和燃烧性的影响,采用原始粒度组成相同的原煤,按照挥发分质量分数进行混煤,将混煤分别磨制2、4、6和8 min,利用热重分析法分析混煤在氮气条件下的热解和空气条件下的燃烧.结果表明,混煤在低温段的热解主要是神华烟煤的热解过程,不受磨煤时间的限制,在高温段,混煤的损失质量均随着磨煤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混煤的着火温度随着磨煤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燃尽温度随着磨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失重速率曲线随着磨煤时间的增加向低温区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峰随着磨煤时间的增加出现小幅上升,最大失重速率峰对应的温度逐渐下降.
关键词:
混煤
,
粒度分布
,
热解
,
燃烧
,
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