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
,
张亚明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04.037
作为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金属材料表面后处理工艺,氩弧重熔技术具有均匀金属材料的表层组织、减缓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金属基体与强化层之间的界面结合状态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金属及表面强化层的性能.综述了氩弧重熔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工艺参数(重熔电流、移动速度、氩气流量和电弧长度)对重熔效果的影响,着重介绍了氩弧重熔技术在金属表面(铸铁、钢和合金)及其表面强化层(涂层、热浸镀层、渗层和堆焊层)后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进展.最后探讨了金属及表面强化层氩弧重熔工艺的发展方向:1)强化内在机理研究及界面反应状态研究;2)完善快速凝固理论和界面结构研究;3)提升强化层的结构设计与氩弧重熔工艺条件的契合度;4)加强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
关键词:
氩弧重熔
,
重熔原理
,
铸铁
,
涂层
,
热浸镀层
,
渗层
,
耐磨性
卜根涛
,
高原
,
王成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在低碳钢表面利用脉冲电源进行辉光离子渗Ti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能够获得200 μm以上的渗层,其组织形貌为渗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一条明显的反应扩散分界线,且分界线两边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柱状晶;渗Ti层的结构主要由Fe2Ti、Fe-Ti、TiC相组成;随着电压的升高,渗Ti层增加,550 V时达到最厚,表面Ti含量也最高,当电压超过550 V后,渗层厚度减小、Ti含量降低;随时间的增长,渗Ti层厚度增加,表面Ti的含量增加;渗层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厚,渗层Ti的含量也随之变大.
关键词:
辉光等离子
,
脉冲电源
,
渗层
,
Ti浓度分布
王红星
,
李迎光
,
储成林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浆料包渗法,以Cr2O3,粉为渗Cr源,纯Al粉为还原剂,NH4Cl作为活化剂,Al2O3,为惰性添加剂,蛋白质(鸡蛋清)为粘结剂,在Cu表面预先镀Ni随后浆料包渗Cr、Al,制备Cr-Al共渗层.研究了稀土氧化物CeO2对Cr-Al渗层的组织和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渗剂中添加CeO2氧化物后,渗层组织由Cr、Al的固溶体为主转变为Ni3Al金属间化合物和固溶体两相混合;与不加稀土氧化物相比,改性后渗层氧化增重由纯铜的1/6降低到1/11,氧化产物为Cr2O3、Al2O3和少量的NiO,氧化层致密,没有明显的裂纹和空洞出现,改善r铜表面抗高温氧化性能.
关键词:
铜金属
,
渗层
,
CeO2
,
抗氧化性能
梁伟
,
石巨岩
,
马晓霞
,
赵兴国
,
边丽萍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3.02.005
研究了钛铝基合金固体渗硅后的渗层结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钛铝基合金固体渗硅后表层形成主要由Ti5Si3、Al2O3和Al3Ti、TiSi2、Si构成的复合渗层,该复合渗硅层有效阻止了高温氧化过程的进行,显著提高了钛铝基合金的抗高温循环氧化能力.
关键词:
钛铝基合金
,
金属间化合物
,
化学热处理
,
氧化
,
渗层
张伟林
,
赵靖宇
,
王光辉
,
乔亚峥
,
梁晓颖
,
孙玉福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7.02.020
目的 探究一种可以显著提高65Mn弹簧钢耐磨性能的工艺,以满足其在高磨损环境下的使用性能要求.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对65Mn进行QPQ处理,利用金相组织观察、SEM扫描及能谱分析、磨粒磨损等手段,探究不同氮碳共渗温度、共渗时间、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试样显微组织结构及耐磨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常规QPQ和深层QPQ处理方案.结果 经过QPQ处理的试样,渗层组织由外向内为氧化物层、疏松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经深层QPQ处理的试样,在化合物层和扩散层中间有一层含氮奥氏体层.氧化物层的主要物相是Fe3O4,化合物层的主要物相是Fe3N.QPQ处理后的试样经面扫描后,C、N、O元素分布有一定规律,其中C元素集中分布在试样表面,N元素主要集中在致密化合物层,O元素主要集中在样品表层和疏松空洞之中.结论 深层QPQ工艺为640℃共渗2 h、350℃氧化40 min时,试样氧化层厚度达到15μm,化合物层厚30μm,奥氏体层厚10μm.深层QPQ处理后的65Mn的耐磨性能优异,磨损率达到0.166 mg/m.
关键词:
65Mn
,
盐浴氮碳共渗
,
深层QPQ
,
化学热处理
,
渗层
,
耐磨性
王海棠
,
李元东
,
杨贵荣
,
刘生龙
,
郝远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9.06.012
为了满足工况条件对表面功能材料在高温、摩擦和激冷激热等方面的要求,采用负压铸渗法在铸铁表面制备了Ni/WC复合渗层,观察了渗层与基体结合形貌,研究了渗层的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在热循环过程中,渗层与基体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化现象,裂纹开始出现的热循环次数随着渗层中W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面复合渗层最终剥落破损的热循环次数随着WC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渗层
,
热疲劳
,
热应力
何祖新
,
苏旭平
,
彭浩平
,
刘亚
,
吴长军
,
涂浩
中国表面工程
doi:10.11933/j.issn.1007-9289.2016.06.007
采用机械能助渗技术,在600℃温度下对20钢进行Al-Zn-Cr共渗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仪器,分析合金元素铬对渗层组织共渗速率的影响,分析助渗时间对渗层组织的影响,测定铬在渗层中的分布,以及铬含量对渗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能助A1-Zn-Cr共渗的研究中,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渗层厚度的增加,而铬在渗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无富集现象.在相同助渗时间下,铬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共渗速率的提高,促使渗层组织由单一的铁铝渗层组织转变为铁铝、铁锌多层渗层组织.在同一渗剂配比条件下,助渗时间的延长,促进Fe-Zn相形成,Fe-Al相减少.在助渗条件为600℃、3h、5%Cr时,渗层为α-Fe(富锌)、Fe3Zn10、FeZn7、FeA1等相组成的多层组织,而且相对致密;渗层兼顾抗氧化性和阴极保护作用.
关键词:
机械能助渗
,
A1-Zn-Cr
,
渗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