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
,
刘瑾
,
郑扣松
新型炭材料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跟踪不同温度下聚氨酯酰亚胺(Poly-urethane-imide.PUI)-聚酰亚胺(polyirnide,PI)共聚物(PUI-PI)的热解反应过程,扫描电镜(SEM)表征所制炭膜的结构形貌,N2吸附仪测定计算微孔炭膜的表面积和微孔体积,结合不同PI-PUI体系...
关键词:
聚氨酯酰亚胺
,
聚酰亚胺
,
炭化
,
炭膜
王荣春
,
宋成文
,
姜士敏
,
王虹
,
李建新
,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介绍了一种膜/电极材料-导电微滤炭膜,通过在炭膜中加入造孔剂、导电炭黑研究其导电性能与孔结构性能的关系;并考察了在低压电场作用下,导电微滤炭膜水通量的变化规律及电化学氧化对亚甲基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炭膜的导电性能随其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炭黑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炭膜的导电性能.在低压电场的作用下...
关键词:
炭膜
,
煤
,
电场
,
炭黑
李新贵
,
刘睿
,
黄美荣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1.015
通过论述炭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炭膜的氧氮分离性能,并将其与高性能聚吡咙膜和聚苯胺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指出炭膜具有优异的氧氮分离性能,其氧氮分离因子一般为10以上,最高可达36.聚酰亚胺基和聚吡咙基炭膜均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氧氮分离性,大大突破了富氧膜材料的Robeso...
关键词:
炭膜
,
炭分子筛膜
,
氧氮分离
,
无机膜
王同华
,
李琳
,
董军营
,
张煜
,
陈安亮
,
曹越
,
李小波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3.023
在介绍国内外炭膜制备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在新型炭基膜材料的创新设计与产业化开发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探讨了炭膜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炭膜
,
气体分离
,
节能减排
,
产业化
张兵
,
于智学
,
石毅
,
吴永红
,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以BPDA-ODA型聚酰亚胺为前躯体,沸石为掺杂剂,通过成膜和炭化等过程制备了杂化炭膜.分别采用热失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渗透技术研究了前躯体热稳定性,炭膜微观结构、形貌及气体分离性能.考察了ZSM-5与5A两种沸石含量、炭化温度、渗透温度及渗透压力等因素对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炭膜
,
沸石
,
渗透性
张万栋
,
王同华
,
潘艳秋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5.007
以煤为原料,与粘结剂混合后经挤压成型、炭化制备煤基管状炭膜.通过选用不同的煤种及加入模板剂对煤基炭膜的孔结构进行调控,并将其用于C/C复合气体分离膜支撑体及处理钛白废水、含油废水.结果表明:以煤基管状炭膜为支撑体,分别以聚醚砜酮(PPESK)和聚糠醇(PFA)为前体,采用浸渍涂膜法制备的气体分离用C...
关键词:
炭膜
,
煤
,
制备
,
C/C复合膜
,
废水处理
卢明超
,
张永刚
材料导报
炭膜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分离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炭膜的孔结构是影响炭膜性能的根本性因素.评述了炭膜的分类和制备,着重阐述了原料性质、添加剂、炭化条件等主要因素对炭膜支撑体孔结构的影响以及预氧化条件对沥青基非支撑体炭膜孔结构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炭膜分离层孔结构的调控方法.
关键词:
炭膜
,
制备
,
孔结构
,
调控
张兵
,
党晓龙
,
吴永红
,
于智学
,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F127为添加剂,经成膜与炭化得到炭膜.通过热失重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透射电镜从微观上分析了前驱体的热解过程及碳结构演变.采用X射线衍射及氮气吸附技术分别测定了炭膜碳结构与孔结构.研究了成膜基质表面疏水性对成膜过程的收缩率、碳结构、孔结构及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关键词:
成膜基质
,
炭膜
,
孔结构
,
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