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
,
鲁永剑
,
何宇明
,
胡兵
,
熊银成
,
张建国
中国冶金
重钢新区在投产之初,连铸板坯表面原始合格率较低,铸坯表面的主要缺陷表现为:表面纵裂纹、铸坯角部横裂纹、铸坯宽面边部凹陷,此外黏结问题一方面对工艺顺行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制约了铸坯表面质量的提高.通过对现场生产过程中铸坯表面缺陷的跟踪和分析,并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使铸坯表面无清理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为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宽厚板坯
,
表面缺陷
,
控制措施
,
热送热装
赵军
,
唐广波
,
刘正东
,
张文东
,
项金钟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微合金钢铸坯冷装和热送热装过程不同热履历条件进行了试验模拟,对试验全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进行了原位观察,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室温组织和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尺寸.结果表明:冷却相变过程中观察面出现表面浮凸;再加热前,模拟冷装试样已全部完成奥氏体向铁素体及渗碳体转变,而模拟热送热装试样仅发生部分奥氏体分解,原奥氏体形貌仍有所留存;重新加热及再次降温过程中,模拟冷装和模拟热送热装试样显微组织演变特征和最终组织也有所不同;模拟热装试样室温显微组织和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均较模拟冷装试样粗大.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热送热装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原位观察
,
表面浮凸
高雅
,
孙建林
,
贠冰
,
赵海兴
材料科学与工艺
通过光学显微组织观察,测定显微组织硬度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Q460C中厚板表面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热送热装工艺对裂纹形成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机理.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组织转变与裂纹形成规律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热送热装工艺产生了混晶组织,在粗轧阶段未能消除,精轧阶段粗晶区先于细晶区变形,产生不均匀变形,最终导致钢板表面沿粗晶区与细晶区界面开裂.在轧辊摩擦力作用下,多余的变形被向前推压,沿开裂处向钢板表面延伸,随轧制进行,裂纹向内部扩展.热送热装生产中,控制粗轧温度和压下量是控制裂纹产生关键.
关键词:
中厚板
,
表面裂纹
,
组织转变
,
混晶
,
热送热装
田秀仙
,
张同
物理测试
对轧钢加热环节采用的热送热装技术及钢坯加热所用到的蓄热式加热炉、步进梁、汽化冷却系统和步进梁上的滑块等设备进行了设计和研究,讨论了它们对钢坯加热的质量和性能的影响,并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热送热装
,
蓄热式加热炉
,
步进梁
,
汽化冷却
,
滑块
,
性能
吕志民
,
刘文仲
,
徐金梧
,
胡星
,
张汉欣
,
朱志荣
,
王德成
钢铁
分析了某钢铁企业在热送热装生产时的主要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以提高热送热装率,给出了仿真结果.该方法可在大量的生产合同中很快找出满足各种生产约束条件的热送热装生产计划的可行解.
关键词:
热送热装
,
生产计划
,
优化方法
,
遗传算法
朱士将
连铸
系统研究了实现合金钢连铸坯高效热送热装工艺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无缺陷合金钢连铸坯生产技术、高温合金钢连铸坯生产技术以及炼钢-轧钢一体化生产管理技术,保证了高温合金钢连铸坯热送热装物流有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热送热装
,
无缺陷
,
高温
,
一体化
刘志明
,
张炯明
,
罗衍昭
钢铁
利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出现的表面裂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使用同批次连铸坯冷装热轧无裂纹的钢板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热装热轧微合金钢板产生表面裂纹的原因是铸坯冷却或加热过程中Cu、As低熔点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与热装热轧板相比,冷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小,直径在10μm左右,而热装热轧板晶粒尺寸大且不均匀。热轧板析出物尺寸在15~25nm之间,裂纹源处较基体多,大量细小的Nb(C,N)化合物在奥氏体晶界析出,降低了晶界强度。
关键词:
微合金钢
,
热送热装
,
热轧板
,
表面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