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
郭洪臣
,
王祥生
,
陈黎行
,
陈永英
催化学报
通过1200 h模拟实验,考察了环己酮氨氧化水热环境对廉价法合成的大晶粒TS-1(1 μm×2 μm×6 μm, n(Si)/n(Ti)=53.6)结构的影响. 通过XRF,XRD,SEM,UV-Vis,IR,NH3-TPD和丙烯环氧化探针反应等表征手段发现,在环己酮氨氧化水热环境中,TS-1的结构不稳定,骨架硅易被溶解脱除,从而导致骨架钛脱落. 流失的骨架硅溶解于处理液中,而脱落的钛物种主要以硅钛碎片形式滞留在沸石表面. 氨产生的碱性是导致沸石骨架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H2O2本身不影响TS-1的结构,它与氨水共存时可通过生成羟胺减轻TS-1结构破坏的程度. 硅钛碎片中的钛并非以六配位钛形式存在,而主要以四配位形式存在,并具有活化H2O2、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活性.
关键词:
钛硅沸石
,
晶体结构
,
骨架钛
,
水热稳定性
,
环己酮
,
氨氧化
,
过氧化氢
,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王新宏
,
卢冠忠
,
刘晓晖
,
郭杨龙
,
王筠松
催化学报
以sol-gel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并用BET比表面积测定,XRD和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的丙烯一步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酸性水解剂对MoO3/SiO2催化剂的分散度、比表面积和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用HCl溶液作为水解剂制备的催化剂,其性能明显优于用HNO3或HAc作水解剂制备的催化剂. 在110 ℃和0.6 MPa的条件下反应2 h,过氧化氢异丙苯转化率为89%,环氧丙烷选择性为80%.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氧化钼
,
二氧化硅
,
氧化物催化剂
,
过氧化氢异丙苯
,
丙烯
,
环氧化反应
,
环氧丙烷
李渊
,
赵新强
,
王延吉
催化学报
首次开发出对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的KOH/4A分子筛固体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活性组分KOH的负载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环氧丙烷可以完全转化,碳酸二甲酯的收率为16.8%. 从实验结果推测,产物碳酸二甲酯是由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加成生成碳酸丙烯酯,然后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的,甲醇对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具有助催化作用.
关键词:
氢氧化钾
,
4A分子筛
,
负载型催化剂
,
环氧丙烷
,
二氧化碳
,
甲醇
,
碳酸二甲酯
,
碳酸丙烯酯
刘光烜
,
郦聪
,
陈丹
,
倪旭峰
,
江黎明
,
沈之荃
催化学报
doi:10.3724/SP.J.1088.2010.00425
由硼氢化稀土、二乙基锌和甘油制备了三元体系Ln(BH4)3·3THF-ZnEt2-Gly(甘油)用于催化环氧丙烷(PO)与CO2共聚反应.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组成、不同稀土元素和溶剂性质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催化剂组成和聚合条件为:Y(BH4)3·3THF-ZnEt2-Gly(摩尔比=3∶60∶20)催化剂,乙二醇二甲醚溶剂,PO/Y摩尔比1 000,[Y]=6.67mmol/L,p(C02)=3.0MPa,80℃,6h.最高催化效率可达4 908g/(mol·h);碳酸酯含量为95.7%,数均分子量为6.97×104.
关键词:
环氧丙烷
,
二氧化碳
,
共聚反应
,
聚碳酸酯
,
硼氢化稀土
,
二乙基锌
,
甘油
,
正交试验
鲁继青
,
吴自力
,
罗孟飞
,
李灿
催化学报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丙烯、丙烯/氧气混合气以及环氧丙烷(PO)在Cu-NaCl/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 结果表明,丙烯在载体和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丙烯和氧气在催化剂上共吸附后生成了丙烯醛,未观察到环氧丙烷(PO)生成. PO在载体和未还原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表明,PO与载体的硅羟基有强相互作用,PO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开环物种. 而PO在还原态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较复杂,可能生成了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
铜
,
氧化硅
,
负载型催化剂
,
吸附
,
红外光谱
戴茂华
,
汤丁亮
,
袁友珠
催化学报
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采用水解和非水水解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Ti-Si复氧化物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载金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吸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氢气和氧气存在下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性能研究表明,钛含量在6%~14%范围内时,两种方法制得的Ti-Si复氧化物均为无定形结构,但采用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载体比表面积较高.以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含量10%的Ti-Si复氧化物为载体得到的载金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60 min时,丙烯转化率为5.7%,240 min后降为3.3%,环氧丙烷的选择性稳定于95%左右.还考察了非水水解溶胶-凝胶的陈化时间和金沉积-沉淀溶液的pH值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非水水解
,
溶胶-凝胶
,
氧化钛
,
氧化硅
,
复氧化物
,
金
,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金国杰
,
高焕新
,
杨洪云
,
陈璐
,
丁琳
,
康陈军
,
谢在库
催化学报
研究了以异丙苯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择氧化内烯制环氧丙烷的Ti/HMS催化剂的失活原因.采用XRD(X射线衍射),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和TG(热重分析)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失活前后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重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覆盖了活性中心所致;并不是由于四配位的活件钛物种转化为六配位、八配位或者锐钛矿TiO_2所致.采用热异丙苯溶剂洗涤的方法可以部分恢复失活催化剂的活性,但不能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采用低温烧炭方法能够使催化剂的活性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因此,Ti/HMS催化剂的失活是可逆的,采用合适的再生方法可以恢复其催化活性.
关键词:
钛
,
HMS分子筛
,
失活
,
再生
,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王野
,
朱文明
,
张庆红
催化学报
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是催化领域的最关键的挑战之一. 本文对作者等近年来开展的以一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的铁催化体系和以氧气为氧化剂的铜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这两类催化体系中,碱金属离子(特别是K+)的修饰作用均是获得较高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关键. 碱金属离子通过调变催化剂中铁或铜物种的分散度、配位环境和酸碱性等,实现了对反应途径的调控,使反应朝着有利于环氧丙烷生成的方向进行. 活性金属组分(铁或铜)与氧化剂(一氧化二氮或氧气)间的特定的组合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推测在两类催化体系中,氧化剂均在具有特定结构和价态的铁或铜活性位上活化,产生导致丙烯环氧化反应发生的亲电性活性氧物种.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
氧气
,
丙烯
,
环氧化
,
环氧丙烷
,
铁催化剂
,
铜催化剂
李美超
,
沈振陆
,
马淳安
,
高云芳
催化学报
采用恒电流电解法,在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离子液体中合成了苯胺与环氧丙烷共聚物(PAN-PPO).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PAN-PPO由直径小于80 nm的纳米纤维组成.PAN-PPO对草酸氧化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草酸的电催化氧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苯胺
,
环氧丙烷
,
共聚物
,
离子液体
,
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
,
草酸
,
电催化氧化
辛嘉英
,
柳眉
,
张颍鑫
,
夏春谷
,
李树本
催化学报
采用甲醇蒸气作为碳源对甲基弯菌IMV 3011进行驯化培养,然后逐渐增加液态甲醇的浓度使其适应,得到了能耐受甲醇(φ(MeOH)=1%)的甲基弯菌IMV 3011. 对甲基弯菌IMV 3011进行甲烷-甲醇共培养可得到大量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MO)活性的细胞. 研究了添加甲醇对甲基弯菌IMV 3011生长和MMO活性的影响,发现甲醇能够促进甲基弯菌IMV 3011的生长. 在批式反应器中,添加甲醇能够提高甲基弯菌IMV 3011的催化环氧化能力,说明甲醇可以作为电子供体通过再生辅酶NADH驱动环氧丙烷合成. 考察了在膜反应器中用细胞悬浮液连续合成环氧丙烷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通过192 h连续抽提产物环氧丙烷,避免了其对环氧化反应的抑制,流出液中环氧丙烷的浓度仍保持在1.35 mmol/L左右.
关键词:
甲醇驱动
,
甲烷氧化细菌
,
辅酶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
,
生物合成
,
丙烯
,
环氧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