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泽耀
,
赵旭
,
薛冬峰
人工晶体学报
基于化学键合的角度对晶体生长过程的理解,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学因素控制的形貌预测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晶体内部结构和环境生长因素对晶体最终形貌的影响.对磷酸二氢钾 (KDP) 和磷酸二氢铵 (ADP) 晶体在不同动力学条件下的生长形貌进行了理论模拟,所预测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比较了相同过饱和度条件下KDP和ADP晶体的生长形貌,认为晶体局部成键性质不同是导致两者形貌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动力学因素控制的生长形貌的分析,为实际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形貌调控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长模型
,
结晶形貌
,
化学键
,
动力学
王浩铮
,
赵珊茸
,
王礼杰
,
连晨光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通过斜方晶系水溶性晶体CuCl2·2H2O的生长实验,得到了晶体聚集体,观察了结晶形貌,探讨了该晶体聚集体形貌中蕴含的结晶学规律,建立了该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的聚集体的结晶学模型.在该模型中,晶体生长方向为[001],发育晶面为(100)、(010)和(110),形成聚集体形貌时晶体结合的共格晶界分别为(012)与(0 10 1)、(103)与(120 1)和(112)与(991)或(113)与(1313 1).试验观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CuCl2·2H2O
,
聚集体形貌
,
生长模型
,
对称型
成敬豹
,
杜金红
,
白朔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08)60057-8
以镍为催化剂,通过控制碳源气体乙炔的流速,在1 013 K-1 053 K温度下,制备了纤维截面形状在生长过程中由扁平形变为圆形的螺旋炭纤维,同时螺旋直径也相应的由4.2 μm变化为6.0 μm,这种变截面螺旋炭纤维的发现,为微机械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弹簧.提出了变截面螺旋炭纤维的生长机理,认为催化剂颗粒的各向异性不仅影响螺旋炭纤维螺径的大小,还影响纤维的截面形状.随着生长过程中反应条件的改变,催化剂各向异性也发生改变,长方形催化剂既可以生长扁平形也可以生长圆形截面螺旋形炭纤维,但是立方形催化剂只能生长圆形截面螺旋形炭纤维.该机制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双螺旋炭纤维生长本质的认识,还对指导螺旋形炭纤维的控制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螺旋形炭纤维
,
生长模型
,
镍催化剂
,
催化各向异性
张禹
,
王克昌
,
张荣
,
谢自力
,
韩平
材料导报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GaN MOCVD生长机制的研究,详细阐述了近年文献报道的一些GaN MOCVD的生长模型,总结了利用不同生长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研究表明,通过对GaN生长模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可以提供GaN生长过程中详细的化学反应信息,对进一步了解GaN MOCVD生长的微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GaN
,
MOCVD
,
量子化学计算
,
生长模型
李汶军
,
施尔畏
,
夏长泰
,
王步国
,
华素坤
,
仲维卓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1998.01.014
本文报道了采用水热盐溶液水解法制备氧化锆粉体的研究成果.给出了ZrO2粉体的形貌和前驱物、温度的关系,发现当采用ZrO(NO3)2溶液为前驱物,温度升高到250℃时制得的ZrO2粉体的晶粒之间出现取向连生和配向附生现象.作者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模型角度,提出了把晶粒当作一个大生长基元来考虑,从而更合理地解释了取向连生和配向附生存在的规律性.也从亚微观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理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水热法
,
氧化锆粉体
,
生长模型
,
取向连生和配向附生
李酽
,
汪信
,
陆路德
,
杨绪杰
,
岳明波
功能材料
以XRD、TEM、电子衍射对A型分子筛水热晶化过程中晶体生长作了实时观察,分析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晶体的聚集行为与演化特征,提出了A型分子筛生长的叠合生长模型,认为,水热体系经过一个晶化诱导阶段后,大量的纳米晶形成,纳米晶作为生长基元,相互迅速聚集直接叠合演化为微米多晶体,叠合过程不同于邻位面生长所描述的生长基元一个个按次序嵌入晶面,而是许多纳米晶同时相互按一定方向叠合而形成微晶.
关键词:
叠合生长
,
水热体系
,
纳米晶
,
生长模型
王长军
,
梁剑雄
,
刘振宝
,
杨志勇
,
孙新军
,
雍岐龙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312
利用EBSD, HRTEM与热膨胀仪等实验手段对低碳中锰钢在淬火+回火 (QT) 与淬火+片状淬火+回火 (QLT) 工艺下的奥氏体形貌与相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QT与QLT工艺下所生成的回转奥氏体形貌、尺寸、位置以及由此导致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异是造成实验钢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 由于QLT工艺在淬火+片状淬火 (QL) 阶段完成了C和Mn元素的第一次配分, 因而相比于QT热处理工艺, QLT工艺下回转奥氏体在生成速率显著提高的同时其生长模型也由一维双向增厚模式演变成一维单向增厚模式.
关键词:
回转奥氏体
,
低温韧性
,
热膨胀仪
,
生长模型
王长军
,
梁剑雄
,
刘振宝
,
杨志勇
,
孙新军
,
雍岐龙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5.00312
利用EBSD,HRTEM与热膨胀仪等实验手段对低碳中锰钢在淬火+回火(QT)与淬火+片状淬火+回火(QLT)工艺下的奥氏体形貌与相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QT与QLT工艺下所生成的回转奥氏体形貌、尺寸、位置以及由此导致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异是造成实验钢力学性能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表明,由于QLT工艺在淬火+片状淬火(QL)阶段完成了C和Mn元素的第一次配分,因而相比于QT热处理工艺,QLT工艺下回转奥氏体在生成速率显著提高的同时其生长模型也由一维双向增厚模式演变成一维单向增厚模式.
关键词:
回转奥氏体
,
低温韧性
,
热膨胀仪
,
生长模型
王志武
,
龚雪婷
,
王传慧
材料保护
Fe-Cr合金钢广泛用于锅炉的受热面管,但目前研究多针对Cr在高温常压环境中的氧化行为,对高温高压下的研究较少.对C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12%、18%、25%的Fe-Cr合金试样在650℃、25 MPa的高压水蒸气环境中的氧化行为进行研究,并与Cr-9的常压水蒸气氧化进行对比,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形貌、能谱分析成分变化、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物相组成并称重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以此来探究不同Cr含量的Fe-Cr合金的氧化膜生长规律和压强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提高,Fe-Cr合金的孕育期增长,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Cr含量的增加对氧化行为有一定影响,氧化66.0 h,Cr-9与Cr-12氧化动力学符合抛物线规律,在氧化初期就出现内外氧化层分层,内层为尖晶石FeCr2O4,外层为Fe3O4,而Cr-18、Cr-25则仍处于孕育期,动力学几乎处于稳定状态,这个阶段主要是元素的扩散准备,氧化物的出现只是附加产物;表面的氧化物并不能构成一层完整的氧化膜,外加压强能够增加Fe-Cr合金位错和空位浓度,从而提高氧化速率,并且压强影响了氧化膜的形貌,在压应力的作用下,氧化膜主要由粒状氧化物构成.
关键词:
Fe-CF合金
,
高温高压水蒸汽氧化
,
氧化膜
,
生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