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桥
,
张胜涛
,
李伟华
,
裴长岭
,
侯保荣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8.05.002
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唑衍生物:苯戊酮-O-1-(1.3.4-三氮唑)亚甲基肟(POTM),通过失重试验、交流阻抗、动电位极化研究了其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效率,并用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碳钢表面的腐蚀形貌.对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表明化合物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时用量子化学中的从头算方法对缓蚀剂的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三唑衍生物
,
缓蚀剂
,
电化学实验
,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量子化学计算
黄雄
,
满瑞林
,
尹晓莹
,
肖琴
,
杨萍
电镀与涂饰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用浸渍提拉法在工业铝管表面制备了硅氧膜.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硅氧膜的表面形貌,通过硫酸铜点滴、盐雾试验、析氢实验和Tafel曲线、交流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方法对铝管表面硅氧膜的耐蚀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硅氧膜均匀、致密、平整,它使铝管的自腐蚀电位明显正移;相对于空白试样,铬钝化铝管和涂有硅氧膜的铝管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下降了1和2个数量级,硅氧膜电极体系总电阻是空白试样总电阻的6.1倍、是铬钝化膜总电阻的1.48倍.
关键词:
铝管
,
硅氧膜
,
耐蚀性能
,
电化学实验
赵澎
,
李焰
,
梁强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6.04.001
通过失重实验、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无金属酞菁(H2Pc)、酞菁铜(CuPc)和酞菁锌(ZnPc)在1mol/L H2SO4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3种酞菁化合物的缓蚀能力依次为ZnPc>CuPc>H2Pc,其吸附数据均符合Langmuir等温式;它们能同时抑制碳钢在H2SO4中腐蚀的阴极和阳极过程,电化学阻抗谱显示,为变形的单容抗弧,阻抗值随酞菁化合物浓度增加而增加;表面形貌分析也证明了酞菁化合物的加入提高了碳钢的表面完整性,抑制其腐蚀;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分子的最低空轨道(LUMO)的能量升高,酞菁化合物的缓蚀能力降低.
关键词:
酞菁化合物
,
缓蚀剂
,
电化学实验
,
SEM
,
量子化学
李伟华
,
陶志华
,
张胜涛
,
赵霞
,
侯保荣
腐蚀学报(英文)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氮杂环有机物:2-(4-叔丁基-苯甲基硫)-5-(1,2,4-三氮唑)-甲基-(1,3,4-嗯二唑)(TBTO),通过交流阻抗、动电位极化、失重实验研究了其在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效率,并用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碳钢表面的腐蚀形貌变化.结果表明:TBTO在0.5mol/L H_2SO_4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高达96.2%,能同时抑制碳钢腐蚀的阴、阳极反应过程;化合物在碳钢表面上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同时用量子化学中的从头算方法对缓蚀剂的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缓蚀剂
,
电化学实验
,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量子化学计算
马青华
,
杨青松
,
周建奇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5.013
通过几种镍铬基涂层在天然海水浸泡过程中的电化学阻抗实验、线性极化实验,分析其腐蚀率,比较耐蚀性和腐蚀电化学特征,并进行了耐蚀原因和腐蚀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经微晶化处理和防晶间成分偏析的微晶涂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分析认为镍铬基涂层遵循钝化腐蚀机理,镍铬基涂层的耐蚀性与涂层表面钝化的完整性.表面的成分均匀性及合金晶尺寸大小等因素相关,验证了非晶化或微晶化有助于防止涂层表面产生腐蚀原电池的结论.
关键词:
镍铬基合金
,
金属喷涂层
,
电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