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
,
陈文革
,
王蕾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2.011
采用预埋钨纤维、真空熔铸法制备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钨纤维排布方式对该复合材料密度、导电率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直径为0.3 mm的钨丝,编织成相互平行、螺旋旋涡和网状等成型方式预埋于特制的高密、高强和高导的石墨模具中,在1150℃,真空度4×10-2 Pa条件下,保温熔铸1~2h纯铜可以制得钨纤维以所设计的排布方式均匀地分布在铜基体中,无明显偏聚现象,且纤维含量不大于5%的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增强相钨纤维与基体铜除极少量的扩散外互不反应也不溶解,两者界面清晰、无孔洞和开裂现象,所得复合材料致密度较高,3种排布方式的相对密度均不小于97%;当钨纤维含量相同时,不同钨纤维排布方式对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导电率影响较大,其中单向平行排布方式的导电率最大(94.40% IACS),空间螺旋网状排布导电率最低(85.62%IACS).
关键词:
钨纤维
,
铜基复合材料
,
真空熔铸
,
物理性能
金文中
,
李素芳
,
李廷举
,
殷国茂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系统研究了在K417高温合金真空熔铸过程中施加由工频交流电磁场和恒稳直流电磁场组成的复合电磁场对高温合金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浇注完毕后同时施加60A旋转电磁场和290A恒稳直流电磁场的工艺条件下,由于恒稳直流电磁场在金属液面处产生的电磁制动效应可以抑制施加旋转电磁场所引起的金属液面的波动,不仅避免了因金属液面波动太大而使铸锭缩孔恶化的情况出现,而且大幅提高了旋转电磁场在金属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范围和效果,最终得到细小等轴晶比例达到96%、缩孔明显改善的优质高温合金铸锭.
关键词:
复合电磁场
,
高温合金铸锭
,
真空熔铸
,
电磁制动
,
缩孔
侯林涛
,
陈文革
,
刘盈斌
,
罗启文
,
王碧轩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高温真空熔铸法制备45钢/T2铜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仪等设备分析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结构及显微硬度、过渡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在(1150 ±50)℃、4.0×10-2 Pa真空条件下熔铸制备的钢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呈锯齿状、无冶金缺陷,Cu、Fe金属原子发生互扩散现象,形成一个宽度约60 μm的过渡区,其显微硬度介于T2铜和45钢之间,组织是Fe-Cu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的抗拉/剪强度分别是278 MPa、217 MPa,断裂发生在铜端.断裂机制是铜的微孔聚合性断裂.而且随着熔铸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结合更紧密、锯齿状突起更明显、元素扩散更充分.
关键词:
45钢
,
T2铜
,
复合材料
,
真空熔铸
,
界面分析
侯林涛
,
陈文革
,
刘盈斌
,
罗启文
材料研究学报
用真空熔铸法制备45/T2、304/T2复合材料,用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界相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钢铜基体中的Fe、Cr、Cu等合金元素在界面发生了相互扩散,形成了新的铁碳化合物(CFe15.1)和固溶体Cu081Ni0、Cr-Ni-Fe-C相.在界面上有齿状的过渡带,未出现明显的金属间化合物,其显微硬度最大值为183/119 HV,宽度约为60-70μm.钢铜复合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分别278/263 MPa、217/201MPa,拉伸断口均出现在T2铜侧,远离界面扩散区域;界面结合机制均为扩散冶金结合,强度高于纯铜的抗拉/抗剪强度;在(1150士50℃、4.0×102Pa)条件下,与Cr、Ni等合金元素相比,Fe在Cu液中的扩散能力最强,而Cu对改善304/45钢的基体稳定性和强度也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45钢
,
304不锈钢
,
T2铜
,
真空熔铸
,
界面分析
帅歌旺
,
张萌
,
丁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7.01.017
为减少熔炼时合金元素的烧损,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工艺制备了低铬铜铬合金.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真空环境下不同浇注工艺对合金铸锭组织、缩孔及成分偏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真空直接加铬炼制低铬铜铬合金,采用合适的熔炼和浇注工艺,可以较精确控制合金成分;在低的浇注温度和大冷却速度下可以获得几乎无宏观偏析,铸造缺陷很少的铜铬合金铸件;铸件500℃退火3 h后,硬度可达141HV,电导率提高到86%IACS.
关键词:
铜铬合金
,
真空熔铸
,
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