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东
,
王贵成
,
陈康敏
,
贾志宏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3.030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干磨削方式对4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变场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相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在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主要在于磨削热循环温度场的作用.磨削深度或原始组织对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硬度值均在700~750HV之间;但磨削硬化层深度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原始组织均匀性的提高,从0.9mm增大到1.4mm.
关键词:
磨削
,
表面硬化
,
显微组织
,
硬化层深度
王宏立
,
申玉军
,
李庆达
,
代洪庆
,
韩霞
,
田永财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激光数控加工机对65Mn钢进行表面相变硬化加工,研究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直径对硬化层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相变区横截面显微组织为月牙形,晶粒较细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变浅;随着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深度变浅.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硬化层深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优化确定出硬化层深度最大时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为1200W,扫描速度为900 mm/min,光斑直径为4 mm,硬化层深度为550 μm.
关键词:
65Mn钢
,
激光相变硬化
,
工艺参数
,
硬化层深度
席守谋
,
张建国
,
孙晓燕
,
张津生
,
刘富荣
,
王志刚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9.012
对40CrNiMoA钢分别经激光淬火、气体氮化、氮化-激光淬火复合处理及激光淬火-氮化复合处理的硬化层深度及其表面硬度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激光淬火-氮化复合处理中,激光淬火可使随后氮化处理的表层硬度提高100~200HV,硬化层深度可成倍增加;在氮化-激光淬火复合处理中,激光淬火可使预先氮化处理的硬化层深度有大幅度的提高,而表层硬度变化不大.
关键词:
激光淬火
,
氮化
,
硬度
,
硬化层深度
刘继常
,
罗旦
,
许阳辉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球墨铸铁QT600-3激光相变硬化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激光束扫描过程中工件的温度场,得到了沿工件硬化层宽度和深度方向不同的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发现随着与光斑中心之间的距离增大,各点可以达到的最高温度下降,并在此基础上对硬化层的深度和宽度进行了预测.光纤耦合输出的半导体激光表面淬火试验表明,用ANSYS软件对激光硬化层深度和宽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两者变化趋于一致.
关键词:
激光相变硬化
,
球墨铸铁
,
数值计算
,
硬化层深度
,
硬化层宽度
游凤荷
,
陈铁群
,
王贵富
,
程晓敏
,
戴蓉
,
张覃轶
钢铁研究学报
用有限元法对非均匀介质的涡流检测信号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针对检测信号采用逼近的方法预测了表面硬化层深度.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有更好的可靠性.本文还给出了渗碳层深度的数值模拟实例.
关键词:
涡流检测
,
有限元法
,
硬化层深度
,
材料评价
刘菊东
,
王贵成
,
陈康敏
,
贾志宏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1.029
采用缓进给磨削方式和不同的磨削行程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对单程和双程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尽管单程和双程磨削时的原始组织不同,但两者的表面硬化层组织及其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双程磨削淬硬可使表面硬化层深度及其均匀性、显微硬度及耐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其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及应力影响深度有所降低.双程磨削硬化层组织的形成机制同样适用于多程磨削淬硬或淬硬钢的磨削淬硬等场合.
关键词:
磨削
,
淬硬
,
显微组织
,
硬化层深度
,
残余应力
,
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