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利
,
王胜平
,
马新宾
,
何(非)
,
许根慧
催化学报
使用Sn改性的TS-1分子筛催化苯酚和草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草酸二苯酯,深入研究了不同Sn负载量TS-1分子筛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Sn和以Ti-O-SiO3为中心的弱Lewis酸的协同催化作用,与未改性的TS-1分子筛催化剂相比,改性后的催化剂虽然Lewis酸量有明显下降,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明显提高. 当Sn的负载量为2%时,草酸二甲酯的转化率达到50.3%,目的产物的选择性为99.2%. 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能量分散谱考察了Sn在TS-1分子筛表面的结构和分散状态及其与酯交换反应催化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当Sn的负载量低于2%时,SnO2以非晶态形式分散在TS-1表面; 而当Sn负载量高于2%时,SnO2以微晶的形式存在,此时Sn原子与Ti原子的协同作用已经不明显,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反而下降.
关键词:
二氧化锡
,
改性
,
TS-1分子筛
,
苯酚
,
草酸二甲酯
,
酯交换
,
草酸二苯酯
,
碳酸二苯酯
,
甲基苯基草酸酯
韩华俊
,
陈彤
,
姚洁
,
王公应
催化学报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
苯酚
,
酯交换
,
碳酸二苯酯
,
杂多化合物
,
铜
,
钼
,
磷
,
氧化硅
周炜清
,
赵新强
,
王延吉
催化学报
制备了一种用于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氧化铅-氧化锌多相催化剂. 研究了制备方法、焙烧温度、不同母体和母体配比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应用XRD,TPR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Pb3O4是主活性物相,ZnO为助催化剂,并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存在于催化剂体系中. 当焙烧温度为500 ℃,n(Pb)/n(Zn)≈2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碳酸二苯酯产率可达45.6%. 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对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苯酚
,
碳酸二甲酯
,
酯交换
,
碳酸二苯酯
,
铅
,
锌
,
复合氧化物
张光旭
,
马沛生
,
吴元欣
,
吴广文
,
何琲
,
李定或
,
王存文
催化学报
用MS-GC对Pd-Sn催化剂再生洗涤液进行了分析,用XPS和等离子光谱对催化剂活性组分Pd含量进行了检测,以了解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表面的积碳、表面活性元素价态的变化及活性组分流失的情况. 结果表明,原料苯酚过多的吸附及Sn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富集而引起活性组分Pd浓度的相对下降,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3%的丙酮洗涤液在60 ℃下进行洗涤,在300 ℃进行干燥,所得再生催化剂的活性较高. 此外,Ce的添加有利于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钯
,
锡
,
负载型催化剂
,
失活
,
再生
,
苯酚
,
碳酸二苯酯
童东绅
,
陈彤
,
姚洁
,
王越
,
王公应
,
石大川
,
李正
,
陈志明
催化学报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新型钒-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V/Cu配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用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在焙烧温度为550 ℃, V:Cu摩尔比为4:1条件下制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该催化剂上苯酚的转化率为37.0%, 甲基苯基碳酸酯及碳酸二苯酯的总选择性为96.8%. 由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可知,该催化剂的物相组成为V2O5和CuV2O6. 催化剂使用三次后苯酚转化率从37.0%降至23.7%, 多次重复使用后的催化剂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即可再生,再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几乎和新鲜催化剂相当,其苯酚转化率达到36.2%.
关键词:
钒
,
铜
,
复合氧化物
,
碳酸二甲酯
,
苯酚
,
酯交换
,
碳酸二苯酯
张光旭
,
马沛生
,
吴元欣
,
吴广文
,
李定或
催化学报
采用浸渍法、沉淀法、混烧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DPC)所需的催化剂,对活性组分不同负载方法所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形貌进行了观测,并通过DPC合成实验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沉淀法所得催化剂的形貌及催化性能都比较好. 为了进一步寻找制备催化剂的适宜条件,就沉淀法所用的沉淀剂、活性物质及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以NaOH为沉淀剂,以Na2PdCl4为活性物质,以Sn为助活性组分,其效果较好,DPC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可达93%和7.2%. 此外,还对反应后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流失及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
氧化羰基化
,
复合氧化物
,
钯
,
负载型催化剂
林亚凯
,
唐元晖
,
马恒宇
,
杨健
,
田野
,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09.06.008
对聚偏氟乙烯(PVDF)/碳酸二苯酯(DPC)体系,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了PVDF微孔膜.通过稀释剂的溶度参数对体系的相容性进行分析,热力学相图和不同PVDF质量浓度下制备的微孔膜断面照片均证明该体系具有较宽的液-液相分离区.PVDF/DPC体系偏晶点对应的PVDF浓度约为质量分数56%,低于此浓度体系降温后先发生液-液相分离,随着PVDF浓度的增大,微孔膜断面结构由双连续结构转变为蜂窝状结构,且膜孔孔径减小,高于此浓度体系降温后只发生固-液相分离,微孔膜断面呈块状紧密堆积结构.较快的冷却速率有利于低PVDF浓度时较小孔径膜和高PVDF浓度时较小球粒尺寸膜的生成.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碳酸二苯酯
,
溶度参数
,
热致相分离
,
微孔膜
张廷健
,
杨先贵
,
王公应
,
张建新
,
刘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双酚S(BPS)、双酚A(BPA)和碳酸二苯酯(DPC)为单体,KOH为催化剂,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共聚合成阻燃性聚碳酸酯.通过热重分析及对力学强度的测试考察了BPS与BPA的摩尔比对产品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BPS含量的增加,PC的成炭率增加;KOH、BPS、BPA、DPC以5.0×10-4∶0.1∶0.9∶1.08的摩尔比合成的PC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638,热分解温度达419.5℃,S元素含量为0.84%,阻燃性能达到UL 94 V-0级.
关键词:
聚碳酸酯
,
双酚S
,
双酚A
,
碳酸二苯酯
,
阻燃性
,
熔融酯交换法
李碧静
,
唐荣芝
,
陈彤
,
王公应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381-1
首次将乙酰丙酮氧钛用于苯酚和碳酸二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很高的酯交换选择性,催化剂经180 C热处理后,苯酚转化率可达45.8%,转化数(n(苯酚)/n(Ti))为96,高于有机钛类均相催化剂.结果表明,当乙酰丙酮氧钛用量为0.2 g以上,开始有副产物苯甲醚生成,酯交换选择性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苯酚转化率仍可达40%以上,酯交换选择性为99.9%,表现出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
关键词:
乙酰丙酮氧钛
,
碳酸二苯酯
,
酯交换
,
苯酚
,
多相催化剂
袁烨
,
王志苗
,
安华良
,
薛伟
,
王延吉
催化学报
以碳纳米管(CNTs)为模板,采用液相沉积-水热法制备了管状纳米氧化铈(CeO2-NT).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N2等温吸附-脱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CeO2-NT外径~25 nm,长度大于300 nm,管壁由粒径4–9 nm的CeO2晶粒组成,比表面积为108.8 m2/g.以其为载体制备了Pd-O/CeO2-NT催化剂,程序升温还原结果发现,该催化剂表面氧在低温下即可被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将Pd-O/CeO2-NT用于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催化剂活性和碳酸二苯酯(DPC)选择性均高于零维CeO2负载的Pd-O/CeO2-P催化剂.在优化的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67.7%, DPC选择性为93.3%.但该催化剂再次使用时活性下降明显,这是由于Pd-O/CeO2-NT的管状结构在反应过程中被破坏,并且活性组分Pd流失所致.
关键词:
碳酸二苯酯
,
氧化羰基化
,
氧化铈纳米管
,
钯催化剂
,
程序升温还原
,
表面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