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晖
,
段连运
,
谢有畅
催化学报
用浸渍法制备了BaCO3-Pt/γ-Al2O3 和Pt-BaCO3/γ-Al2O3 两种样品. X射线衍射和显微红外等表征结果表明, BaCO3可以在载体表面实现单层分散; Pt和BaCO3的负载顺序不同,则BaCO3的分散容量不同. 以1%Pt/γ-Al2O3 为载体制备的 BaCO3-Pt/γ-Al2O3 样品中BaCO3的分散阈值为0.24 g/g. 氮氧化物存储量测试结果表明, BaCO3负载量在分散阈值时, NOx的吸附穿透时间和钡离子的有效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表现出阈值效应. 而在BaCO3/γ-Al2O3 上负载Pt制备的1%Pt-BaCO3/γ-Al2O3 样品中, BaCO3的分散容量降低, 氮氧化物存储量也降低. 分散相的BaCO3在氮氧化合物存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选择钡含量在分散阈值附近并采取先负载Pt后负载BaCO3的制样顺序可以得到吸附能力最强和钡离子有效利用率最高的催化剂.
关键词:
碳酸钡
,
铂
,
氮氧化合物
,
存储
,
单层分散
,
阈值效应
,
稀燃燃烧
刘树信
,
王海滨
,
霍冀川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7.04.048
以BaCl2·2H2O和Na2C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碳酸钡粒子.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选择合适的用量,合成了球状和针状碳酸钡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无控制剂和添加控制剂LSX-2时,生成了球状碳酸钡粒子,添加控制剂LSX-3时,生成了针状碳酸钡粒子,且各粒子均为正交晶系碳酸钡.
关键词:
碳酸钡
,
晶形控制
,
合成
,
机理
刘靖轩
,
薛群虎
,
周永生
,
屈启龙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6.006
采用煤系高岭土、滑石和镁砂为主要原料,在化学组成(w)为MgO 13.23%,Al2O3 33.78%,SiO2 51.16%的研究配方(试样A)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0%、1.5%、2.0%的Li2CO3(对应试样编号为L1、L2、L3)或1.0%、2.0%、3.0%的BaCO3(对应试样编号为B1、B2、B3),以100 MPa压制成36 mm×50 mm的圆柱状试样,在110 ℃干燥4 h后,以3~5 ℃·min-1的升温速度升至1 340 ℃保温3 h烧成,然后检测试样的烧后体积收缩率及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热膨胀系数,并采用XRD分析矿物成分,K值法测量烧后试样的堇青石相含量,以探讨添加Li2CO3和BaCO3对合成堇青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2CO3添加量的增加,烧后试样的体积收缩率和体积密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逐渐减小,而添加BaCO3对堇青石合成过程中的烧结性影响不大;烧后试样A和B2中除分别含有为90%和95%的堇青石外未检测到其他晶相,但L1中还存在一定量的LiAlSi2O6相;添加剂Li2CO3或BaCO3均能降低合成堇青石的热膨胀系数.
关键词:
合成堇青石
,
碳酸锂
,
碳酸钡
,
热膨胀系数
田小让
,
吴伯麟
材料导报
以耐火材料废料、粘土、TiO2和BaCO3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耐酸性能良好的陶粒支撑剂,并对成品的耐酸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aCO3对成品的耐酸性能有重要影响,主要原因是在烧结过程中有单斜钡长石-BaAl2Si2O8生成,单斜钡长石-BaAI2Si2O8相保护成品的其它组分免受酸液的侵蚀.这种提高陶粒支撑剂耐酸性能的方法可以为提高国产陶粒支撑剂的耐酸性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
压裂支撑剂
,
耐酸性能
,
碳酸钡
,
单斜钡长石-BaAl2Si2O8
卢声彦
,
任贵清
,
杨连玲
,
于清波
绝缘材料
主要研究了不同粒径碳酸钡高温分解排气对550 kN大吨位直流电瓷烧成后的氧化泡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钡粒径的大小与瓷质的烧成质量有直接关系。瓷质的气孔相分布随着碳酸钡中位径D50的逐渐增大而变化,最大孔径及平均孔径均呈逐渐增大趋势。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使用中位径D50小于等于7.62μm的碳酸钡时,烧成的550 kN直流电瓷产品的气孔相分布较合理,没有出现氧化泡现象。
关键词:
碳酸钡
,
电瓷
,
气孔相
,
氧化泡
刘树信
,
霍冀川
,
杨定明
,
王海滨
,
雷永林
,
贾娜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5.03.032
本文分别采用均相沉淀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钡粒子.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线状、柱状和球状等不同晶形的碳酸钡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晶形碳酸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碳酸钡
,
晶形控制
,
均相沉淀
,
共沉淀
,
合成
,
机理
刘铭
,
霍冀川
,
刘树信
人工晶体学报
以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通过添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并控制其用量,制备出柱状、棒状、椭球状和球状等不同形貌的碳酸钡颗粒.采用TG/SDTA、SEM、XRD和FT-IR等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碳酸钡粒子均属于正交晶系.同时对EDTA形貌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碳酸钡
,
EDTA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
形貌
,
机理
刘树信
,
霍冀川
,
杨定明
,
王海滨
,
雷永林
,
贾娜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5.02.007
以氢氧化钡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碳酸钡粉体,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柱状碳酸钡粒子.研究了合成条件及控制剂用量对碳酸钡粒子的影响及柱状碳酸钡的形成机理.并通过SEM和XRD进行了表征,制备了结晶完整、分散性良好的碳酸钡粒子.
关键词:
碳酸钡
,
晶形控制
,
合成
,
机理
王海滨
人工晶体学报
doi:10.3969/j.issn.1000-985X.2006.05.046
本文以BaCl2·2H2O和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钡粒子.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选择合适的用量,合成了花生状的碳酸钡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控制剂WHB-1用量在85%以上时,生成的花生状碳酸钡粒子为正交晶系,粒度分布均匀,在500nm左右,且粒子分散性良好,几乎没有团聚现象.并对花生状碳酸钡粒子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碳酸钡
,
晶形控制
,
合成
,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