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Pt/Ce0.75Zr0.25O2的催化性能及其氧移动性的 18O 同位素交换表征

林瑞 , 孙公权 , 辛勤

催化学报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Ce0.75Zr0.25O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对乙醇及CO的氧化活性,并采用 18O 同位素交换、乙醇程序升温表面反应(C2H5OH-TPSR)、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Pt/Ce0.75Zr0.25O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乙醇和CO氧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随着Pt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Pt负载量为3%时,活性最高. 继续增加Pt负载量,催化剂活性下降. C2H5OH-TPSR和CO-TPD结果表明,催化剂对乙醇或CO的氧化活性与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出来的CO2量有对应关系, CO2脱附量越大,催化剂活性越高. 18O 同位素交换结果表明,表面氧交换能力与其氧化活性有一定对应关系,催化剂的表面氧交换能力越高,氧化活性越高.

关键词: , 氧化铈 , 氧化锆 , 乙醇 , 一氧化碳 , 氧化 , , 同位素交换 , 程序升温脱附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铁助剂对Rh-Mn-Li/SiO2催化剂表面上的CO脱附和CO加氢行为的影响

尹红梅 , 丁云杰 , 罗洪原 , 朱何俊 , 严丽 , 林励吾

催化学报

采用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TPD)和吸附的一氧化碳加氢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考察了Fe助剂对Rh基催化剂上CO的脱附行为及吸附CO的加氢行为的影响. CO-TPD实验表明,在Rh/SiO2催化剂上CO有三个脱附峰. 在Rh-Mn-Li/SiO2中加入0.05%Fe后,高温脱附的CO比Rh/SiO2催化剂上相应的CO量大. 增加Fe的负载量,CO的脱附量减少. TPSR实验中,CO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甲烷. 不同组分的催化剂上甲烷的生成温度有如下顺序: Rh/SiO2(482 K)<Rh-Mn-Li/SiO2(489 K)<Rh-Fe/SiO2(494 K)<Rh-Mn-Li-Fe/SiO2(501 K). 甲烷峰的产生伴随着CO(s)高温脱附峰的消失,说明甲烷是由强吸附的CO加氢生成的.

关键词: , , , , 负载型催化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甲烷 , 程序升温脱附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中Co助剂对Mo/HZSM-5催化剂积炭行为的影响

刘红梅 , 田丙伦 , 李永刚 , 包信和 , 徐奕德

催化学报

甲烷在Co-Mo/HZSM-5催化剂上进行无氧芳构化反应的评价结果表明,Co的添加大大提高了Mo/HZSM-5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 BET实验证明,反应后的积炭对Co-Mo/HZSM-5催化剂孔道堵塞的程度较小. 对积炭催化剂进行的一系列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如TPH,TPCO2和TPO)结果表明,TPO谱上有两个峰温明显不同的烧炭峰,Co的添加明显抑制了高温积炭的生成. H2主要与高温积炭发生反应,这部分积炭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CO2对低温积炭的影响则尤为明显. TEM结果表明,积炭催化剂上存在丝状积炭物种. 碳丝不能与H2反应,但能被CO2除去. Co的添加促进了丝状积炭物种的生成,碳丝并不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因素.

关键词: 甲烷 , 脱氢芳构化 , , HZSM-5分子筛 , 负载型催化剂 , , 积炭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铑基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催化剂

王亚权

催化学报

用XRD,FT-IR,吸附CO的程序升温脱附(TPD),吸附CO的程序升温表面加氢反应(TPSR)等技术,并结合高压下CO加氢反应研究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铑基催化剂.结果表明,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中,Rh以极高的分散状态(主要以单原子形式)存在.与文献报道的浸渍法催化剂不同,CeO2的加入使甲醇选择性显著提高,但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CeO2对Rh的促进作用可能主要是CeO2与Rh产生了电子效应,即CeO2向Rh转移了电子.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 铑基催化剂 , 一氧化碳 , 加氢 , 程序升温脱附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 红外光谱

甲烷氧化偶联纳米SrTiO3催化剂的原位ESR和TPSR表征

缪建文 , 宋国华 , 范以宁 , 周静

催化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SrTiO3催化剂,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电子自旋共振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相同组成的常规SrTiO3催化剂相比,纳米SrTi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650 ℃)催化性能.通过增大Sr/Ti比可进一步优化纳米SrTiO3的催化性能.纳米SrTiO3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物种和F中心均具有活化及催化甲烷分子生成C2烃产物的活性,但吸附氧物种易使OCM反应中间体和产物深度氧化,而F中心具有低温活化甲烷分子及高选择性生成C2烃产物的特性.纳米氧化物粒子因表面原子配位不饱和(配位数低), 其表面存在较多的F中心.

关键词: 甲烷 , 氧化偶联 , 钛酸锶 , 纳米催化剂 , 电子顺磁共振 , F中心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Fe2O3改性NaY沸石上吡咯烷亚硝胺的降解

刘华道 , 曹毅 , 朱建华 , 马丽丽

催化学报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NH3-TPD,TG-MS和脉冲催化反应等手段研究了吡咯烷亚硝胺(NPYR)在Fe2O3改性NaY沸石上的催化降解. 结果表明,用微波辐射、浸渍或焙烧等不同方法制备的改性沸石对NPYR降解的催化性能各不相同,以浸渍法制备的样品活性最高,但该样品对降解产物NO2的吸附作用较弱. 在NPYR的降解反应中,Fe2O3改性NaY沸石上的Fe向沸石外表面迁移和富集,覆盖了沸石表面的铝,使催化剂表现出Fe2O3的性质.

关键词: 氧化铁 , 改性 , NaY沸石 , 吡咯烷亚硝胺 , 催化降解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研究氧化铈上H2S的吸附和转化

刘冰 , 徐恒泳 , 张泽会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1)60416-6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技术研究了H2S在CeO2,TiO2和Al2O3三种载体上的吸附和反应行为.结果表明,CeO2具有最强的脱硫能力.系统研究了预处理气氛对H2S在CeO2上吸附和反应行为.发现CeO2的脱硫能力在惰性气氛、还原性气氛、氧化性气氛中依次增强.H2S首先吸附在经预处理的CeO2表面,进一步在Ar氛围下升温脱附时,一部分H2S在673 K以下脱附,部分则与CeO2表面氧反应,在473 K下产生硫和水,而在473~673 K温度范围内,生成SO2.在673 K以上,所生成的SO2进一步与晶格氧反应,转化成硫酸盐.后者在873 K再次分解为SO2.因此,CeO2表面脱硫过程应控制在673 K以下,可避免复杂的再生过程.

关键词: 氧化铈 , 硫化氢 , 吸附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SAPO-34和SAPO-44分子筛上吸附甲醇的TPSR-MS研究

杜爱萍 , 许磊 , 张大治 , 刘中民 , 王公慰

催化学报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质谱(TPSR-MS)和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考察了SAPO-34和SAPO-44分子筛表面的酸性与其催化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SAPO分子筛表面存在两种活性中心,这两种活性中心与分子筛表面不同的酸性中心相对应. 表面吸附的甲醇在不同强度的酸性中心上进行不同的反应,在弱酸中心上主要进行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的反应,在强酸中心上主要进行二甲醚进一步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反应. 同时,探讨了SAPO分子筛表面的酸强度对低碳烯烃生成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 SAPO分子筛 , 甲醇 , 吸附 , 低碳烯烃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不同孔道结构的氧化硅负载钒氧化物催化丙烷氧化脱氢

缪建文 , 宋国华 , 范以宁

催化学报

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结合催化剂的原位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和紫外漫反射光谱等技术,研究了丙烷氧化脱氢的介孔氧化硅负载钒氧化物催化剂的性能和表面氧物种的状态及其反应性.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孔结构是影响钒氧物种分散状态乃至催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SBA-15负载钒氧化物催化剂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径,不仅具有较高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活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丙烯选择性.复合型钒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与V离子相连的晶格氧物种是丙烷氧化脱氢牛成内烯的主要活性物种,载体表面高度分散的钒氧物种具有较高的丙烷氧化脱氢催化活性.负载型钒氧化物催化剂晶格氧物种是丙烷氧化脱氢转化为丙稀的主要活性物种,CO_2分子可以再生钒氧化物催化剂的晶格氧物种,同时它对丙烯的深度氧化作用较弱,因此在负载型钒氧化物催化剂上CO_2氧化丙烷可高选择性地生成丙烯.

关键词: 丙烷 , 氧化脱氢 , 钒氧物种 , SBA-15 , 电子自旋共振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氮化钼催化剂上丁二烯吸附物种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郝志显 , 吴自力 , 魏昭彬 , 李灿 , 辛勤 , 闵恩泽

催化学报

使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的方法对氮化钼催化剂上的丁二烯吸附物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用氢气对吸附丁二烯后的氮化钼进行吹扫时,表面大量脱附的是可逆吸附的σ-π配位的C4物种;120℃脱附的产物可能是丁川物种;320℃(钝化态为360℃)出现了丁二烯的加氢和裂解产物,为强吸附的碳氢物种;聚合物的脱附出现在120~360℃,其脱附温度随反应条件或催化剂的不同而变化.新鲜态和钝化态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区域的脱附物种有所不同,根据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差异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氮化钼 , 丁二烯 , 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 可逆吸附 , 不可逆吸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